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年的状元水平有多高?
东方电影传奇2015-09-22 15:10
《北宋初年的状元水平有多高?》
文/王麟

北宋王朝改革科举制度,抑制权贵子弟,以免他们借助庞大的关系网与平民子弟争名额,特别为布衣平民畅通上升渠道。但是朝廷只管取士,不管教育,就相当于农人只管收获,不管耕耘,这明显是有问题的。况且按照进士科取士的高标准,每次应试考生数千人,能够达到录取标准的也仅仅几十人。为了避免出现唐末落第秀才王仙芝和黄巢因为久试不第,愤怒造反,埋葬唐王朝的悲剧重演,北宋朝廷不得不人为降低录取标准,以便将更多的读书人收入囊中。这样做对读书人是一大利好,但是取士的质量却差了太多,也就直接决定了这些水平不高的人,即使当了官,也很难成为优秀官员。

说起北宋初年读书人普遍学识不不高的事情,还有一则轶事可供参考,看完就会让我们明白,当时的进士和状元到底是何种水平。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太宗皇帝主持殿试,并亲自命题,分别考诗、赋、论,其中赋的题目叫《卮言日出》,诗的题目叫《射不主皮》,论的题目叫《儒行》。参加殿试的考生都是通过省试的一流人才,经过皇帝这关,就可以分出进士科一二三等,一等第一名就是状元。

这些人从数千考生中杀出一条血路,终于有资格站在皇帝面前应试,大家都跃跃欲试。没想到,等拿到题目一看,瞬间傻眼了。几百名考生,竟然没有一个人明白“卮言日出”是什么意思,更不知道这句话出自哪本先贤的著作。怎么办?不知道题目的意思,不可能答题啊。大家急得抓耳挠腮,最后实在没办法,便联合起来,推举一个叫孙何的考生向太宗皇帝求教。孙何率领数百名考生,呼啦啦拜倒在阙下,恳求道:“请陛下告知‘卮言日出’的含义和出处吧。”

(庄周)
太宗得意地微微一笑,说道:“以前殿试,考生都是以快取胜,这种歪风不能助长,所以朕本次特意出了一道题,以考察学子的水平。题目是偏了点,但是如果熟读经典,还是能答上来的。既然大家都不知道,那我就提醒一下吧,这句话出自《庄子·寓言》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众考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句话出自道家的经典的《庄子》,是庄周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谦词,认为自己写的著作,只是一些每天随口而说的言论罢了。

(宋太宗)
在这次殿试之后,孙何获得状元称号,而真宗年间官拜宰相的丁谓,则取得了第四名。从这则轶事中,我们可以获取以下几点信息:第一,太宗年间,治国还是以黄老“无为而治”思想为主导,让百姓休养生息,儒学并不发达。这种崇尚黄老的行为,在真宗年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若不是柳开、王禹偁、穆修、范仲淹、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等人借助古文运动复兴儒学,也许传承了千年的核心官学真要关门大吉了。第二,宋初的读书人普遍水平不高,几百名进士,在官方以黄老思想主导治国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一个人熟读《庄子》,这实在说不过去。第三,孙何等人的表现,真实地展现了宋初民间教育的真实水平。而眼光、境界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官员治理天下能力的优劣。

(孙何)
(本文节选自我的新书《岂辞云水三千里:北宋教育家范仲淹的人生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