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杨石桥感悟

2016-04-25 12:10阅读:1,075
杨石桥感悟

杨石桥是个村名,在河北孟村县迤南,临界盐山县。在当地,石桥的读音是“蛇桥”。杨石桥附近还有叫“王石桥、韩石桥”的村子,也一律读作“王蛇桥”和“韩蛇桥”。这使我想到类同的一些地名,如武清、霸县一带“汊沽港、杨芬港、东沽港……”,其中的“港”字,一律读作“蒋”字。明明写着地名,是这个港那个港,偏偏读成“汊沽蒋、杨芬蒋、东沽蒋……”,又如通县、永清县一带的“于家务、曹家务、管家务……”当地人又一律将“务”字读作“府”,读的时候,还要舍去中间“家”字,读成“于府、曹府、管府……”说的时候要带儿话韵,读出来婉转动听:“于府儿、曹府儿、管府儿……”。诸如此类的地名,要有适时的把握,不然,到了地界,听当地人口音,不知所云,岂不麻烦。

(一)

杨石桥是典型的回回村,全村1500多口人,全是回回。村内以杨姓居多,相传“明永乐二年,杨氏由南京二郎岗奉诏迁此地占产立庄,并以此处古黄河道的石桥赋以杨姓定名。杨石桥现存的清真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原称清真西寺,东寺始建久远,年代无考,文革中被毁。”
杨石桥村虽不大,人口也不为众,阿訇却是代不乏人,伊斯兰底蕴很是深厚。现任教长张孟怀是本县丁庄子人,信仰虔诚,待人宽厚。张阿訇系李贵璋阿訇的高徒,曾在天穆念过经,是早就熟识的。我们到杨石桥的时候,恰逢清真寺大举樑架,重新翻建,阿訇忙里忙外地张罗着。
与清真寺为邻是杨石桥清真女校,此次到杨石桥,是慕其名而来。耳闻有位人皆称“杨姨”的人,放着家里清福不享,偏偏筹措资金在杨石桥兴办清真女校,而且一办就是十余年的光阴。
杨姨全家现居住孟村镇内,娘家、婆婆家均是杨石桥人。在村上,杨姨的辈分大,老少人们敬称“姑奶奶”。
杨姨有着深厚的教门根底和严格的功修
操守,对子女教育也非常严格,家庭的教门氛围很是浓烈。在日常生活中,杨姨对女孩子的言行特别关注,逐渐,她发现在众多女孩身上,更多的是物质攀比,对教门的知识很是淡漠。她看在眼里,苦在心上,忧患意识萦绕心间。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姨看到希望的曙光,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当她随着众多斯梯来到内蒙的呼和浩特、河口、宁夏的银川、吴忠等地,她看到穆斯林女子学校如火如荼地兴办着,忽然,她感受到,真主的口唤到了,她要在家乡办这么一所学校,为了孟村,为了更广泛的地区那些失去伊斯兰教育的女孩子们。
把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女孩子集中起来,系统地学习一段时间,哪怕是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孩子们能够清楚自己是穆斯林,了解穆斯林应该操守的功修,若能够进一步了解伊斯兰真谛,确立鲜明的人生目标,有坚固的讨黑代,认主拜主,她的心就放平稳了。
在对外地穆斯林女子学校考察中,杨姨被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励着,她从朗朗的诵读声中感受到真主慈惠的雨露。她暗下了决心。然而,回到孟村的她,除了虔诚的举意,剩下只有空空的一双手,再有的就是对大能真主的祈祷,期待真主的慈悯。
经过一番思索,她决定放弃家居的孟村镇,回自己的老家——杨石桥。这块生她养她的土地,对她来说,有着报不完的恩情。怀着满腔热忱踏上回家的路,她决心:播洒伊玛尼种子,从自己家乡起步,从自己的家人着手。就从这一天开始,杨姨踏上了艰难而且漫长的办学之路。

(二)

