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渤海国(二)

2020-02-19 14:17阅读:

渤海国(二)
从公元900年以后,因唐朝末落,契丹人开始向外扩张。渤海国开始受到西部契丹人的攻击。在《辽史》中有粗略的记载。

《辽史·卷一》载:公元902年7月,“以兵四十万伐河东代北,攻下九郡,获生口九万五千,驼、马、牛、羊不可胜纪”。
“河东”中的“河”是指辽河 。当时契丹(辽)在辽河西,渤海国在辽河东。代,是指代郡曾的广大地区。“九郡”,决不是小地方。“生口”,是指人、百姓。
接着又载:公元903年春,“伐女真,获其户三百,九月,復攻下河东怀远等军”。
怀远,便是当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怀远府。三百户,至少在一千五百人以上。”,是说“再次”。说明攻下怀远府,已经不是第一次获得渤海国的土地。

《辽史·地理志一》载:“太祖破鸭渌府”,且《辽史·卷一》载:辽太祖于公元909年“幸辽东”;于公元915年,“钩鱼鸭渌江,新罗遣使贡方物”;辽神册四年(919年)二月,修辽阳故城,“以汉民、渤海户实之,改为东平郡”
……
都明确地说明了原先归属渤海国辽东的一些地方,已经被契丹国占领。鸭绿江曾是渤海国的内河,是西京鸭绿府的地方。而辽太祖能够到鸭渌江钩鱼,并且位于鸭绿江南岸的新罗国来贡方物。说明渤海国的朝贡道、西京鸭渌府已经被契丹国攻克,不复存在。说明公元915年,甚至更早些时候,鸭渌府已经从渤海国转到契丹人的手里。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卷》载:“初,东辽之地,自神册来附”,
神册年,是公元916年。来附者是谁?看《辽史》记载:
《辽史·卷六十》中明确说明:“神册初得铁利”。
《辽史》中,渤海铁利府是明明确确地被两次记载为神册初归于辽国的。
《辽史·卷六十·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载:“神册初平渤海,得广州,本渤海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
《辽史·卷三十八·志第八·地理志二》又载:“广州,防御,汉属襄平县,高丽为当山县,渤海为铁利郡。太祖迁渤海人居之,建铁利州。统和八年(990年)省。开泰七年(1017年)以汉户置,统县一:昌义县”。
以上引句,是说:渤海国15府之一的铁利府,是在公元916年时,被辽太祖改为辽国铁利州。后来,在公元990年被撤销,到公元1017年,又在此地安排一些汉人,广州。从此以后这里就叫作广州。

《辽史·卷二》载:公元921年,辽国于十一月,丁未分兵略……安远、……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内地。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瀋州
东平、安远,是渤海国的15府之中的东平府、安远府。瀋州,是渤海国东京辽阳府所辖的地方,后设的州。
在《辽史·卷三十八·地理志二》中,对原渤海东平府这个地方叙述说:“太祖伐渤海,先得东平府”。
查阅有关史料,可从两个方面理解这句话。
一是,这次“伐渤海”肯定不是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国的那次战争。因为那次战争,是先过商岭得夫余府,后灭掉渤海的。显然是指902年和903年或以后的征伐。
二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太祖伐渤海之前,已经先得了东平府。
另外,史料清楚表明,东平府在故拂涅国地方,那时的拂涅已经是大拂涅时期。前面所引,辽阳已经被辽国改为东平,辽阳下属的紫蒙县等地,都是原渤海国东平府的地方……。
说明,公元915年前,或公元909年辽太祖幸辽东时,渤海国15府之一的东平府已经成为契丹国的地方。
如前所述:渤海国的怀远府、鸭渌府、铁利府、安远府、东平府等,已经在公元926年以前,辽太祖正式灭渤海国前归入辽国。
公元926年,是渤海国的大限,是结束渤海国历史的一年。
《辽史·卷二》所载: 天赞4年(公元925年)12月,辽太祖亲率大军向东讨伐渤海国。丁巳日,“次商岭,夜围夫余”。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正月,己未日,既围夫余城第3天,“白气贯日”,一天后是庚申日,拔夫余城,诛其守将“。举兵继续东向,6天后的丙寅日,消灭了渤海国的老相兵。三天后,夜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忽汗城。国王大湮譔派人请求投降。于是辽太祖驻军城南,等待渤海国投降。第二天,大湮譔素服带领三百官员,牵牛赶羊请辽太祖进城。两天后,13名进城查兵器的辽兵被渤海人杀死。接着,大湮譔宣布不投降了。于是,辽太祖发动攻势,并攻破忽汗城。大湮譔请罪马前。辽军发文告,通谕渤海全国及辽国等。二月,安边、鄚颉、南海、定理等府都来投降。
这样,渤海国的夫余、龙泉两府分别在一、二月份被契丹国攻占。三、四月间,安边、鄚頡、定理府,先降后叛。五、六月,南海、定理二府复叛,都被辽军平定。七月,显德府铁州叛,并被平定。
辽军从元月到六月一直忙于攻占或平定渤海国的这些地方。八月,契丹将军康默记率军占领了长岭府,以后率宾府也来归降。
龙原府是渤海国东京东部临海,地处边远,不可能在公元926年前归辽。
率宾府从地理位置上看,是在渤海国东北侧。再从《辽史》中查知,率宾府与龙原府这两个府没有在天显元年以前归入辽国的可能性;必是在天显年八月以后,投降或被辽军攻占
《新唐书·列传一百四十四》载:渤海国“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 。显然,南海与长岭两府与扶馀府不在同一个方向上。可见天显元年,辽国不是在一个战线上攻打渤海国的。
这样,渤海国15个府归入辽国的时间也就都明确了。
《辽史·卷》中,对这一次战争的过程和结局描述得十分清楚。天显年,辽国与渤海国的战争是二者最后一次战争,也是灭掉渤海国的战争。

