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浪博客在应用中打开

《文始真经》论道音频

韩金英2019-01-24 13:19
讲课音频:https://v.qq.com/x/page/q0831whlz25.html?
1、道不是说的,争论的,思考的。
關尹子曰: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鬥也,勿勿乎似而非也。而爭之,而介之,而哯xiàn之,而嘖zé之,而去之,而要之。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惟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
在念头产生以前的真空,之后有一个领悟,真空出妙有。真空是虚无,到了说和思早就不是虚无了。道是悟的,不断地悟,进入真空,不断地接近本性本心。
以智造道,离道越远,绝圣弃智,见素抱朴,才能与道契合。鬼神用的都是识神,道鬼神难窥,阴阳莫测,何况凡人。
道是阴阳混一,万物都是阴阳、对待。天,无为,自然,命,不知所以然而然,神,阴阳不测,玄,杳冥莫测,合者,契悟也,了悟天命神玄,方契妙道。道不在言语思维,在人心开了悟而密契之。
2、从万物中见道
曰: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玄。物既如此,人豈不然。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玄。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此非玄。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元。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天是自然,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自然,自然是道的别名。命是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是道的别名,物物具道之命。神是不神之神,阴阳不测谓之神,神也是道的异名,物物皆具神道。玄是窈冥莫测,也是道之异名,物物具此玄道。天地万物,无数种类的生命皆具妙道,当然,人也不例外。道,人人俱足,个个见成,若人了悟,不假修为,立证无生,位齐诸圣。人人俱有本分天真,人人俱有不神之神,人人俱有不知所以然而然之命,人人俱有窈冥莫测之玄,天命神玄,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要悟实忘名。(教授写的金丹,都是假的)
3、从用悟体
曰:觀道者如觀水,以觀沼為未足,則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
观道如照水,疑道在凡人不俱足,又去观河,疑道在河不俱足,又去观江,疑道在江不俱足,又去观海,才不怀疑道之至也。殊不知津液涎泪皆是道之用,因用悟体,方信道在凡不少,在圣不多。道无欠无余,圣凡平等俱足。(天一之水,肾气、电感,阴阳混一)
4、无我无人
曰:道無人,聖人不見甲是道乙非道。道無我,聖人不見己進道己退道。以不有道,故不無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道无人相,圣人不见圣人是道,凡人不是道。道无我相,岂有人相。了道圣人忘其见解,不见进道、退道。道不属有无,圣凡平等,道不属得失,本自见成,悟了就得了。道不属有无得失。(在见道层面是这样)
5、道是靠生命体验的
曰:不知道妄意蔔者,如射覆盂。高之,存金存玉;中之,存角存羽;卑之,存瓦存石。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迷人不悟妙道,妄以意识猜测妙道,就像猜测蒙着的盂里放着什么东西一样。上智之人,说盂里是金铅玉汞。中智之士,说道是无为清静,保养精神,身轻体健。下智之士,说道是煅炼顽心,一志坚固不移。这三等人,妄以意识猜测,或是或不是,唯有有了体验的人,才能真正了解道。信道不从外得,道由心悟,道是靠生命体验的,没有体验的理论都是假的,道不是妄意卜度而能了解的。
6、道生万物,不能反过来
曰:一陶能作萬器,終無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陶能做万种瓷器,没有一种瓷器能反过来变成陶,伤害陶。道如虚空,窈冥莫测,本自见成,不假修为造作,道运阴阳生成天地万物,但是没有一样事物可以说是道,也没有一样事物可以伤害道。道似虚空,万物怎能害虚空?
7、不从体生心度量用
曰: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迭迭而無非乎。電之逸乎,沙之飛乎。聖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為一。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道是心之体,真空窈冥。心既以真空为体,就该很洒脱没有束缚。事是心之用,即体即用,应变常寂,万物的发展运作,都是道的显化。上根之人,机锋迅急,得自利利他之妙,当下顿悟。心一、物一、道一,三一之名,就像太阳的光明,明是体,光是用,名是三个,说的都是一个道。一是体,不一是用,格是度量,不从体生心度量用。(悟透了,不起心)
8、道无首尾
曰: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遊之,不知其幾千萬裏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歸。聖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物不窮。
把盆当做沼泽,盆里放块石头做岛,鱼转圈地游,不知千里万里。什么原因?水无源泉,也没有归宿。本是真空之体,末是妙有之用,圣人悟了真空妙有之道,道无首尾,玄妙莫测,应变无穷。
9、道不在五行
曰:無愛道,愛者水也;無觀道,觀者火也;無逐道,逐者木也;無言道,言者金也;無思道,思者土也。惟聖人不離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道不属爱,才萌爱念,既落五行之水,则远离了道。观属火,逐属木,言属金,思属土、观察、追逐、语言、思索都涉及了识神,识念一动,既落五行。本情是本心即念未萌时,圣人因本心证大道。念未萌生是本心,也是个比喻,勉强以此来形容道,道隐无名。如果你认真地以为念未萌生是本心,是道,那也是错的。
10、不认真假的危险