筹办杨石桥穆斯林女子学校,在老回回窝里是件新鲜事。众多的人投以疑惑的目光,一位赤手空拳的妇女,竟敢出言办女子学校。对杨姨的举动,亲友乡邻似乎难以理解。村上的领导满口答应,对兴办穆斯林女校给予支持,但在拨划地皮的事情上,却是一拖再拖。
兴教办学没有校舍不行,杨姨面对作为晚辈的村领导,做到了苦口婆心。按照乡俗,兴教办学最是功在当代澤及子孙的好事情,若论回回情分,这是最可体现伊玛尼力量的事。然而,村领导的确感到难度不小,在沙壤无际的乡村,选上一块土地,竟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几次选址,几次自我否定后,领导指着清真寺迤南一片深坑,说:“您就在这办学罢。”望着足有三米深的大坑,杨姨忽然发现,村上的后生们变得很是陌生,在她心里升腾出被愚弄的感觉。她没有抱怨娘家的后生,把涌出的泪水擦拭干净,渐渐冷静下来,杨姨体悟到:真主的考验从这里显现了……
首批学员汇集到杨石桥,等着孩子们的是那片深深大坑。想办学,先建房;要盖房,先填坑。一位年逾半百的妇女,带着一群弱不禁风的女孩子,填坑盖房,难以置信亦如面对的是天方夜谭。杨姨动员亲属寻找土源,组织运力,一车黄土填到坑中,如同雏鸡拉了一滩鸡粪,坑太大了。
为拯救穆斯林女孩子——我们老回回的后代,把她们集中起来学习伊玛尼知识,使我们老一代有个望想,回回的根不能断呀!谁能料到这般好事情,在回回中竟然也有人看不惯。填坑工程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忽然有人站出来说:“你们拉的土是我们家的,赔!”
面对数千元漫天要价,杨姨心里清楚,来者不善。讲理人家不听,打架咱们不会,杨姨动员全家人凑钱……
自从杨姨打定主意兴办穆斯林女校,全家人陪着操心,陪着受累,陪着看一些人脸色,陪着听一些人闲话道歹,今天又陪着花冤钱,钱好出,气难生。中国有个卡匪尔(非穆斯林),叫武训,为家乡办学,四处奔波,经受无数磨难的武训办学终于获得成功,他周围的民众给了武训强有力支持。谁能料到,老回回中竟有不如那些没有正信的人,对杨姨办学,不但不给予支持,反过来竟然百般刁难。
尽管建校资金异常短缺,为了不使事态扩大,杨姨满足了对方的要求。为此,大家的心情异常沉痛,杨姨的心同样痛楚,同样难平,但她知道,坚忍是成功的钥匙。
然而,一件比这更使杨姨难以平静的事发生了。一个后生操车拉土,不小心碰了一棵小树,有人迎面打了后生一溜儿耳光。望着后生那张遭冤打的脸,杨姨哭了,不仅在当时,即使多年过去,杨姨提到此事就泪流满面,她说自己对不住这个孩子,她为未能保护好吃苦受累的孩子们而深深地自责。
当听到杨姨介绍这件事情,在场的所有的人都哭了。为了无辜的后生,为了这件难使人平静的事情,更为了杨姨,为了她那颗慈母般的心肠,后生无辜被打,杨姨感到比自己亲生儿女挨打还要难以接受。建校期间,孩子们吃不像吃,喝不像喝,受着超常的累,不想,还有人为区区小事,对年轻的后生大打出手,杨姨的心碎了……
年轻后生的打白挨了,杨姨还要掏钱赔人家受损的小树。这件事,在杨石桥穆斯林女校的建校史上留下了沉痛的一页。

(三)

