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麻纸窑洞造
黄土塬2014-05-09 07:01
手工麻纸窑洞造

陕北民间过去糊窗户,小学生书写毛笔字,农家过年祭祖,清明
上坟,死人灵前烧焚,出卖土地的契约,中药铺包药材,食品店包点
心,衙门行公文使用的纸张,统统都叫大麻纸,都是手工造纸老作坊
制作的,它为传承记载黄土文化,其功千秋万代流芳。

佳县峪口镇的老石窑洞里,是过去制作老麻纸的手工作坊,其传
统工艺用废弃的家用“麻绳”为原料,经过造麻、切麻、熟麻、碾麻
多道工序,形成纸浆质料用河水漂洗干净,放进碓臼里捶捣后,再盛
放到俗语叫“汗”的容器里,又用耙子反复打沤,经过一夜沉淀,第
二天一早,便可上竹帘子抄纸了。

如今,继承造纸的魏爱孝,小心翼翼把抄出的纸,层层堆叠起
来,经过淋水、挤压、晾晒,一张张手工制造的大麻纸完成了。

在旁边的窑洞里,高兵兵干完上午的活,将“汗”里剩下的沤打匀,然后回家吃午饭。

峪口镇造纸有两三百年历史,据《佳县志》记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峪口造纸工人以精良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军民,生产过识字课本、票证、制币用纸。

延安时代造纸厂外景,是当时陕北最大的企业,手工生产的大麻纸,畅销陕北、宁夏、甘肃、内蒙、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至今还在运转。

传统造纸工艺,如今大打折扣,造麻、切麻、熟麻、碾麻的工艺被玻璃纤维代替,成本虽下降,使用量也下降,销路是大问题。

纸张上墙晾干。

高兵兵家,存放八千张没卖出去的白麻纸,去年忙活一年收入万把块钱,加上种的二百棵枣树四千多块收入,日子过得也就算是将就。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准备放弃造纸行当出外打工了。
(王乐图文
丰收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