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读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有感——我心中的“大家”

2014-11-15 16:45阅读:863
很多人都说:中国近现代教育界几乎没有真正称得上为“大家”的人。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爱国的中国人和学教育的人,我第一反应便是义愤填膺的说:凭什么这样说!泱泱大国,岂会没有一个“大家”!不过,当我静下心来、认真仔细的环想后,我好像真的想不出来中国近现代教育界有什么世界闻名、成就卓越的“大家”。所以当在《教育名著导读》的课上了解到陈鹤琴,知道他在教育上有很大的成果,我就开始读他的作品。在我的潜意识里面,我相信中国教育界也可以找得出称得上“大家”的人。
我首先读了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其实一看题目就知道陈鹤琴要讲的是什么。我读了之后心中一喜:陈鹤琴不仅在儿童教育方面上有很多独特和深刻的见解,也证实了一点——他就是我心中的“大家”!
在《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当中,陈鹤琴从很多细微的事例来说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儿童的方法,他还指出了人们平常对儿童的错误观念和错误教育。比如他在文中这样说:在幼稚期,婴儿喜欢独自游戏。到儿童初期,他就要同伴同游。即使没有同伴,那末他就想象一个或几个同伴,他能与这个幻想的同伴一同游戏,一起起居饮食,但到底他的同伴是幻想的,他终究觉得寂寞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得儿童有良好的伴侣。《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还有其他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虽然陈鹤琴只是简简单单的陈述了一个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很平常的现象,但是他完全站在儿童的角度,尊重儿童,把儿童视作与成人是平等的,所以那么一个简洁的说明也会对我们启发良多。套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简单的做得不简单,把平凡的看得不平凡。在我心中,能真正做到这点的人少之又少,所以陈鹤琴是我心中的“大家”!
此外,我一直很喜欢一个词:雅俗共赏。看了《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我忍不住也用这个词儿来形容陈鹤琴的这篇文章。这样说,肯定有人会质问我为什么这样说。那我先举出陈鹤琴的说法来为我作“辩护”:游戏是儿童的生命,游戏具种种教育上的价值,我们更加宜利用的,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这个游戏是随年岁而变迁的。当我看了这段话时,我真的觉得陈鹤琴写得特别好!从“俗”来讲,谁都知道小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孩子又会喜欢不同的游戏,游戏在每个孩子的童年当中都是不可磨灭的丝丝阳光。从“雅”来说,这段话是在探讨游戏对儿童的重要作用,对于教育工作者有着启发意义;对于我,我会在未来教育当中去注意在教育过程当中有意识的去发挥学生通过游戏获得知识与能力。不学教育的人,看到这样的文章,对自己在儿童教育上会有许多指导,如父母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特点从而更好的教育孩子。学教育的人,依然可以对其间的内容进行反思,帮助自己研究教育。这就是陈鹤琴的“雅俗共赏”。所谓“大家”,既不脱俗,也不少雅,就像《理想国》中柏拉图比喻的囚徒可以出去洞口外、亦可回到墙壁内。因而,在我心中,真正的“大家”——不是一定要说出什么高深的话语、做出什么惊人的成就,而是在灵魂上感化自己的读者与观众,这些读者与观众可以是任何人。难道陈鹤琴不是这样的“大家”吗?
除了陈鹤琴的《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育名著,如《一个理想的小学校》、《我们的主张》等等,大多数是关注儿童教育。儿童是“大家”播撒光辉下的嫩芽,陈鹤琴有着一颗“童真”而“温暖”的心,他也为更多的哺育嫩芽谱写自己的大写诗篇。
在我心中,陈鹤琴也是一名“大家”!他就是一名“大家”!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