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内藤湖南(日) 译者:储元熹 卞铁坚
录入
打印自:
室町幕府
地址:
http://www.shanchengzuli.com/article.php/155
我国关于香料的著述是古已有之的,《香字抄》或者《香药抄》均载于《续群书类从》。当然这些书有种种异本,我所看到的《香字抄》是平家时代的古写本(猪野信男氏藏),《香药抄》则是我收藏的有元和落款的写本,还有就是《续群书类从》。《香药抄》有醍醐的胜贤,成贤两位有名僧正写的后记,胜贤的后记还有写于永万①元年的记载。看来此前即已成书,书中引用了中国宋初开宝年间重订的《本草》以及大中祥符元年的《重修广韵》,我想大概不会早于院政时代②。《续类从》似乎是惟宗俊通所撰。俊通是一位名医,白河天皇承历中曾准备派往高丽。总之,这部书是关于香料的良好记录。当时佛事或者衣服需要熏香便产生关于香料的用法。种类也不限于沉香,白檀,还包括兰,其它香草,麝香之类动物性的东西。当时还没有产生闻香即香道这类名堂。闻香之法兴起之后,只限于南洋香木,研究赏玩渐成风气,《香字抄》,《香药抄》时代关于香的知识十分广泛,涉猎及于汉籍佛书,但尚未直接注意香料产地,尚未根据产地鉴别香的种类。
①永万——平安时代,二条天皇,六条天皇的年号。永万元年即公元1165年。
②院政时代——白河,鸟羽,后白河上皇三代实行院政的时代。自应德3年(1086年)至文治元年越100年。
闻香之流行始于何时呢?据大枝流芳在德川中世写的许多有关香料著述记载,南北朝时代的佐佐木道誉是元祖,其后东山将军义政①也喜好香料。志野流②香道始祖宗信据传是足利将军义澄③时代之人,似乎从宗信时起,香道便正规化了。据志野宗信日记,在此以前就由去中国的僧侣取回了香料,不知那时是否对香的产地有明确的知识。其后,信长时代建部隆胜有一本天正初年的笔记,其中明确记载了香的产地。伽罗,新伽罗,罗国,真那班,真那贺被称为名香产地。再后,德川初期有个叫米川常伯的人,从那时起有了六国之香这一说法。上述伽罗,罗国,真那班,真那贺之外加上佐尊罗,寸门多罗,合称六国。从这时起逐渐注意香料的产地,大体认定以上六国出产各自特殊的香料。不过对此似乎有些争论。据大枝流芳说,米川氏以前没有六国之香一说,上述四国之外还有赤梅檀,六国一说不确,其实一闻其香,佐尊罗和寸门多罗是一种香,如果五种都是另外的香那也可称为六国,但六国之内出产同种一香之处,就难以按六国之名来辨别清楚。
①义政——足利义政,足利第8代将军。
②志野流——以志野宗信为始祖的香道流派。宗信随三条西实隆研究香道奥义,仕于足利义政,创立闻香作法。
③义澄——足利义澄,足利第11代将军。
大枝氏还研究了这六国的地名究竟是何地。他所著的《香道千代之秋》写到:“罗国,满剌加,苏门达剌,伽罗四国均见于《唐书》。佐尊罗,真那班二国未可考。按梵语,万国图中之仙劳冷祖可视为佐尊罗,马拿莫大巴可视为真那班,但尚无权威之书可考。容后再考之。”
大枝此书似乎写于享保17年。其享保19年的著述《香道深韵》写道:“新伽罗当为后来之伽罗。另有新伽罗之说极不妥。伽罗,罗斛,满剌加,真蛮均为南方海外国名。后世加苏门答剌,差咀罗二种香称为六国,其余又有太泥之香。昔无六国之名目,志以为千代之秋作考。出于唐书之考证则载于增补香志之中。如千代之秋所载,有人以仙劳冷祖为佐尊罗,实乃误识。长崎西川氏之书(《华夷通商考》)也以苏门答剌国为仙劳冷祖岛,因之与苏门答剌为同一国。于南蛮之中,迦麻缕波国南方有一室利差咀罗国,此即佐尊剌。太泥亦为国名,当时无六国之名目。是香料产地也。分辩香料产地乃香道之专要。
