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被“遗漏”的历史(三十七)

2022-11-12 21:07阅读: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被“遗漏”的历史!
(37)
三探“华夏民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神农氏族的缔造者
古羌族”!
作者:秘境探源 编辑:杨光




华夏民族、中华民族、汉族,上溯到6000年前,他们都是“古羌人”的后裔。但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同祖同宗“一脉相传”的一族,也不是简单的时间上的前后接续“传承”关系。


古羌族是我国西部一个十分古老的民族。传说中的神农氏就是古羌族,而炎帝,则是古羌族中神农氏族的首领之一。
古羌族早先是以游牧为生,后来学会了耕种小麦等旱地作物。是在东亚“中国”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民族之一。
古羌族对中国的历史和民族(华夏民族、中华民族以及汉族)的起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6000多年前,从古羌族中形成了女娲等九支“夏族”人,后来又分离出了神农氏族(炎帝族)、轩辕氏族(黄帝族);
——5000年前,炎帝氏族与黄帝氏族大战,炎帝(神农氏族)战败后,率其大部份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融合,形成了“炎、黄部族”;而少部分炎帝(神农氏族)西迁至(或是原本就居住在西部的)甘肃、青海、西藏和四川一带的古羌人,与当地的土著融合,而形成了藏族、彝族,更后来于2500年前与秦岭以南的汉中之地的土著人融合,而形成了“汉族”人,并在2200年前,随着刘邦“大汉朝”的建立,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羌族女孩可别小看了她!——也许她78代前的“华夏民族”的祖奶奶,就是“团土”创造了今天“汉族人”的“女娲娘娘”!)


那么,更上古(7000多年前)的古羌族,又是来自在哪里呢?
传说中的炎帝,真的是比黄帝还要早的——“华夏儿女”的先祖之一吗?!

一、古羌族的迁徙史
古羌族是来源于西亚和中亚草原上的游猎民族。与北方贝加尔湖地区的游猎民族有共同的源头。
比起来自北方的华夏族,西部的古羌族更早进入到了中国境内。而古羌族的先祖与华夏族的先祖一样,也是在中亚大草原上以捕杀的野羊、野鹿、野牛以及长毛猛犸象等动物为生的古老民族。
大约在10000年前,古羌族先祖在追逐草原上的动物时,跨过昆仑山和天山的山口,进入了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然后大约在8000年前,进入甘肃、陕西地区,成为了华夏族的先祖;然后在5000年前,分支出“神农氏族”(炎帝族)和“轩辕氏族”(黄帝族);约在3500年前,进入现在的陕西、山西、湖北、河南等中原地区,成为了“汉族人”的祖先;在约2500年前,“汉族”人又于山东、河北一带的“东夷族”(华族)融合,而形成为“华、夏民族”;
2200年以后(汉朝以来),东、西融合形成的华夏族,又与北狄(胡、匈奴等)、南蛮(楚)等实现东、西、南、北、中各民族的“大融合”——到此,真正形成了“中华民族”!
2200年(汉朝)以来的中国(中原)历史,已经很清楚。
但,2500年以前的(华夏族时期的)中国历史,一直“扑朔迷离”!
满志敏在《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一书中,曾绘制了一张大暖期鼎盛时期植被区划与现代区划的比较图,其中可以清晰看出在大暖期鼎盛时期(距今72006000年左右,那时,塔里木盆地还不是沙漠,而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即使到了3000年前,在中国西北部包括今新疆、塔里木盆地、罗布泊地区,甘肃青海、西藏等地,还是为森林草原,还有无数动物生活在这里。有楼兰、月氏等“西域36,以及古羌族的祖先就留在塔里木盆地这里。主要以捕猎野生动物和渔猎为生。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曾经是人口稠密的西域
一直到了2200年前的西汉时,“汉朝”占据了“河西走廊”后,塔里木盆地的大多数地方也不都是沙漠,著名的楼兰古国就居住在水草丰美的塔里木盆地东岸“罗布泊”(湖)边。但随着大量“戍边屯垦”的军队屯垦和大量移民的开荒种田,这里的人口急剧增加,同时,受丝绸之路影响,商旅流动人口激增,可谓人烟稠密。正是在近2200年来,在经济异常繁荣的同时,人口激增,戍边取暖和餐饮烧材,大量砍伐树木,大量消耗和截断了“塔里木河”东流和“疏勒河”西流这些“水源”,使得曾经是“星罗棋布”的近百个建在“绿州”(湿地)中的郡、县城,逐渐出现了“荒化漠”,曾经深达几十米厚实土地“雅丹化、沙漠化”!
文化学者苏三说:地球上的大多数沙漠,都是人类过度开垦而造成的,因而遍布各地的沙漠,其实都是人类曾经开发过的“繁荣之地”过后“留下的文明足迹”!——如今的塔里木大沙漠,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正是古人类过度放牧和农耕大量砍伐、烧荒林木,而“过度开荒、农耕”的结果。
楼兰、敦煌可以为证:
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楼兰是一个西域小国,建国于盐泽(今罗布泊)边上,有城郭,然而兵弱易去。到汉代史学家班固撰写《汉书》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
当时楼兰(塔里木盆地东岸)周围的的生态环境是: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而仅敦煌地区,就有“寺院”就有400多座,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经、求学的人就有约10万人之多。北魏汉武帝时期,为开凿大同云岗石窟,一次性从敦煌地区“迁走”石窟建造及佛学传教人员3万5千多人。——当时敦煌地区的人口繁盛和经济、环境之好可“窥见一斑”!
也许,环境状况并不亚于“今天塔里木下游孔雀河”周围的环境状况: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转载]史海钩沉(40):三探“华夏族”、“中华民族”与“汉族”的先祖起源!
这是今天楼兰古国遗址的状况!


然而,当1979年,东北考古学家侯灿、王炳华等,再来楼兰,已经是人去房空,举目一片“干涸的荒漠”。
在这里发现了数十座古墓,每座都是中间用一圆形木桩围成的死者墓穴,外面用一尺多高的木桩围成7个圆圈,并组成若干条射线,呈太阳放射光芒状,故称之为太阳墓。经碳14测定,太阳墓已有3800年之久。这里还出土了距今3800年的楼兰美女。还有“小河墓地”。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