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为什么学生不愿意订正作业

2018-01-23 11:25阅读:22,149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书面作业是学生向老师反馈其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的升华。通过批改作业,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该阶段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更好地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
打开学生的作业本,很容易发现不少学生,在不订正错处的情况下,又开始了新一次的作业历程。学生对于错误“视而不见”或是浑然不知,或是直接跳过,这种情况尤其在作业量增加的复习阶段,格外突出。错的没有订正,又增加了新的错处。教师苦口婆心地叮嘱学生要订正,反复提醒,或是在课堂上“点对点”盯着学生,手把手地指导订正,仍旧会出现家庭作业不订正的现象。面对此种“顽疾”,教师很无奈的同时,需要耐下心来究其心理,了解原因:
一、“嫌麻烦”心理;
要把错的地方再学一遍,再弄懂一次,或是需要查书去找正确答案,或是翻资料等,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作业量”,心理上本能地产生了抵触情绪。嫌麻烦,就不想再动脑动手,干脆就“略”过去了。
二、“没必要”心理
错的地方,看一遍就会了,不必要再写多一遍,多劳神费力。学生觉得,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聪明,错了的地方我记住,下次不再出错就行了。可是“好记性不如赖笔头”,终究拼不过大脑的遗忘定律,再错一次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再在同样的地方出同样的错误是可能的,事实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三、“等一下”心理
等一下再订正,今天的作业已经够多了,我先把今天的写完,回过头来,有时间我再订正。这么一“规划”,等忙乎完今天的作业,转头就忘记了还有“订正”这件事情。写完今天的作业,合上作业本,大功告成,早已把“订正”抛到了九霄云外,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四、“我逃避”心理
老师、家长不检查订正作业,我可以逃避订正;我实在不想老是去面对自己错过的题目,不想看见红色的叉叉或红色的圈圈,干脆“眼不见为净”,不看不订正,这样多省事。可是,这样的想法很“省事”,这样的行为却一点儿也不“省事”。因为,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方式。再出错,“买单”的还是自己。
学生的各种心理了解一番后,我们发现,要让学生对于订正产生重视,从被动变为主动,并且落实到行动中来,颇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动一番脑筋,想一些办法,使得“订正”这个事情变得不那么严肃、麻烦和死板。
一、 正面引导
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错题相当重要。作业上的漏洞错处,往往就是课堂听讲及课上练习的漏洞所在。它反映出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漏洞或是思维漏洞。虽然完成新的作业,新的题目能带来新鲜感或及时成就感,但其实错误是绝佳的学习方式,减少错误就是增加准确率,不可小视。同时,温故还能知新,何乐而不为了?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出现同样的题目,题目背后的思维或逻辑问题没有弄懂,它会拦阻你下一次再次出错。所以,重视错题,重视错题背后的思维或是方法,会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授之以法
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态度后,方法的指引和跟进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领学生科学地订正作业。
只订正答案,而不考虑中间过程是“治标不治本”的,达不到“标本兼治”的订正效果。只有学生把每一次的作业订正,都当作对自己学习的检验和反思机会,并在学习中加以调整学习行为和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而,订正前,拿到错题要先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做错了?不要把出错原因简单归结为粗心,用“粗心”的盾牌拦住自己的深度分析。思考是否是知识点没有掌握的缘故,或是理解模糊,模棱两可造成出错,抑或其他状况?在订正的同时,要提醒自己避免犯“老毛病”。订正过后,再看看、比比、想想,这次审题对了没有?现在的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整理成“订正三小步”即为:三思而行——重新审题——多加提醒。“小步”虽小,作用不可小视。养成这样细致的订正习惯,一定程度上也在养成严谨的做题习惯、思维习惯,长此以往,必从中受益。
三、给出时间
老师一定要留出时间给学生认真订正,真正地经历订正的作用,订正带来了学习的进步和成就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成功是学生的心理共性。但在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学生通过及时订正作业,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他会发现:我原来是可以做对的,我原来是可以做好的!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这就是真实的进步,这就是期待中的成长。
对于学生订正后的作业,教师一定要进行认真的批改,给予评价,给予回应,使学生受到及时的激励和鼓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肯定,再次订正会更加积极和主动,使得订正的效果更加尽如人意。
四、持之以恒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的周期。订正亦是如此。持续地关注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订正习惯。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可在订正内容、订正形式、订正方式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订正要求。对于优秀生,可以完全放手让他们独立完成订正和反思过程;对于中等生,采取“扶放结合”的方式,可在优秀学生的辅导帮助下,结对互助,完成一些自己不能够独立订正的拓展类错题。面对学困生,则更多的需要帮扶,一般可采取单独面批、单独辅导的形式进行,了解学生对于这些错题的理解程度,给予及时的分析讲解。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把错题(包括解答过程)记录下来,分类分析错误原因,在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时,可以准确把握自己的复习要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订正,的确想说爱你不容易。没关系,我们一起来努力。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