大枝氏对香料产地做了如此详细的考察。其中稍有错误。首先把伽罗作为国名即错误,伽罗完全是香木之名。大枝氏出版了《香志》作为其著述的附录。该书好象是托有汉学造诣的人所写,还记下了岩信这一编者的名字。这本《香志》作为享保年间的著述,广泛涉猎了中国典籍,他所引用的有关香木的书目有:明代倪朱谟的《本草汇言》,田芸蘅的《留青日札》,陈继儒的《偃曝谈余》,费信的《星槎胜览》,马欢的《瀛涯胜览》,屠隆的《考槃余事》,陈懋仁的《泉南杂志》,黄衷的《海语》,方以智的《通雅》,《物理小识》,张燮的《东西洋考》,李时珍的《本朝纲目》,黄正一的《事物绀珠》,再上溯尚有唐代冯贽的《南部烟花记》,宋代洪芻的《香谱》。特别是注意到明代实际见闻南洋地方的准确记事书如《星槎胜览》,《瀛涯胜览》,《海语》等,我认为这比之中国有关香料的著述中最驰名的周嘉胄的《香乘》,清代王訢的《青烟录》等更胜一筹。尽管如此,我仍感到大枝氏关于香料的知识中仍有尚未充分咀嚼《香志》之处。《香志》认为伽罗即棋楠香或加蓝香或奇楠香乃同一物,毕竟都是香木之名,只是汉字写法不同而已,大枝氏以它作为国名这是一大错误。另外,按西川求林斋的观点把苏门答剌当作仙劳冷祖,把佐尊剌当作室利差咀罗国,把真班那当作马拿莫大巴,都是错误的。
大抵,香木地名中已清楚知道的是罗斛,满剌加两处。罗斛是现在暹罗国一部分,中国元代的《岛夷志略》①载有罗斛,其中说“此地产罗斛香,香味极清远,亚于沉香。”据藤田剑锋博士的《岛夷志略校注》说,葛利尼氏以及希尔特氏,罗克希尔氏认为罗斛是现在湄南河流域的罗弗利,它1349年与暹国合并成为暹罗国。满剌加是现在马六甲港所在地,无须说明。苏门答剌也是现在的苏门答腊岛。伽罗产地以安南地方的占城为主,这已见之于《香志》。还有一处不属于六国之中,那就是大枝氏所说到的太泥,据葛利班氏称这是指北苏门答剌巴塔尼河的出海口。不过差咀罗,真那班这两个地名,大枝氏也不明了,至今仍存疑。关于差咀罗,曾说仙劳冷祖就是该地,但据利玛窦的《万国图》,仙劳冷祖是现在马达加斯加岛,艾儒略的《职方外纪》则记之为圣老楞佐。自然与佐尊剌是两个地方。西川求林斋把苏门答腊说成仙劳冷祖也是错误的。大枝氏说差咀罗可能是迦摩缕波国南方的室利差咀罗,这一地名见于玄奘三藏的《西域记》,据堪仁加姆说,这是冈底斯河流域的国家,但其真名是室利差旦罗,而不是室利差咀罗。
①《岛夷志略》——元代汪大渊撰。书分百条,多与汪氏本人游踪有关。此书为上承宋代赵汝适《诸蕃志》,下接明代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等书的一种重要撰述。
我就此进行了研究,印度的迪康州普那地方有萨斯沃尔,萨斯沃德,萨斯宋尔等土地,是毕马河盆地,这些都见于比比安.德.桑马尔丹的《世界新地名辞书》。它似乎位于靠近孟买的印度西部,也许就是那里。从另一角度考虑,南洋地方最驰名的香木产地梅檀岛,即称作桑德尔乌德.爱尔兰的地方未被列入香木产地之中却是奇怪的事。《地名辞书》称,梅檀岛的香木久遭滥伐,现在海岸几乎已经没有树木,已经名不副实。但三,四百年前这里却是盛产香木之地。佐尊剌或许就是该岛,但与佐尊剌相似的地名叫萨萨,是突出该岛西北的海角,其他再无类似的地名,所以难以断定。总之,这两个地方可作为佐尊剌来考虑。