曰:重雲蔽天,江湖黯然,遊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於天,即而就之,漁釣斃焉。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然。
天上阴云密布,江湖黑暗,游鱼也迷乎了,钓鱼的人举着灯向水里掷鱼饵,鱼忽见波明食动,想不到是钓鱼的,还以为是天赐,吞之毙命。迷人无明障碍,重云蔽天,心地不明,如江湖黯然,不悟妙道,如游鱼茫然,智波迷道,丧道迷真,小命难保。不悟我本无我,即是真空之道,向外求道的人,就和这个比喻一样。叹迷人不悟道而丧其生。
11、执用而迷体
曰: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天下百家之学,道衍广博,道术颇多。或者很神秘,不让人知道,或者很张扬,公开地传播,或者用神通显示自己强大,或者把自己扮装的很柔弱。执着于这些,都是道用。执用而迷体,岂能洞彻妙道。若不执其用,会自动用,无所不用,道无处不在,不可执着。
12、破除得道的执着
曰: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德不名道。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行不名道。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道本真空,不属得失。圣人以德一元气养育我一生,以不可得不可行之道善吾死,也就是圣人用道使我的灵魂永生。
13、无为应天道
曰: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為者必敗,執者必失。故聞道於朝,可死於夕。
闻道之后,行有为之事,执持智解,对应的是人事。闻道悟解,绝圣弃智,藏诸用,无所为,外不执相,内不着空,湛然清静,契合本分天真。
14、情与真空暗合
曰: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秘。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一情冥者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一情返还于真空本性的是圣人,从真空本体上忽生一念,生善念是贤人,生恶念是小人。从用归体,暗合道妙,从有到无,不能出示于人。从真空上忽生善恶之念,是从无起有,从体到用,善恶的痕迹一定显露出来。一情善恶属知识,与蠢动有识之物无异。一情与真空暗合,是知识未萌之前的真空妙有之道,充塞太虚,无所不在。道不属情识,无处不是道。
15、圣人感而后应
曰:勿以聖人力行不怠,則曰道以勤成;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聖人力行,猶之發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聖人堅守,猶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不要以圣人精进,行之不懈怠,就说圣人学道,是因勤苦而道成。道由心悟,见了本性就自我成就了。不要以圣人坚守不改,就说圣人是因为执持而成道。圣人心开悟解,以道为体,真常不变,无为无执,无失无得。圣人应物慈悲,感而后应,不得已而后行,圣人动静无我。(凡事不先行)
16、不可以言行学识求道
曰:若以言行學識求道,互相展轉,無有得時。知言如泉鳴,知行如禽飛,知學如擷影,知識如計夢,一息不存,道將來契。
道本无名,不可以言求,道本无迹,不可以行求,道本无法,不可以学求,道本无情,不可以识求。一息之间,把名、迹、法、情顿忘,就能契合妙道。
17、一物不留
曰:以事建物則難,以道棄物則易。天下之物,無不成之難而壞之易。
以用使人得道难,以体使人得道容易。以用令人人了道,诚为不易。以体令人人了道,则很容易。弃物即一物不留,独露真空妙体,人人本自具足,所以很容易。金丹大道,从虚无本体上入手,不管你肉身什么条件,什么样的能量反应,到日子就出验证,一个也跑不了。天下的事情都是成很难,坏很容易。唯独道不同,成道很容易,一得永得,得了就不会再坏。
18、不能拘泥古人名言
曰:不知吾道無言無行,而即有言有行者求道,忽遇異物,橫執為道,殊不知捨源求流,無時得源,捨本就末,無時得本。
不知道我道无名无迹,迷人拘泥古人名言、灵迹求道。既有崇尚灵异之心,忽遇邪魔化为异人,谈天论地,说事说理,或逞神异变化,迷人横执以为了道圣人,拜师求道。殊不知,舍源逐流,没有到达源头的时候,舍本求末,没有得到根本的时候,学人勿逐名迹而求道。
19、无工无拙
曰:兩人射相遇,則巧拙見;兩人奕相遇,則勝負見;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無可示者,無巧無拙,無勝無負。
两人因射箭相遇,射中了的被认为是工巧,没射中的被认为是鲁拙。两人因下棋相遇,赢了的人被认为是胜利,输了的人被认为是失败。两人因洞彻妙道相遇,无可示人。无可示人,则无工无拙无胜无负。
20、无所不容
曰:吾道如海,有億萬金,投之不見;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汙穢,投之不見。能運小蝦小魚,能運大鯤大鯨。合眾水而受之,不為有餘;散眾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真空大道如大海,无限的包容,不论贵贱,不论清浊,不论黄金、碎石、污垢之物,投到水里就不见了,水善利万物。真空能冥众妙万行,窈然观之不见。道无分别,无欠无余,无所不容。
21、道不属善恶
曰:小人之權歸於惡,君子之權歸於善,聖人之權歸於無所得。惟無所得,所以為道。
小人愚痴,所用归于恶。君子明理,所用归于善。圣人之用,平等普利,上德不德,应变无方,超种种相,一无所得。道不属善恶,迥超诸有。
22、迷执者自伤
曰: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以剑喻道,道冥万物,普利无穷,用道这把剑对待万物,万物都受益。执持染着,昧性迷道,就像手握刀剑必伤手。道普利无穷,迷执者自伤。
23、道人人俱足,不需要借
曰:仰道者跂,如道者駸,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是以聖人不望道而歉,不恃道而豐,不借道於聖,不賈道於愚。
仰慕圣人之道,羡慕不已,趋之若鹜,皆因只知道之事,道之用,虽用迷体,不知道之体。道源不远,但向己求,莫从他觅,向他人觅,得也不真。真空妙道,本自俱足,无欠无余,圣人不会在没得道时,觉得有亏欠,在已经得道时,觉得多余。不用借道于圣人,也不用借道于愚人。道人人俱足,不需要借,不需要取舍。

热门文章

韩金英

来新浪博客关注我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