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大图详解看故宫文物元釉里红扁壶,学收藏瓷器

2018-06-29 16:45阅读:2,696
大图详解看故宫文物元釉里红扁壶,学收藏瓷器

先上图。图示的这件文物是故宫藏元景德镇窑釉里红拔白龙纹四系扁壶。高34厘米,口径8.5厘米,底足长26.5厘米,宽8.2厘米。壶唇口,直颈,扁腹,暗圈足。壶肩微削,左右肩各有两个半圆形系,用以穿带使用。故又可以称为穿带扁壶。
大图详解看故宫文物元釉里红扁壶,学收藏瓷器
这件瓷器是非常有特点的。它的纹饰是先刻画出白龙纹和其他辅助纹饰,然后在地子上涂绘铜红料,再上釉之后一次性高温烧成。通体呈现红地白花,和明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白花瓷器颇为相似,但其实工艺是不同的。永宣时期的红釉白花瓷器,红色部分是宝石红釉,也就是说铜红料是溶解在釉里而不是彩绘在釉下。这种工艺明显比把铜红画在瓷器胚体上效果更好,发色更鲜艳,也更不容易出现发黑发绿等釉病。
所以说,从瓷器鉴定的角度上来讲,这件元代釉下彩瓷器虽然不比永宣红地白花精美,却代表了我国早期红釉瓷器从釉里红涂绘到釉里红拔白再到红釉白花的工艺进步过程。证明任何一种工艺进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今天看到很多跨时代的工艺出现在早期瓷器上,不少收藏者以为捡到宝,其实是不懂得以上所说的道理,把臆造的赝品当宝了。
大图详解看故宫文物元釉里红扁壶,学收藏瓷器
从这件瓷器的纹饰上,我们也可以归纳总结出元代纹饰的一些特点。这个四系扁壶的主体纹饰是赶珠龙,并呈现升龙的形状。龙身周围有祥云相伴,云纹呈现出与明代不同的形状。口沿正下方为云肩纹,这种云肩纹一般只出现在御土窑烧制的官用瓷器上,是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云肩内有花卉纹,不可细
辩。元代的龙纹很有特点,一般只有三爪和四爪,五爪的仅见出土残器围棋罐。龙脖子很细,身体特别长,很像蛇不像后来宣德龙纹那么肥壮。龙一般为张口的,牙齿锋利,舌头如军刺凸出,头上一对鹿角,眼睛鼓起,身缠飘带。龙四肢强劲有力多肉,龙爪较小,龙爪肘部有多根肘毛。虽然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没有五爪,张口露舌,细长颈蛇身,四肢强劲龙爪较小为基本特点。多看元瓷上的龙纹,背熟了就能认识了。
大图详解看故宫文物元釉里红扁壶,学收藏瓷器
元代釉里红瓷器,数量极少。根据统计不及元青花的十分之一。釉里红技法分为釉里红涂绘,釉里红拔白,釉里红线绘三种。釉里红涂绘就是用铜红颜料涂抹纹饰。釉里红拔白就是以铜红颜料涂抹纹饰下的空白处,行话称为地子,显示出纹饰来,形成红地白花。釉里红线绘就是用铜红颜料绘主题纹饰,是釉里红瓷器最为常用的做法。釉里红的颜色,极为喜庆,而且等级很高。故宫的大门就是大红的,所谓朱门,就是大户人家的代名词。所以釉里红瓷一经发明,就深受喜爱。只是古代釉里红瓷器数量极少,究其原因,并不是彩绘原料成本高(氧化铜矿物成本只有进口苏麻离青的百分之一),而是因为釉里红烧制对于颜料含铜比例,研磨细度,烧制气氛,烧制温度(正负20度之间)都极为敏感,古代没有高科技分析,能烧成红色瓷器全靠天然矿物(鲜红土),碰运气了。所以十窑九不成,号称千窑一宝。元代的釉里红瓷器数量极少,新仿的采用今天景德镇烧铜红的方法烧制,很成功,但缺乏古瓷那种鲜红发黑,多苔点绿,多晕散的特点。内行人士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原因就是现在的原料几乎没有杂质,而古代根本没有纯的!所以古瓷的红是多种矿物质的共同呈色,而新瓷则是正宗的铜红呈色。
大图详解看故宫文物元釉里红扁壶,学收藏瓷器
最后说说胎和成型工艺。元代的瓷器基本上都是模制,然后拼接成型的。以前的教科书说元瓷是上下对接,清仿是前后对接。现在看来这种说法过于武断。元瓷里面也有前后对接的瓷器。可见当时做模具只是看如何更简单容易成型,并没有一定的规律。元瓷表面和清瓷最大的区别是,元瓷表现凹凸不平,清瓷表面极为光滑。元瓷表面多有漏釉,缩釉等瑕疵,清瓷表面几乎不见(元瓷采用浇釉法或者蘸釉法,清瓷多采用吹釉法,以上说的都是官窑)。元瓷的胎底足处理不精致,一般无釉(玉壶春瓶除外),明代宣德后期开始极为重视底足处理,全部满釉的瓷器一般出现在成化以后了。元代底足多有粘砂现象,还有釉斑出现,胎体却很细腻。清代瓷器从乾隆后期之后开始胎骨变差,新烧的瓷器最难仿制的就是古瓷的胎骨,因为古代烧瓷的瓷土现在已经绝迹,从老坑里挖出来的一些尾料,目前在景德镇高仿窑厂里使用,价格极高,所以一般高仿瓷不会采用这种材料烧瓷。
收藏交流:cyh605384675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