另一个未弄清的地名真那班,有两个地方似乎可供考虑。一是印度的马拉巴尔,据布瓦尔的《历史地理辞书》,马拉巴尔在土语中也叫马拉雅巴,葡萄牙的达.伽马①在航海世界一周时,最初征服的印度地方就是这里。这里自古是出产胡椒之国,从这一意义上产生了马来一词,从公元6世纪时起即见于希腊人的著述。还有一种说法:马拉巴尔一词来自中世纪专搞东西洋交通的阿拉伯人的语言。阿拉伯人伊文.巴茨塔的地理书中记载为穆雷巴尔,《马可波罗游记》也写作梅利巴尔,我想这就是真那班吧。可是从另一角度考虑,斯巴特拉岛中有一旧港,本名叫巴雷姆班,这可见之于《岛夷志略》,《瀛涯览胜》(此书中写作浡琳邦,即诸蕃志的巴林冯)及其他古地志中,我想可能就是这一地名。举出大枝氏以马拿莫大巴为真那班一说是极不准确的,据利玛窦的《万国图》和《职方外纪》,毛诺塔巴是非洲南部地方,但未听说那里出产香木。
①达.伽马(约1469-1524),葡萄牙航海家。1497年奉葡王之命率船队由里斯本启航,探索通往印度的航路,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于次年抵马林迪。
这些地方出产香木,除上述罗斛之外,《星槎胜览》占城条目下写道:“棋楠香在一山所产。酋长差人禁民不得采取。犯者断其手”。
《岛夷志略》说,占城产物中有茄篮木,《瀛涯览胜》称之为伽南香。《星槎胜览》暹罗条目中引用了《岛夷志略》的罗斛香之文。关于满剌加,《瀛涯览胜》中说:“厥产黄连香,乌木,打魔香。此香乃树脂堕地而成。遇火即燃。国人以当灯及涂舟。水不能入。”
《星槎胜览》满剌加条目下没有香的记载,说其毗邻的九州山产沉香,黄熟香,称:“永乐七年正使太监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径有八九尺,长八九丈者六株。香味清远,黑花细纹,山人张目吐舌,言我天朝之兵威如神。”
满剌加是一海口,故可输出附近的产物。马拉巴尔地方,古里国的事载入《星槎胜览》中。伊文.巴茨塔书中也说马拉巴尔要港是加里屈,藤田博士在《岛夷志略》下里,即明代的古里条目中对比作了注脚。《星槎胜览》写到:“其珊瑚,珍珠,乳香,木香,金箔之类,皆由别国而来。”
这里作为贸易港,也出口香木。关于帕连班即旧港,或者三佛齐,《岛夷志略》称:“地产黄熟香,金颜香。”
藤田博士引用《诸蕃志》:“金颜香正出真腊①。大食②次之。所谓三佛齐有此香者,特自大食贩运至三佛齐,而商人又自三佛齐转贩入中国耳。《瀛涯览胜》作金银香。”
①真腊——中南半岛古国。中国史籍又称吉蔑。后以吴哥为首都,再后改称柬埔寨。
②大食——波斯语Tazi或者Taziks的音译。原系一阿拉伯部族名,波斯人用以泛指阿拉伯人。从唐代起,中国史籍常以大食称阿拉伯帝国。
还称,金颜,金银都是卡马洋或者卡马南这一斯马特拉,保尔内奥地方产物的对音。《瀛涯览胜》称,尚产黄连,降真,沉香水。《星槎胜览》称,此外还产黄熟香,速香。苏门答腊在《岛夷志略》中写作须文答剌,称那里产降真香。
西川求林斋的《华夷通商考》举出奇楠,沉香等作为交趾,占城的土产,对奇楠作注如下:“深山枯木自朽,随洪水流于谷水边,山民拾取者,此为上好。其余则伐生木,埋于土中,经数年取出,去其腐朽之处而用其心。树叶似日本女贞。”
