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2015-06-24 11:23阅读:729
原文作者:孙建邦


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

洛阳人形容某人有权、有势、有钱财或者有本事会办事,常说:那个人很“驾驷”。现在,洛阳人“翻译”这个方言词多用“驾事”,也有那种意思,但远不到“驾驷”的地步。

马是和人类最亲近的大动物。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相当于现在的货车;挽畜——相当于现在的农机;乘骑——相当于现在的轿车。古代,国家的骑兵,相当于现在摩托化部队;马拉的战车相当于一战时的坦克部队。

就我现有知识所及,知道中国汉的“马”字中包含马的数量的字有4个:马(1匹马);pian 2匹马);骖,骖can 3匹马);驷,(si 4匹马)。其他的有马字旁的字,大都是用来描绘马的某种状态的。如:
骝,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骐,指有青黑色纹理的马,指好马。骐叠加,就是指“千里马

国人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个成语源自孔子学生子贡的一句话。可以说,子贡把“驷马”—— 4匹马拉的车子看得最重要。

中国有古文献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王度记》一书“似齐宣王时淳于髡等所说也”。可惜《王度记》已经亡佚。一个“”,一个“亡佚”,就是说作者是谁还不能定论——这个不是最重要的,而“亡佚”就是说这部文献已经找不着了。后人从汉代学者所引用的十则佚文——不是原著,判断“它的内容主要是礼节制度方面的规范。它规定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的享用、婚娶、祭祀等制度,规定了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度,以及大夫在致仕和放逐时的待遇等。”

因此,可以说,“天子六驾”只是一种说法。

洛阳关于发现“天子六驾”,实际上是发现了6匹马拉的一辆车,没有发现坐车的天子——或者陪着六驾另葬的天子。关于是不是“天子六驾”,起初争论就很激烈。即是是“天子六驾”,按照考据学孤证不立”的原则,这个“孤证”也不能定论果真天子就六驾了。但最后还是定了。

有朋友对此进行过专门研究,认为“天子驾六”至今仍然是个“命题”——没有实证。他还引用古文献中《书·五子之歌》之说:“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天子到民间去的危险就像用朽索驾驭六驾之车一样危险!一是朽索,二是六马,是两个危险啊!

天子出行,除非逃命慌不择路,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古代的车,因为没有胶皮轮子和轴承,会很笨重、结实。但就马拉而言——即是很驯服的专用御马,也应适可而止。

我少年时,曾目击两起马车事故。一次是俺村一匹马驾着一辆大车,受惊后拉车狂奔,突然,一个车轮撞到一棵树上,马和车一下子来来个将近180度的急转,那马当即身亡。又一次,邻村一位老练的驭手,驭一辆满载三马拉的车,马受惊后在凸凹不平的路上疯跑,把他撂倒车轮下致死。

拉扯用马,不是现在汽车上的汽缸越多越好。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礼崩乐坏。不仅孔子想克己复礼,很多仁人志士也想为社会理出规则。现在尚不知其生卒、人们估计是在齐宣王时期的淳于髡,也会是这样的人。那就是战国时期吧,谁还会遵守他提出的法度?或许“天子驾六”只是一纸空文!

但是,六驾是真的。不能排除天子、诸侯出行要拉不少粮草用品,需要六驾或更多的驾。

古都洛阳人,还是比较“驾驷”的!通过“驾六”的信息,整出“天子驾六博物馆”来,毕竟不是空穴来风。

至今,我还认为还是天子“驾驷”,谁也不能跟天子比谁“驾驷”!
2012-05-08





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标志的昂首嘶鸣腾空跃起的6匹马,很好看。
但是,不敢把它们与天子座驾联系在一起想。网上下载照片)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转载]“天子驾六”与“驾驷”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