《辽史·卷二·本纪第二·太祖下》载:天显元年二月,辽太祖“丙午,改渤海国为东丹,忽汗城为天福。册皇太子倍为人皇王以主之”。东丹国由辽国太子耶律倍当国王。
公元926年7月,渤海国最后一位国王大湮譔和妻子,被押送到辽国上京临潢府北侧皇都的西边居住。并改大湮譔名字为乌鲁古,妻子名改为阿里只。

当时的辽国(契丹国)与渤海国西东相距,辽国攻打渤海国的顺序,肯定是先打渤海国的西侧、距辽国近的地方。辽国不可能跨越渤海国西侧,先打渤海国的中部或东部。
再从渤海国15府归入契丹国的时间看,怀远、东平、鸭渌、铁利、安远等五府应该在渤海国的西侧,或偏西侧,并且应该位于扶馀府的南侧。扶馀府位于契丹的东北,在渤海国西界。但因是渤海国的契丹道,紧临龙泉府,是战略重地,必有重兵把守。所以扶馀府是在两国大决战的时候被攻克,并且被攻破之后,契丹人便势如劈竹,渤海国东部和东北方向的各府纷纷归辽。
公元926年8月,渤海国全部府州彻底被契丹国灭掉。

《新唐书》载:“初,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十分重视文化知识,每年都派留学生到唐、日本等国学习。渤海国与日本签定有协约,规定两国双方,每12年,通聘一次有学识的人中。渤海国对这些通聘人员很重视,都分派到官方重要岗位上,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

《新唐书》载:渤海国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
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庐、显、铁、汤、荣、兴六州。
濊貃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
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
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
长岭府,领瑕、河二州。
扶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劲兵扞契丹,领扶、仙二州;
鄚颉府领鄚、高二州。
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
安边府领安、琼二州。
率宾故地为率宾府,领华、益、建三州。
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
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
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
安远府领宁、郿、慕、常四州。
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
龙原东南濒海,日本道也。南海,新罗道也。鸭渌,朝贡道也。长岭,营州道也。扶馀,契丹道也。  

渤海国的一些风俗习惯:
俗谓王曰“可毒夫”,曰“圣王”,曰“基下”。其命为“教”。王之父曰“老王”,母“太妃”,妻“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官有宣诏省,左相、左平章事、侍中、左常侍、谏议居之。中台省,右相、右平章事、内史、诏诰舍人居之。政堂省,大内相一人,居左右相上;左、右司政各一,居左右平章事之下,以比仆射;左、右允比二丞。左六司,忠、仁、义部各一卿,居司政下,支司爵、仓、膳部,部有郎中、员外;右六司,智、礼、信部,支司戎、计、水部,卿、郎准左:以比六官。中正台,大中正一,比御史大夫,居司政下;少正一。又有殿中寺、宗属寺,有大令。文籍院有监。令、监皆有少。太常、司宾、大农寺,寺有卿。司藏、司膳寺,寺有令、丞。胄子监有监长。巷伯局有常侍等官。其武员有左右猛贲、熊卫、罴卫,南左右卫,北左右卫,各大将军一、将军一。大抵宪象中国制度如此。以品为秩,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
“俗所贵者,曰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馀之鹿,鄚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位城之铁,庐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九都之李,乐游之梨。馀俗与高丽、契丹略等。
“幽州节度府与相聘问,自营、平距京师盖八千里而远。后朝贡至否,史家失传,故叛附无考焉”。  

《辽史·卷四十五·志第十五·百官志》载:辽太祖“灭渤海国,存其族帐”。所以在辽国,仍有渤海人的地方和族群。以至于在今后的岁月中,渤海人经常起义,背叛辽国,打击辽国的地方力量。
《辽史·卷十七·本纪第十七·圣宗八》载:圣宗太平九年“八月乙丑,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琳囚留守、驸马都尉肖奉先及南阳公主,杀户部使韩绍勋、副使王嘉、四捷军都指挥使肖颇得,延琳遂儹位,国其号为兴辽,年为天庆”。
这次渤海人造反,声势很大,南、北女真、高丽等都追随大延琳造反。为渤海后人又添加了不朽的光辉。


渤海国的基本情况表

时间
国王称号
国王姓名
年号
唐帝
唐年号

公元696

乞乞仲象

武则天
万岁登封
与句丽遗人联合反唐。武则天封震国公。国号为震国
699
高王20
大祚荣
圣历
武则天
圣历2
并靺鞨兵,自号震国王。 713唐睿宗封左挠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
719
武王18
大武艺
仁安
唐玄宗
开元7
斥大境宇,东北诸夷臣服之
739
文王57
大钦茂
大兴
唐玄宗
开元26
迁都龙泉府
762
文王
大钦茂
大兴
唐代宗
宝应元年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