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浪博客在应用中打开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巴黎八卦新闻2015-11-11 00:04
文/巴黎文娱传媒记者 牛伯雨,微信公号:巴黎八卦新闻(ID:PARIS818MEDIA),官方微博:@巴黎八卦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合作请联系:info@paris818.com
大家还记得去年底到今年三月北京国家博物馆的罗丹雕塑展吗?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吻》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融合了情意绵绵和“犹抱琵琶半遮面”两种效果,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后来,为了向这件作品致敬,法国摄影大师罗伯特·杜瓦诺在巴黎市政府前拍摄的《吻》,也成了世界知名的作品。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我们巴黎八卦新闻的标志就是这幅《吻》~
作为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罗丹雕塑展在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先生、罗丹美术馆馆长卡特琳娜•舍维约(Catherine Chevillot)女士,以及各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功。据《人民日报》网站去年11月29日报道,舍维约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介绍到,“罗丹艺术馆的建筑建于十七世纪,外观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格,庄重大方。
这里曾是一处官邸,1905年这栋建筑中的一部分被租给了罗丹。”1919年,罗丹艺术馆正式开馆,赋予了这栋建筑新的生命。她还表示,目前罗丹美术馆的访客中只有大约5%是中国人。他们已经建立了中文网页,印刷了中文导览手册,希望能通过更加贴心的服务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前去参观,并且由此成为全欧洲博物馆迎接中国游客方面的范例。
现在,这些雕塑已经回到了它们重新装修过的家,也就是罗丹美术馆,准备于本月12号,也就是罗丹生日,迎接新的游客。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罗丹美术馆外观
说起这里面的雕塑,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了上面的《吻》,还有《青铜时代》、《思想者》和《巴尔扎克像》: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上边是罗丹雕塑,下边是模特。每个细节都被拿捏得十分到位传神。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这次下边不是模特,但是两者正摆出相同的姿势。如今,《思想者》已经成了一个标志。只要有人身体前倾、握手成拳、支着下巴,大家就会联想起《思想者》。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认为人类是唯一能够思考的物种。但是看到同样用拳头支着脑袋的猩猩,我们还是会想起《思想者》。猩猩也是会思考的吧?它正在想啥呢?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文豪巴尔扎克
有了这些镇馆之宝,每年慕名前来的游客自然数不胜数,据说达到七十万之多。这座博物馆建筑历史久远、再加上要接待大量游客,所以难免有些需要修补的地方。于是博物馆决定闭馆一段时间来进行修缮工作。
这次修缮不仅维护了建筑物本身,还在一些细节之处提升了游客体验。比如一些展厅的墙壁更换了颜色,为了更好地与雕塑本身的颜色区分开;另外人们还加上了一套智能灯光系统,灯光随自然光的强弱自行调节,以始终保持室内最佳亮度。
在罗丹美术馆众多展品中,一件雕塑颇具新闻价值:《行路人》。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有人说,这尊行走中的雕塑,好像千千万万长途跋涉前往欧洲的难民,又好像前进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从1919年成立之时起,罗丹美术馆就用出售官方复制品的方式来盈利。一般来讲,每件雕塑只有十二件青铜质地的官方复制品,所以也是十分珍贵的。比如说,大名鼎鼎的《思想者》,其十二件青铜复制品已经全部高价出售,2009年时其中一件复制品更是以超过三百万欧元的价格易手。
据说《吻》的官方复制品还有两件没有卖出。前两天刚刚和奥朗德自拍过的马先生,有没有考虑过买一件回来捐给国家博物馆呢?(完)
蝶变——罗丹美术馆换新颜,双十一后见

热门文章

巴黎八卦新闻

来新浪博客关注我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