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实习壹读君:欣悦
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沙巴州仙本那被劫持,近日,劫持者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提出要5亿比索(约合人民币6961万元)的赎金。
虽然说人质的安全暂时得到了确认,但这笔巨额赎金要不要给?给了就表示当事国认“怂”了吗?答应劫持者的条件就表明咱们“妥协服软”么?
其实,给不给赎金往往不是一个强不强势的问题。各方之间的利益博弈,乃至本国的战略决策都要仔细考量,不是简单一句“强势”或者“服软”就能说完的。
今天壹读君就来谈谈,人质解救是件多么纠结的事情。
动武是铁腕,给钱是认怂?
中国游客被绑架之后,中国人民义愤填膺,认为“犯我中华,虽远必诛”,主张国家应该派出武装力量,上演勇闯敌巢、解救人质的大片。但是从过去中国解决这类事件的经验看,武力解决并不是中国习惯的方式。
比如2009年10月,中国货轮德新海号遭索马里海盗劫持,上载25名中国船员和约7万多吨煤炭。一架直升机给海盗空投了400万赎金,德新海号和船员被释放。
2010年6月28日,19名中国船员驾驶的新加坡籍货轮"金福号"在亚丁湾被索马里海盗劫持。索马里海盗最初提出1500万美元的巨额赎金,最终谈判降至270万美元,这笔赎金同样是中方用直升机空投给劫匪的。
相比之下,多年跟阿拉伯国家死磕、积累了战斗丰富经验的以色列更喜欢直接动手。他们的突击队曾经在1976年奔袭4000公里外的乌干达,击毙全部劫匪和45名乌干达士兵,解救出102名人质。
德国人也干过这样霸气外露的事。2008年,有劫匪绑架了5名德国人在内的19名人质,藏匿在埃及北部。德国特种部队直奔埃及,绑架者立即服软放人。
更加粗暴的是战斗民族俄罗斯。2002年,50多名车臣武装分子闯进莫斯科轴承厂文化宫剧院,将观看演出观众及演员近千人扣为人质,俄罗斯联邦的“阿尔法”突击队用麻醉气体开路,强行进入文化宫剧院,成功将车臣武装分子全部击毙。
2004年,武装分子劫持了北奥赛梯共和国别斯兰第一中学的学生,俄军特种部队直接在墙上炸了个大洞杀了进去,打死20多名武装分子。
2010年5月,海盗劫持了“莫斯科大学”号油轮,俄罗斯海军派出了驱逐舰,特种部队乘直升机和快艇攻上油轮,成功解救了23名俄罗斯船员。
两相对比,让中国人民感觉很憋屈:我们都有航空母舰了,怎么还要跟绑匪服软呢?全世界排名第二的军费开支,都干什么去了啊?
武力解决往往代价惨重
其实,外国政府也并不总是武力解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解决劫持人质事件最重要的理念。在处理人质危机的国际惯例中,基于“人质安全第一”的原则,有时,确实需要以钱换命。
壹读君举几个例子:
2000年4月,阿布沙耶夫反政府武装——没错,就是这次劫持中国人的那帮人——从马来西亚劫持了包括美国等外国游客在内的21名人质,逃往他们的大本营霍洛岛。菲律宾政府与叛军周旋数月,但解救人质的问题仍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后来,在利比亚的斡旋下,菲政府以2000万美金的赎金化解了这场人质危机。
跟绑架者服软的还有日本政府。1977年,日本的一架飞机被劫持降落到孟加拉的达卡机场,劫机者威胁说如果不交付赎金,他们将把人质全部杀死。日本政府花钱消灾,当时的日本外相福田赳夫解释为什么“服软”时说:“人的生命比世界还要重要。”
同样的事发生在2004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武装分子劫持了3名日本人质,日本国内不得不支付了20亿日元后,才将在伊拉克被劫持的3名人质解救回国。
而强行使用武力解决看起来霸气,往往要付出惨重代价。
最喜欢武力解决的俄罗斯的教训最深。2002年武力解救莫斯科文化宫人质,虽然击毙全部劫匪,但多数人质吸入了有毒气体,造成了119名人质罹难。而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武力解救导致7名人质丧生,还有310人受伤。而在整个人质危机中,丧生者多达150多人。
从以往的海外被绑架案来看,能不付赎金又兵不血刃的救人案例,真是凤毛麟角。
不给赎金是因为还打着别的算盘
美国在面对人质危机事件时,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有些冷酷的“不妥协”政策。
伊拉克战争期间,仅2004一年内在伊拉克地区,就先后有160名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人员被反美武装所劫持。但令伊拉克反美武装万万没想到的是,不管国内民众的反战和不满情绪多么强烈,也不管国际社会舆论如何指责,美国在对待人质危机这一事件上,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我就不理你”。既无视对方的各种政治诉求,也不接受对方提出的任何经济利益条件。
因为美国非常明白,如果对反美武装妥协退让一次,势必会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诱发更多的人质危机事件,这种情形是美国当局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并且,恐怖主义极端分子会利用赎金来壮大自身组织,从而进一步加重对于当事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威胁。2009年,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罗斯玛丽·迪卡洛,就呼吁各国拒绝向海盗支付赎金,因为向海盗让步、支付赎金只会让他们继续顶风作案:“我们担心近来支付赎金的行为是让海盗活动增多的原因。”
但在这种利益博弈下,被绑架人质的命运就比较悲惨了。互联网上公布的视频录像两次被斩首的均是美国人,但美国当局一直都表现得很冷酷,无动于衷,那是因为美国一直奉守着他们“不妥协”的信条。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开始有很多恐怖组织试图把中国卷入到当地冲突中,以增加自身谈判的筹码。无论动武还是“服软”,都是为了尽可能解决人质事件,需要多方博弈和评估。考虑到人质的安全和国际影响,这种事真不是“犯我中华,虽远必诛”那么简单。
最后,壹读君祝大家出行平安,阖家幸福。
最后打个广告,壹读微社区上线了,入口就在壹读微信(yiduiread)首页下方自定义菜单的最右边。
关注壹读官方微博获得新鲜事 @壹读
http://weibo.com/yiduiread*版权归《壹读》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壹读微信
用数据、图像、视频、语音,壹读君每天为你做百科,科普壹点常识。不仅轻幽默、有情趣,还有营养、有见地。
微信号:yiduiread
趣你的微信
每晚推送有趣有内涵而不低俗的搞笑内容,让你每天轻松一笑的同时,涨涨姿势。
微信号:ifun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