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文名墓:寻找淮南名人墓——严氏孤堆(袁术墓?)

2015-11-18 12:13阅读:25
人文名墓:寻找淮南名人墓——严氏孤堆(袁术墓?)


本文所指袁术墓,为安徽淮南袁术墓。
严氏孤堆,今位于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蔡圩行政村阎家小集自然村,2011年2月7日下晚寻访,门票免费,停车免费。
从淮南春申君墓出来,沿S102省道一路南下,便来到孤堆回族乡。
一共问了三次路,才把当地人对“严氏孤堆”的称呼搞清楚,当地人习惯将“孤堆乡”称为“小孤堆”,而将“严氏孤堆”称为“大孤堆”;
问路时若说“大孤堆”,可谓妇孺皆知,但若按文保名称“严氏孤堆”,则必须到地头时方才明了。

淮南名人墓2——严氏孤堆(袁术墓?)X

村道比较狭窄,将将勉强够会车,建议开车前来寻访的朋友们,可以将车停放在大孤堆东北方不远处的蔡圩村村委会院中,而后步行前往。
当地原归属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2004年才划入淮南市谢家集区。
因此,大孤堆周围的很多私坟的墓碑上以及文保碑上,都刻着“长丰县”的字样。

“严氏孤堆”于1981年9月8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孤堆的南面,立着新、老两块省级文保碑,两碑前后紧挨着,新碑在前,老碑在后。
看来,还需要立第三块文保碑,写上新行政区划之后的政府名称。

淮南名人墓2——严氏孤堆(袁术墓?)
根据资料描述,大孤堆封土高15米,直径30米。
但按照实地所见,现存体量尚不及淮南春申君墓。
比较新的数据,面积为南北52×53米=2756平米,高7.5米,这应该是符合现状的。
墓冢正西1公里为瓦埠湖。
墓冢封土脚下一周,分布着众多私坟,以西南至东南方向较多,一个挨着一个,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又如太阳的光环,围绕大冢,景象颇为壮观。
冢的西北侧,私坟相对较少。
而在东北侧,新用水泥砌了2排共20个穴位,当时只有一穴安葬,其余19穴尚虚席以待。
看来,当地居民世世代代还是比较认可大孤堆的好风水。

淮南名人墓2——严氏孤堆(袁术墓?)
冢顶正上方,有一处直径超过一米的圆形塌陷,不像树坑,说是盗洞吧,似乎又太大、太过规整。
如此形制的坑,后来在句容颜真卿墓上也见到过。
这么显眼的一处大冢,必是战汉时代无疑,经历了两千年,保存完好那是痴心妄想,别忘了这可是在中国!

淮南名人墓2——严氏孤堆(袁术墓?)
严氏孤堆,又名“颜氏孤堆”、“袁术孤堆”。
说是严氏,可当地地名又不是这个“严”,而是“阎”,匪夷所思。
最吸引人的,当然是“袁术孤堆”这一名称,不知从何时开始传为袁术墓,或是本来就是袁术墓,后将“袁术”讹传为了“严氏”。
袁术,《三国志·卷六·董二袁刘传》、《后汉书·卷一百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中均有传。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即曹操挟汉献帝以令不臣迁都许昌的第二年,袁术于寿春(今安徽寿县)僭号“仲家”。
个人赞成袁术未称帝的说法,因为“仲家”(或“仲氏”)的称号已充分表明。
先说“仲”,论排行,伯、仲、叔、季,“仲”为老二,那么袁术是把“伯”留给了庶兄袁绍,或是所谓十八路诸侯中的其他英雄,亦未可知;
又说“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距离“天下”中间还隔着一个“国”,尚有两级之差;
再者,袁术手下时任沛相的舒仲应,名字有“仲”,难道帝号都不需要避讳吗?
因此,这一僭号,实在不像一名帝王的称号。
说袁术称帝,可能还是因为他持有传国玉玺,以及自己给自己授的“仲家”,因此史书中用了“僭号”。


袁术的结局:
袁术僭号后,先为吕布所破,后为曹操所败。奔其部曲陈简、雷薄于灊,复为所拒。忧懑不知所为,遂归帝号于袁绍,欲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之,不得过。建安四年夏六月,至江亭,因愤慨结病,欧血死。

方志言,袁术死于距“寿春八十里”处,该墓地原属寿县境,距寿县城与文献记载相吻合。
但是,即便袁术真是死于此,是否就葬于此,随遇而安了呢?
当时袁术部军心涣散,连军粮都所剩无几,是否还有可能为其营造大墓呢?
按史料记载,袁术死后,他的家室在其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的带领下离开寿春,先后得到了庐江太守刘勋和孙策的收留;后来,袁术的女儿被孙权选入宫中,儿子袁曜也曾在东吴政权中担任过郎中,袁曜的女儿又成了孙权之子孙奋的媳妇。
由此看来,袁术的子女得到了妥善安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当时无条件,事后还是具备体面安葬袁术的能力。

先前从淮南春申君墓过来时,途中还有一处小道路口标注通往“楚王墓”,从位置上看,可能是楚考烈王墓吧,遗憾村道内修路,无法通行,且天色将晚,遂遗憾放弃。
从严氏孤堆沿G206国道向南往合肥方向不远,还有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庄墓(楚庄王墓)等,留待日后探访。
从安徽地区已发现的楚王墓(或疑似楚王墓)分布看来,如过大孤堆不是袁术墓的话,则很有可能是一位楚王或楚国贵族墓。

淮南名人墓2——严氏孤堆(袁术墓?)
PS:
其他地方的袁术墓:
按记载,其他的袁术墓均位于江苏宝应。
按《隆庆宝应县志》、《道光宝应县志》记载:汉袁术墓,在县治南三百步。墓门有碑,镌汉时衣冠人物甚工。今碑亦不存。又相传氾水镇南,农民掘地得石,亦云袁术墓,未知孰是?
按《图经》和《宝应名胜纪略》云,袁术墓有三:一在县南三百步。一在氾水镇南数武,高阜临河隈,相传为袁术墓,有河夫挖土帮堤,深三四尺,见砖门,垂首望之,内有铁棂,空而黑,不知其几何深也。一闻父老云,数十年前,城中浚河,至县治后,掘得一铁棺,上有字曰“袁术棺”。
按《广陵揽古·卷四·汉袁术墓》记载:在县治南三百步。墓门旧有碑,镌汉时衣冠人物,甚工。今不存。
按《宝应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氾水镇南边有一座古墓,一九五八年出土过一对滑石猪和花纹砖等,并有人见过墓道。现在看来汉墓是肯定。但是不是如县志上所说是袁术墓,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淮南名人墓2——严氏孤堆(袁术墓?)
1958年,苏北里下河地区拓宽大运河时,在宝应县氾水段,一座当地旧传为袁术墓的东汉墓中出土,现藏宝应县博物馆。
该对贴金箔猪型石握,时代定为东汉,造型规格相同,长10.3cm,宽2.3cm,高2.5厘米,通体贴金。
机缘巧合,当时,朱家溍、梁白泉等先生参加了这次发掘,朱家溍先生认为该墓并非袁术墓。
《漢射陽石门畫象彙攷·汪喜孙趿尾》,也有疑似袁术墓旧物的记载。
因此,对于宝应袁术墓如此众多、详细的记载,也应给予重视。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