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困难甚至是灾难以后,几间简陋的教室盖好了,终于,孩子们如愿以偿地坐在教室,学习开始了。
这些年,孩子们边学习,边劳动,边建设,不断地完善校舍。
兴办穆斯林女子学校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更多地是一边搞教研一边搞教学,这对杨姨比建校还要难。她没有办学经验,甚至仅仅是一张白纸,上面从未落上一个文字。
杨姨四处奔波,到各地去搬救兵,她要请回国内最好的穆斯林女教员到杨石桥任教。
在杨石桥女校,我见到两位年轻的女教员,一位姓马,一位姓杨;一位个子较矮,一位身材消瘦;一位来自新疆,一位家住张家口。在与她们短暂的接触中,我感受到她们内心有炽热的火焰般的挚情。几年前,她们毕业于河口清真女校,在杨姨一片苦心的感召下,毅然踏进杨石桥女校,投身这个充满艰难的环境中。数年中,在承担繁重的教书任务的同时,她们还尽最大努力为杨姨分忧解难,说得上是杨姨的左膀右臂。对学生,她们言传身教。一边用《古兰经》《圣训》武装自己,一边启发着杨石桥女校的姑娘们。在为我们这些来访者举行的欢迎会上,纤弱的杨老师,以甜润优美的声音致了欢迎词。在她那出口成章的热情语言中,融汇了《古兰经》和《圣训》的神韵,丰富的学识,虔诚的素养,令我们肃然起敬。当她引导姑娘们齐声吟诵大赞词,那荡气回肠的声音,竟使我如同再一次回到麦加,沉浸在朝觐那样的氛围内,令我对逝去的朝觐岁月的追思不迭。在中国,在穷乡僻壤的杨石桥,从中国穆斯林姑娘口中,我又一次听到震撼宇宙,冲荡万里江河的赞美崇伟真主的声音,久久地,我不能从对朝觐的美好时光的追思中醒来,而当我清晰眼前的情景时,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眸。
听着朗朗的诵读声,眼望着异彩纷呈,如祥云般庄重的盖头,以及盖头下一双双执着的睿智的眼睛,不由得,向崇伟的真主我深深的祈祷:真主啊,用你那慈惠的雨露,滋润这些穆斯林的花蕊吧,让一束束美丽的鲜花绽放在这片干涸的土地上,使伊斯兰的园圃永远充满生机,漾溢馨香吧!
无限的感慨,令我陶醉在美好向往中,然而,当我听了杨姨的另一番话语时,我的心又一次凝缩。
“杨石桥女校的条件十分的艰苦,对学生的约束也非常地严格。可是,真主慈悯,走进女校的姑娘们,很快就对这个环境产生好感,并像爱护自己的家庭一样爱护着这所学校。不幸地是,一些不尽人意的事时有发生。最令人伤心地是由于家庭干预,使学生的学业半途而废。来这里学习的姑娘们,很多是慕名而来,其中也有背着家人来这儿的。有些对杨石桥女校存有偏见的人,对姑娘们来这儿学习很是反感,常常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蛊惑人心,并撺掇学生家长终止姑娘的学业。遇到这种情况,姑娘们不知躲在哪里为好,有的甚至藏进厕所里。令人恼火地是,当父亲的也好,当哥哥的也罢,不顾姑娘怎般哀求,怎样哭闹,最终也要把孩子拽走。有的姑娘拉着我哭说:‘杨姨,我不走,我不回家,我要是回去了,他们会逼我嫁人,我还要学习呀!’每当遇到这事儿,我的心就要碎了,做家长的,怎么就这么不理解姑娘们的心呀……”
回回民族的落后,来自于愚昧;而愚昧又来自无知;无知的原因是放弃学习。敦不知,放弃学习是违抗真主,悖逆真主的教诲,是脱离伊斯兰的最不可原谅的谬误。
“学习在穆斯林男女上做了法雷追。”就是说:真主命令穆斯林男女一刻也不能放弃学习,亦如穆圣教诲的:“求知始于摇篮,止于坟墓。”
在生活的实践过程中,每一个穆斯林都应有这样的感悟:具备充足的知识才能使穆斯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穆斯林(当然包括回回民族)就要处于落后挨打的屈辱的境地。
由此我想到,杨石桥女校也是华北穆斯林园圃中一束最为娇艳的鲜花,亦如瀚海般夜空中耀眼的辰星,又是一颗晶莹璀璨的明珠。我们要爱惜她,每一个有伊玛尼的人,每个回回都应像守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她。
我深知,杨石桥女校仍然在探寻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我们的杨姨,她也在摸索着,积极寻求一条中国穆斯林妇女如何走向成功的路。
让我们捧起双手,为杨姨,为杨石桥女校,为女校的老师们,为女校的姑娘们,深深地向崇伟的真主祈求:你慈惠她们走向成功吧!
阿米乃——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