何谓贾宝玉“悬崖撒手出而为僧”?
风之子98811981982013-03-22 07:41
《红楼笔记》之六百八十七
风之子原创
“悬崖撒手出而为僧”是脂砚斋最为著名的一句关于贾宝玉八十回以后命运的批语,也是研究者引用最多的脂砚斋批语。但是,就我来说,虽然一次一次的引用,却只注意“出而为僧”了,始终没有好好理解一下什么叫“悬崖撒手”?尤其是“悬崖”,对于即将出家的贾宝玉来说,什么是“悬崖”?
我相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也很关键的话题,说不定可以引我们一度柳暗一度花明呢。
“悬崖”一词,是佛语,其实也就是关键时刻、重大考验的意思,就是面临着犯下万劫不复的罪过的意思,反正就是人生的大关键大转折的意思。那么,贾宝玉当时面临着什么样的悬崖呢?
第一,是狱神庙的审讯吗?
应该不是。贾宝玉出家,是从狱神庙出来之后的选择,也不可能他在狱中突然说我要出家就出家了,就停止审查了,这是不可能的。贾宝玉要出家,必须是在有完全的人身自由的时候,所以,应该是狱神庙审查,证明他无罪,出来之后的事情。
第二,那么,贾宝玉从狱神庙出来之后回到贾府,当然已经不是宁荣二府的贾府了,是寄居在贾府祭祀田庄的贾府了,迎接他的有母亲王夫人、妻子薛宝钗和嫂子李纨侄子贾兰以及尤氏等等等等,也没有什么“悬崖”呀?
真想不明白了。不如,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吧。这样问,贾宝玉为什么要出家呢?
第一,对林黛玉的思念,这是主要的,但是,单单对林黛玉的思念是无法完全促成贾宝玉的出家的,不然的话,他要出家,早出了;
第二,是和薛宝钗成亲?也不是。我之前说过,林黛玉已经死了,除林黛玉之外,薛宝钗应该是贾宝玉妻子的最佳人选了,而且,我曾经分析过贾宝玉的一个观念,那就是即便对方死了,另一个也要好好的活着(见拙文《
黛玉死后宝玉为啥还和宝钗结婚》),方不辜负对方,所以,和薛宝钗结婚也对于贾宝玉来说也不是什么“悬崖”,更何况,这种选择是在林黛玉死后贾府被抄之前就做出的了,算不得什么;
第三,那么是姐姐贾元春的死以及祖母贾母的死吗?客观说,有影响,但也不是,林黛玉之死尚且不能促使他决然出家,何况其他?而且,贾元春和贾母之死更早,贾宝玉要为此出家,早出了,也不是。
这就奇了。我们再来想想“悬崖”一词,就好比一个人站在悬崖边沿,稍微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是什么导致贾宝玉产生这种感觉,而决然出家的呢?
对了,只能有一个了,那就是贾宝玉在经历了姐姐和祖母的惨死,林黛玉的惨死,和薛宝钗结婚的情感经历之大波动大伤痛之后,又经历贾府事败被抄的家族巨变之痛,当他在狱神庙历尽凌辱获得清白回到家里之后,却又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酷的现实,那就是,之前断然撕毁贾母定下的和林家和林黛玉的协议,逼死林黛玉的母亲大人,现在居然在用被贾府托管的林家的财产来养活整个贾府(见拙文《
林黛玉家财产的去向》)!这个严酷的现实,让贾宝玉看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1.母亲的冷酷和无耻;
2.贾府的冷酷和无耻;
3.林黛玉之死的悲怆;
4.自己对林黛玉的负罪;
5.一旦继续在贾府生活,就意味着他真正的成为了有负于林黛玉的罪犯和帮凶,真正的成为了同流合污的无耻之徒,真正的成为了对林黛玉感情的叛徒。
这才是贾宝玉真正感到绝望的原因,本来,他觉得作为儿子作为妻子作为叔叔还有很多感情债要还,不能一走了之,但是,现在他是绝望了(虽然王夫人和贾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在没办法才用林家财产的,但在贾宝玉看来公然反悔逼死林黛玉再用人家的钱是不可饶恕的,其实这在佛家也是不可饶恕的万劫不复的罪孽),他觉得自己真的可以抛下一切,走了,出家为僧了。只有这样,他才对得起林黛玉和他们的爱情!
这就是贾宝玉面临的“悬崖”,也正是这个“悬崖”促使他最终“撒手”(也就是抽身而退、放手的意思),“出而为僧”了!
好一个情僧!我为你的大勇和忠贞而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