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浪博客在应用中打开

程伊权:天台国清寺与天台山访问记

阿明哥哥数控2017-10-17 06:34
程伊权:天台国清寺与天台山访问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见闻录续集
23.天台国清寺与天台山访问记
一、国清寺。在天台山麓,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与镇江栖霞寺,湖北玉泉寺,济南灵岩寺并称中国古寺“四绝”。
国清寺历史悠久。开山祖师智者大师于陈太建七年(575年),进天台山,定居禅林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请智者授菩萨戒,智者送杨广“总持菩萨”号。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晋王杨广承智者大师遗意建国清寺,隋大业元年(605年)赐额国清寺。历代经过多次整修,唐大中五年(851年)重建,书法家柳公权书额“大中国请之寺”,宋景德二年(1005年)改为“景德国清寺”。元朝时又毁于火。现在殿宇是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的。1973年,国务院拨款全面整修。
全寺现有殿宇十四座,房屋六百多间,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中轴线依次有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雨花殿前两侧有钟楼、鼓楼峙立。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连座位高6.8米,重13吨,殿两侧排列元代楠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坐像。西轴线上依次有安养堂、观音殿、文物室、妙法堂。妙法堂是两层殿宇,楼上为藏经阁,楼下为讲席,为高僧讲经说法之处。东轴线上依次有斋堂、方丈楼、近塔楼等。
国清寺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并由1800多米的长廊通道,将各个殿堂建筑贯穿起来,廊檐形式各异,给人一种庄重恢宏的气势,更显得古寺宏伟辉煌。
国清寺是日本天台宗,朝鲜天台宗的“祖庭”。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最澄法师来天台国清寺,从天台宗十祖道邃为师,回国后在比睿山仿国清寺式样造了日本国清寺,并把天台国清寺尊为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北宋元丰年间,高丽国王子义天大觉国师亦曾来天台山求法,归国后创立朝鲜天台宗,一千多年间,中、日朝佛教界保持着友好交往。1982年日本天台宗派出代表团来天台山举行了“显彰碑”揭幕仪式,我们在国清寺停留期间,见到了三块碑石,是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见证。
宗教文物古迹一览
国清寺自建寺院以来,已有1400多年历史,在寺院周边,有多处古迹,与寺院有关,历史内涵丰富。
1、隋梅、隋塔。
隋梅,在佛殿东侧小院,有古梅一株,系天台宗五祖章安手植,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古朴苍劲,仍枝叶繁茂,每值隆冬初春,暗季浮动是古寺的一景。
隋塔,在寺前东侧小山上,有相传初建于隋代砖塔一座高59.4米,六面九级,历代曾多次整修,形制挺秀,塔顶部每块砖上都雕有佛像,造型精致。
2、智者塔院。距国清寺数里有一座两进三院的塔院,国清寺开山祖师智者大师的遗骨就葬在这里。智者大师名智顗,是慧思弟子,是天台宗的创始人,它出身土族,父亲做过梁朝的益阳侯,梁元帝亡国,亲属离散,智要求出家,由王琳介绍为僧。陈朝时,投慧思门下,成为慧思的法嗣,代慧思讲经,陈朝大臣很多是它的徒弟,居住天台山,陈宣帝割始丰县(今天台县)租税给他作养徒弟的费用。隋代,晋王杨广迎智顗为师,说明智者大师在佛教界不平凡的经历。在智者塔院大殿中供奉一座两层六角的小石塔,第一层佛龛中有智者大师画像,塔下埋着遗骨,塔院始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后经过多次修缮。
3、一行墓塔。僧一行,叫张燧。唐代天文学家,据史料载,张燧曾到国清寺求解数学难题。僧一行到国清寺时,恰当北涧洪水猛涨,水向西流,“一行到此水西流”的出典在此。据史料载:唐开元九年(721年),唐玄宗命释一行重新造历,一行全面研究我国历法,并且参考天竺的历史,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走访全国名师,而国清寺主持,擅长算法,在开元十五年(727年),大衍历草成,而僧一行卒。自从大衍历编制以后,历家均遵循其格式,直到明末采用西洋法编历,始有所改变,大衍历在我国历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拜谒一行墓塔,是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史上一件事,即大衍历的编制与应用。