对沉香作如下注:“与奇楠为同一树。”
举暹罗土产为白檀,苏门答腊或斯马达拉,萨马达拉土产为沉香,至于母罗加——也称满剌加,麻六甲——马尔巴尔则只举其国名,而土产中未提香木。西川氏之书是宝永年间所著,由于这时长崎的海外地名物产知识已较从前精确,也许从前那种以四国或六国概括的南洋知识已难以适用了。
如上所述,关于香木的产地,现在大体已能作出推断。兴起香道的人究竟从何时起知道这些产地名字的,是现在我们有兴趣的问题。大枝氏说,六国之说是在米川氏以后,即令如此,即令苏门答腊,佐尊剌是在南蛮船频繁来往的织丰时代①至德川初期才听说的地名,原有的罗斛,真那贺,真那班等地名已见于建部隆胜天正元年的笔记,肯定地说至少数十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对那三国出产的香木和伽罗的四种,香道人士已有足够的经验,已进步到能在经验的基础上分辨以种种名称表示的香的原料,由此可见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特别有意思的是古代传下来的香的名目,现在看来非常费解,比如有的传至法隆寺便冠以太子之名,有名的东大寺黄熟香取名为兰奢待,文字中隐去了东大寺三个字,大内氏从九州法华寺中探得的香料取名法华。如不询问其来历,几乎无法辨别它是何种香木。而且,逍遥院三条实隆所传之御家香木达六十余种,佐佐木道誉所有之香达177种,可谓繁杂之极,居然有经验来分辨这些香,将其分为前述伽罗,罗国,真那贺,真那班四种。此事建部氏的笔记有详细记载。建部氏那时自然也是南蛮人频繁前来的时候,但以产地地名对200年前传进之香进行分类,不能仅仅认为是根据那时新来的香反过来鉴别自古流传的香。纵令足利时代的直接交通是足利将军以及大内,天龙寺的船只或其他倭寇的走私贸易所带来的,但间接地由渡航者听说南洋地方香木产地的名字转告人们,这也许是给香道人士以正确知识的基础。中国元明交替时即我国南北朝时代,在香道上从佐佐木道誉时起,我国也许已经间接地获得了中国从《岛夷志略》等著述中所得到的知识。
①织丰时代——织田,丰臣时代,是安土桃山时代的别称。约自1568年织田信长入京都(一说1573年室町幕府灭亡),至1598年丰臣秀吉死。因前者统治中心在近江安土城,后者统治中心在京都伏见城(桃山),故有此别称。
如此看来,我国最早输入有关南洋知识的是通过香道关系,通过这种物产关系了解远方国家,古今东西都不是新鲜事,比如古埃及人早就知道中国是绢的产地,印度也早就与中国蜀地进行贸易,汉武帝派张骞去中亚时,在该地就发现蜀的产物已到了印度。何况我国海路交通早就畅通,间接地通过香木等贸易品了解远方国家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饶有兴味的。如前所述,我们知道《香字抄》那个时代的香料是正仓院的黄熟香,全浅香及其他南洋产物,主要是通过有关佛教的交往传来的,没有进行产地鉴别的探询。到了第二时代盛行闻香时,不是从宗教上,而是从文化生活上凭香木了解海外地名,表现出时代的变化,表现出我国国民有关文化生活材料的欲望,我感到这尤其饶有兴味。
附记
我在草拟上述小文时正值大阪商船会社高桥悌之助君来访,该君在我赴欧旅行时,在新加坡曾助我购买沉香,因此当我向他谈起此文意图时,他大感兴趣,数日后寄来下述信笺,特作附记以供参考。
