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浪博客在应用中打开

晚上10点20分

黄文炜日本印象2008-06-29 13:06
晚上10点20分,一个很平常的时点,有什么特殊而言呢?可是我晚上看电视,不经意间看到电视后面墙上的钟指向10点20分,总要沉思片刻,总有一个记忆明快地蹦出来……整整三年时间里,晚上10点20分,是我结束打工准备回家的时刻。
在日本,我的打工经历比较简单。留学四年时间里,最初半年狂学日语,过语言关,不打工,最后半年准备硕士毕业论文,冲刺阶段,也不打工,中间三年时间一直在一个面包厂工作。工作从下午4点多开始,结束时间就是晚上——10点20分,因为从家到工厂除乘电车外,还需坐巴士,最后一班巴士是10点40分,于是只能在20分收工。我工作的这6个小时里,就是面粉变身香喷喷面包的全过程。当时钟指向某一刻,面粉变面团,又在某一刻,面团变成面包……日本的工厂有个特点,就是好几面墙上都挂着钟,给人一种时间总在掌握中的感觉。当时我就想,以后如果回国就开个面包作坊,面包坊里还要多挂几只钟,让面包踏着钟点走出来,那样的面包就像用尺子量过似的整齐划一。
在日本,感觉时间是有形状的,是立体的,由点和面组成。你可能总是在固定的时间里遇见固定的人,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在相同的时间里不断反复出现的场景很容易加深了记忆。我记住了10点20分,就等于记住了打工的全部记忆。
记得从前有一部日本电视剧叫《三口之家》,是由栗原小卷和竹胁无我主演的,说的是两人年轻人每天在同一辆电车上相遇,由此擦出爱情的火花。日本的交通工具很准时的,巴士、电车、新干线,速度越快的交通工具越准时。所以这样的相遇是完全可信的——只不过现实生活没有那么浪漫,在清晨挤满上班族的车厢里,身体都动弹不得了,你还能对谁眉目传情?!
现在我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出门,坐同一班车去报社上班。走出门后三分钟左右,总在公园里看见一个遛狗的老人,再走两分钟,在一个拐角处遇上一个戴着耳机听的黑人青年,手里还拿着一个便当盒,看来是下夜班回家的。然后再过两分钟我就到了车站了,又见车站工作人员拿着话筒说着每天必说的话:这个时间是禁烟的,请大家配合……
日本人很守时,会社的业务人员要到其他公司拜访,往往比约定的时间早十来分钟到达,但并不进门,在外溜达一会,到点了,准时敲门。至于为什么要提早一些,是怕万一路上因预想不到的事耽搁了,迟到了就可能影响生意,也影响自己的形象。
出门之前,很多日本人习惯预先在网上查好线路和发车时间,找到捷径,这样不浪费自己的时间。朋友们聚会,大家总是不约而同地坐同一班车到达。
几乎每个上班的日本人都有一本效率手册,那手册上有时间表,一天的时间分成了几个时段,上午做几件事,下午见什么人,都可以写上去。
日本人开大会很紧凑,比如学校的毕业典礼,时间和议程事先都写在一张纸上发给大家,然后循规蹈矩地开会,每个人掐着钟点说话,准点结束。学术会议上,主持人不断地看表,每个人发言的时间也是定下来的。
我所熟悉的一群日本老人要去中国北京旅游,他们事先定了个时间表,比如今天早上去圆明园,下午逛胡同,晚上与中国朋友聚餐……后来他们回来后说:“中国人太热情太灵活了,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把我们的时间表全打乱了。本来是晚上吃饭,可中国朋友中午就拉我们吃饭了。”是啊,这群日本老人总不能一见面,就把自己的时间表发给中国朋友吧。
其实,日本人的时间也不是干巴巴没有弹性的,节假日,也可以体会让时间停住脚步的感觉。比如到一个乡下地方,找个温泉旅馆住上一晚,泡过温泉之后,穿着浴衣盘腿坐在榻榻米上,微微闭上眼睛,能够感觉时间的长河在缓缓地拐着一个弯……
掌握了时间,你会觉得,一切总在预料之中,生命似乎是能够自我安排的。日本人生活节奏快,看起来活得累,为什么能够长寿?我想是因为善于把握时间,掌握规律,身体和心灵都乘上了一种均匀的节奏。
循规蹈矩的日本,按部就班的日本,准点出发的日本,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能够创造奇迹。
体验新版博客
分享到搜狐微博

热门文章

黄文炜日本印象

来新浪博客关注我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