4、寒拾亭,在国清寺西有一座寒拾亭,讲的是一个佛教故事,据传唐代高僧丰干在此拾得一婴,取名拾得,后来成为拾得高僧,是一位诗僧,与寒山子交情甚密,作品收集在《寒山子诗集》中。在江苏苏州枫桥镇有一古佛寺,因寒山高僧得名,在藏经楼有木质金身的寒山,拾得雕像,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说明两位高僧在佛教间的地位。国清寺山门外的寒拾亭为纪念寒山子与拾得的友谊而建。亭子虽小,寓意深远。
二、天台山
在会议中途,安排一天去天台山考察。天台山在浙江省东北部,系仙霞岭向东北延伸部分,西南一东北走向,纵贯天台县的东北部,平均海拔500米以上。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城以北,海拔1100米,山体主要由火山岩构成,局部有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花岗岩峰岭岩体节理发育,经风化侵蚀,多悬崖、峭壁、奇岩,风景地貌丰富多采,素有“黄山之秀,天台之奇”之说。
根据会议的安排,考察了二个景点“石梁飞瀑”和“华顶秀色”。石梁飞瀑在县城东北18公里处,中方广寺旁边,处于天台山主脉一花岗岩集水盆地,金溪,大兴坑溪在此汇合后,切穿崖头,飞泻北去,为新昌江上源之一。因花岗岩垂直节理和水平节理发育,流水侵蚀使岩石间裂缝增大,以致表面岩层残留成天生桥,即石梁。瀑自梁下泻落达30多米,形成“石梁飞瀑”奇观。石梁长约7米,大可五抱,两端下削,中央隆起如龟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从这石梁上爬行到对岸,有生动的记载。临潭石壁上刻有康有为书“石梁飞瀑”四字,左侧有宋朝米芾书“第一奇观”石刻。在石梁桥悬崖上有一铜亭,内铸有五百罗汉像,铜亭铸于明天启元年(1621)。种种说明,天台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处胜景。
华顶秀色,华顶峰为天台山最高处,海拔1100米,顶峰望海尖,海拔1138米。山顶经常云雾围绕,故有“华顶归云”之说,是观云海的极佳处,也是观日出的好地方。峰下有善兴寺,五代晋天福元年(936年)创立,亦名华顶寺,几经兴废,今存大殿为1928年重建。华顶峰有古迹二处,太白书堂,传为唐李白读书处,墨池传为东晋王羲之写“黄庭经”处。
现华顶峰辟为森林公园,总面积5.8万亩,林木葱茏,植被茂密。我们当天去参观时,时间在十一月中旬,华顶峰已是大雪纷飞,而山下仍阳光普照,说明山地已有气候垂直变化的景色。“石梁飞瀑”,“华顶秀色”,列为天台八景中的二景。
赤城栖霞。赤城山在县城西北约3公里处,这里的岩层与火成岩花岗岩不同,由紫红色砂岩砾岩构成,海拔较低,为339米,岩层沿节理风化,剥蚀成堡垒状地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岩层如红霞,故名“赤城栖霞”,是天台八景之一。沿岭西南盘旋而上,可登上赤城峰顶,1947年重建梁妃塔,与国清寺遥遥相对。山顶有一座七层方塔,称梁妃塔,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岳阳王萧詧委派东阳州刺史时,为其妃子所建。建于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那天是我们代表从县城到国清寺途中,经过赤城山麓,遥望见山顶宝塔的雄姿。
“双涧观澜”。在国清寺门前,东涧源出佛龛,南下西折,流过寺前丰干桥,与西涧会合,两涧交流,形成波澜。周围有灵芝峰,八桂峰,映霞峰,灵禽峰,祥云峰,五峰环翠。丰干桥下有东西浊,清两涧汇合,风景极佳“双涧现澜”也列为天台八景之一。
去国清寺和天台山游览,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浙江省地理学会代表大会安排在天台国清寺召开,会议议程之一,是为贯彻浙江省教育厅在中学开设“乡土地理”课程,组织各县(市)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省地理学会作为学术的领导机构,负有推动和指导作用,组织对天台山的野外考察也列入会议的议程之中。通过游览与考察,有二点收获。
第一、国清寺是一座名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在中国佛教界有深远影响,是日本和朝鲜天台宗的祖庭,对开展中日、中韩文化交流中能发挥作用,在会议的休息时间,实地观看僧侣的诵经仪式,方丈的讲经说法的场面和僧人的生活和劳动的安排,增长了见闻。
第二、天台山是浙江的一座名山,风景优美,由三种岩石构成地貌轮廓,花岗岩峰岭,岩石节理发育,多悬崖、峭壁、奇岩、瀑布、如石梁飞瀑。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山丘平地拔起,四壁峭立,属丹霞地貌,如赤城栖霞。而玄武岩覆盖的山丘,呈平顶山状态,山顶有村落,有田地。因岩性不同,景观各异,值得观赏。

热门文章

阿明哥哥数控

来新浪博客关注我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