“拜复 近日连续低气压,委实郁闷。
关于上次所提佐尊剌一事,未能及早奉复,现述愚见如下,如能聊供参考则幸甚。依小生之见,佐尊剌为塞舌尔群岛之转讹。果然如此,可否断言佐尊剌即由塞舌尔转讹而来,此点尚待新村博士等研究。唯依小生职业上的知识推测,十五,六,七世纪时之中国人以阿拉伯人航海者为导航员,经南洋,访仰光,科伦坡,从索马里沿岸马加多科一带南下,到达桑给巴尔,蒙巴萨,莫三比克等东非沿岸,这一可惊的事乃是目前您赐较之点。现今居住东非一带的商人,除白人以外即为阿拉伯系的回教徒和孟买回教徒之后裔(如桑给巴尔的撒尔旦),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相当有势力,他们的祖先阿拉伯人横越红海到索马里沿岸,难下肯尼亚,乌干达地方殖民,孟买商人则由马尔代夫群岛经米尼犹以,苏科特拉,塞舌尔,到达东非沿岸。印度东非之间自古就有经由塞舌尔的航线,英印汽船公司的邮船也往返孟买,东非之间,定期停泊于塞舌尔港,在早年大阪商船开辟东非定期航线之前,运往东非的日本棉布,杂货之类全部先运至孟买,经当地商人之手,再搭上述英印汽船运至东非。可以想象从帆船时代起船只就停靠塞舌尔,而且中国人和阿拉伯航海者均清楚从科伦坡至东非的水路,如不知塞舌尔之存在倒是不可思议的。因而一部分有识的国人想象塞舌尔转讹为佐尊剌,小生也以为有理由。
我也曾查找有关塞舌尔的文献(复信迟延实亦在此),怎奈未能达到让我满意之程度,只看到1928年塞舌尔政厅发行之《塞舌尔手册》一书。它只记载了有关白人往来,开拓,殖民,占领等事项,关于印度人,阿拉伯人航海等只有下述粗杂的记载,非常令人失望。
据该书称,塞舌尔岛于1505年(比达.伽马绕过喜望峰早7年)由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罗.得.马斯卡伦哈斯①发现,为纪念赫罗尔.德塞舌尔子爵而命名为塞舌尔岛。然而塞舌尔子爵与此岛之间有何统治上的其他关联却未曾听说。也许该岛自古就有塞舍尔或者与其发音相近的名称,于是以欧洲人一流的穿凿附会手法称之为塞舌尔子爵之谐音,这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另据《塞舌尔手册》称,该岛在欧人居住之前曾是印度洋海盗根据地,其后裔至今仍住在岛内。然则,所谓海盗也许指印度人,阿拉伯人航海者,贸易业者而言。如您所知,古代航海者与海盗相距仅一步之遥。海盗和良民两重生活者甚多,此征诸历史而自明。产物除可以特举磷肥外,还有热带共同的产物可可,肉桂,其他香味料。
①佩德罗.得.马斯卡伦哈斯——葡萄牙十六世纪探险家,发现马斯克林群岛。
据上述有限材料考察,塞舌尔岛早在欧洲人来航之前即有近似之名称,当时的航海者,贸易业者就以此岛为印度东非通商的中继港,把香料香味(特别是桑给巴尔是驰名的丁香主要产地,供给世界产量的约97%)由东非经此塞舌尔岛装船,出口到印度乃至中国方面,大概因此之故终于在我国一些人士中传为佐尊剌的。
续记
关于香的品名,被称之北畠玄慧法印之作的《游学往来》(续群书类从本)中称:“传说之名香,不时可见。伽罗木,妬茄蓝,忠春容,宇治,鸟羽,山阴,奥山,初时雨,叶山,深山,松风,富士峰,忉利,罗汉木,桔花,栉掷花,伊势海,疏竹,寒草,老梅,栉薰远,水蓼,
