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史海钩沉(二十七)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

2022-12-28 19:16阅读: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被“漏记”的历史
(二十七)
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

——兼谈:中国5000年的“模糊历史”!
作者:人在囧途 编辑:杨




一、5000年来,中国北方的“两大民族”!


在周朝之前(商朝,甚至更早的夏朝时期),北方存在有两大民族:一个是西北的羌族集团;一个是黄河下游的东夷族。
也有人说,还有环渤海湾及海滨的“蚩尤族”第三大族。
羌族 是包括商朝人在内的东夷族对西北人的称呼。因为他们长期处于牧羊的游牧状态,所以被称为。《说文解字》对羌的解释是: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山海《山海经·西山经》中对羌族的羊图腾有记载: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古代甘青地区和陕北黄土高原水草丰美,十分适合游牧经济的发展。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炎、黄一族,是“从古羌族中分裂而出”的一支。
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中国现代人类的祖先大约是从10万年前迁移出非洲,到达了东南亚之后,分裂为了两支,一支是沿海支,Y染色体(父系基因)为O1成为了百越、东夷、南岛等民族。一支是内陆支,Y染色体为O2(过去称为O3,后来O1O2合并为O1,原来的O3改为O2),他们大约在5万年前开始进入云南一带。该时期的云南发现了丽江人化石,具有黄种人的特征。根据DNA检测,云南一带的独龙族的O3基因比例达到了100%,而汉族仅有70%左右,这也说明云南地区的基因比较古老。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东亚人的迁徙路线

而另一支是内陆支,他们沿着青藏高原北上,到达了甘、青地区,在渭河上游地区发生了分化。大约在5000年前,这内陆支中的一支,进入了渭河平原,学会了农耕,于是成为了农耕民族,也就是后来的华夏族。还有一支进入了青藏高原(北部、河西走廊)内部,和这里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藏族。停留在甘青地区游牧的,就是后来的羌族
不过在先秦时期,人们主要将他们称为西戎、北狄等。语言学也证明了藏族和汉族同宗同源,语言学是藏语和汉语和一些西南地区甚至缅甸一带的语言都同属于汉藏语系。(语言同源并非文字同源,藏文是借助印度字母拼写而出的)。
中国古文献也能够证明古羌族和华夏族、汉族同源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古羌族人



二、炎帝族、黄帝族的起源地在哪里?!


1、炎帝是姜姓。
而姜姓就是华夏族的母系基因的主要来源。
自古以来,姬姓和姜姓(两族?)就一支通婚,所以两族为亲族。
而姜来自于羌。《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根据古文字学研究,甲骨文中的也就是,《说文解字》曰男羌为羌,女羌为姜
那么姜氏发源于哪里呢?
在渭河上游。《水经注·渭水》记载岐水经姜氏城为姜水,这明显姜氏就在岐山一带,也就是周族兴起之地,十分合理。周宣王时期,曾经在这里被西戎击败,国语记载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姜姓,也就是传说中的神农氏集团,他们是在北方最早发明农业的人。《逸周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这支民族与东夷族的经济有了巨大的差别,夷族居住之地靠近大海,所以商业发达。商人的来源就是因为他们商朝人善于经商。而炎、黄族则擅长农业。
大约在8000年前,渭河上游出现了“大地湾文化”(主人?是羌人吗?),是中国西北农业起源地。随后又出现了仰韶文化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大地湾古羌文化的陶器

2、黄帝是姬姓部落
后来的周族也是姬姓。而北狄也是姬姓,《山海经·大荒西经》
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西戎中也有一些姬姓部族,《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战国时期,白狄建立中山国,杜预《春秋释例》说:鲜虞中山,白狄,姬姓
史料记载黄帝时代,中国开始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就发现于甘肃的马家窑文化,是一把青铜刀,距今大约5000年。
[转载]史海钩沉(37)再探,黄帝、炎帝来源于哪里?*——兼谈:中国5000年“模糊历史”!
马家窑的青铜刀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