蓼花,山蓼,芒,野菊,山菊,朝霞,薄霞,薄云,武藏野,异波,茶菀,合香,龙涎,白檀,薰陆香,八煎,紫云等,希少之至,因而难以得到。现献上。另,新运进之名香尚未闻其名。待请教通晓古籍之人,再据以详禀。”
被称为该人所作,又称为虎关禅师所作之《异制庭训往来》(群书类从本)也写道:“本朝天平年中从百济国始贡献之。自此以降,代代御门玩之,家家豪奢赏之。其名虽多,伽罗木,妬茄罗,宇治,鸟羽,山阴,此等为甲科也。此外,叶山,深山,奥山,富士峰,武藏野,梅花,桔花,野菊,水蓼,偷春格,蓼花,薄云,薄雾,薄霞,薄露,女郎花及胃皮,茶烟,龙涎,白檀,薰陆,八精等,各争其美,各驰其誉。”
此二书似乎大抵为同时代之作,其中所包含香名也大体相同。伽罗木即枷蓝木,妬茄蓝即妬茄罗。宇治,鸟羽,山阴,奥山,叶山,深山,富士峰,桔花(花桔?),梅花,水蓼,薄霞,薄云,武藏野,龙涎,白檀,薰陆等则完全一致。《游学往来》之忠春容(客?)当为《异制庭训》之偷春格,《游学》之异波当为《异制庭训》之胃皮,《游学》之茶菀当为《异制庭训》之茶烟,《游学》之八煎当为《异制庭训》之八精。此处值得注意的是伽罗木,妬茄蓝在宋代洪芻之《香谱》中似写作引自《释氏会要》的多伽罗香,谓之根香。龙涎,白檀,薰陆等为香之原料名,不同于其他在我国取之雅名。其中,龙涎以下三种,《香字抄》,《香药抄》以来一直有记载。写作异波或者胃皮,亦即《香字抄》之褒香,俗称衣比。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香料名,在《游学往来》,《异制庭训》时代,伽罗类才在传统香料之中崭露头角。而一条禅阁兼良所撰之《尺素往来》(群书类从本)中,关于香料有如下记载:
“名香诸品为:宇治,药殿,山阴,沼水,无名,名越,林钟,初秋,神乐,逍遥,手枕,中白,端黑,早梅,蔬柳,岸桃,江桂,苅萱,菖蒲,艾,忍,富士根,香粉风,兰麝袋,伽罗木等。纵令兜楼,婆毕,力伽及海岸六铢,淮仙百和也不及此。手中之物无论新旧均应分赐。合香因在佛之世,故而三国一同用之。尤其好色之家号之为熏物而深藏之。沉香,丁子,贝香,薰陆,白檀,麝香等六种,每方捣簃而和之。加詹淌,命名梅花。加郁金命名花桔。加甘松,命名荷叶。加藿香,命名菊花。加零陵,命名侍从。加乳香,命名黑方。此皆发梅檀,沈水之气,吐麝脐,龙涎之熏者也。”
这与《新札往来》(续群书类从本)所见之香名大抵一致。“新输入之名香已拜领。庭梅,岸松,香粉风,初秋,神乐,新无名,蓬,菖蒲,林钟,鸭鸣,夏箕川,河淀,凡此种种已非稀有。近来听说赏玩三吉野,逍遥,沼水等。乞不吝赐予。有中比,山阴,疏柳,六月,名越,清水,一二三,祢文字,五文字,兰奢待,伽罗木,药殿,御枕,端黑,思忍,手枕,江桂,红阿,之船等,宇治,方香其当世之嫌物欤。”
宇治,药殿,山阴,沼水,无名(新札作新无名),名越,林钟,初秋,神乐,逍遥,手枕,端黑,疏柳,江桂,菖蒲,忍,艾(蓬),香粉风,兰奢待,伽罗木等是二书共通的。与《游学往来》,《异制庭训往来》对比,只有宇治,山阴,富士峰,花桔,伽罗木这五种相一致。合香方面,沈香,丁子,薰陆,白檀,麝香,詹唐,郁金,甘松,霍香,零陵,乳香等都是《香字抄》《香药抄》以来的名目,贝香可能是《香字抄》《香药抄》的甲香。(因书上写着甲香即流螺或蠡,是螺属)这里引人注目的是,香料除伽罗香外尚出现了兰奢待。这是东山义政得天皇钦准截正仓院的黄熟香因而名扬天下的。
从以上资料可以得出结论:从《香字抄》,《香药抄》时代即驰名的沈香,丁字,薰陆,白檀,麝香,詹唐,郁金,甘松,霍香,零陵,乳香等,从后醍醐朝到室町中叶以后,一直被用作香料特别是合香材料。这里所占重要位置的是伽罗木。后醍醐朝即北畠玄慧,虎关禅师时正当中国元朝中叶,恰是《岛夷志略》初次出现茄篮木记述之时。明代周嘉胄也在《香乘》中说:“奇蓝香上古无闻,近入中国。”
元代中叶即为世人所传扬,该时已为我国所赏玩。大枝流芳对京极道誉有如下记述:“道誉姓佐佐木,名高氏,号京极,佐渡判官,应安年中卒。生于乱世而乐风雅,嗜香。往古用薰物,而入佛道修行以沈香,奇南赏玩,并封以种种名目,则由此人而兴起,可称香道开祖。”
就是说香道之起源,由《香字抄》《香药抄》时代作为薰物合香的应用性赏玩,转入道誉所开创的闻香时代,成为香的本质性赏玩,这是因为出现了新发现的最好的香料伽罗木。伽罗木的出现在中国和日本同时引起了有关香木的赏玩的变化,这是一种有趣的共通现象。而日本人关于香木的知识不是依赖中国的再输出,而是来自原产地,做此想定,可由中国所从不使用的伽罗木这一字面得到印证。一条禅阁时代即东山义政执着于香道之时,也即黄熟香以其珍奇而与香木之最上品伽罗木并称之时。《新札往来》附记写作天文15年,可以说是代表天文6年仙逝的逍遥院三条西实隆,志野宗信时代的香的记录。这时香道已开创二百余年,已在回顾香品的盛衰沿革。香道之确立也在此时,前出之《游学往来》,后出之《新札往来》,都提到新输入之名香,因而那时可能已对原产地有所耳闻。
以上述四部书出现的香名,与大枝氏称之为逍遥院三条西实隆传来之古书的《雪月花集》的名香相对照,号称御家香的66种和《名香目录》(据说御家中也有)130种中,出现于《游学往来》《异制庭训往来》的只有山阴,薄云,水蓼,松风四种,而山阴又出现于后面的《尺素往来》。出现与《尺素往来》,《新札往来》的是神乐,山阴,早梅,疏柳,林钟,苅萱,名越,端黑,兰奢待,逍遥,三吉野,花桔,荷叶,庭梅,初秋,手枕,达16种。这表明作为从兼良至实隆时代之间香名的记录,与《往来》所载,香道家所传是大体一致的,从中可以看出玄慧,虎关时代的香名已逐渐消亡。不过,《雪月花集》中题为京极道誉所持之170种,出现于《游学往来》,《异制庭训往来》的只有寒草,老梅,深山,鸟羽,松风,女郎花,伽蓝木,宇治等八种,出现与《尺素往来》,《新札往来》的却有名越,忍,无名,河淀,六月,早梅,夏箕川,岸松,伽蓝木,三吉野,兰奢待,一文字等12种,这是费解的。想来,道誉所持香目可能多有后人窜入,而非道誉原目。有一例可资证明:其香目中居然包括了东山义政宽永6年截去之前决不可能出世的兰奢待。
关于香料的原产地(二)
再看一看出现于《往来》的四种香木产地,建部隆胜是如何分辨的。
伽罗之分
老梅
游学
薄云 异制 庭训 山阴
游学 异制 庭训
东大寺(兰奢待) 尺素
新札 逍遥 尺素
庭训 三吉野 新札
新伽罗之分
富士
异制 庭训
武藏野 异制 庭训
罗国之分
菖蒲
尺素
真那班之分
松风
游学 早梅
尺素
真那贺之分
卢桔
异制 庭训
尺素
距离较近的占城所产伽罗,较其它香木输入的品种多,因此可以认为,后醍醐朝至天文年间南蛮交通开始之前,可能已经拥有了一些有关原产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