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和故事脉络

2017-01-20 20:19阅读:1,720
《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和故事脉络

引言:今年寒假鹤壁市外国语初一语文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之一是阅读《西游记》。学生在他最适宜的时候阅读经典名著是一生的财富积累,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往往会成为他一生的缺憾。各位家长,你是否完整读过《西游记》原著?
我们老师有个小小的计划,就是写一点关于《西游记》的心得体会跟家长、学生交流。当然我们老师都不是专家,水平有限,而家长中藏龙卧虎,出现错漏请家长及时指出,有不同认识欢迎“争鸣”。我们的目的就是引导家长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与孩子来一次“亲子共读”!我们只是抛砖引玉而已。
《西游记》的成书背景和大致脉络
公元前6世纪到5世纪(大约是我国孔子生活的时代),佛教诞生于印度,在公元前后(两汉)传入我国。佛教进入我国后,一直都面临和土生土长的道教的冲突和斗争,尽管佛教尽可能使用道家学说阐释佛教理论(老子化佛),但分歧仍是日渐尖锐。道教在唐代是国教,李氏皇族以老子后人自居,佛教在斗争中自然处于弱势。但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骨子里最推崇是儒教,因为它最有利于统治。到了李世民时代,唐朝政权从内部统治平衡和发展对外关系等多方面出发,加上李世民自己的思想逐渐认可佛教教义,于是就有了礼遇留学印度归来的玄奘法师和弘扬佛教的举动。《西游记》当中尊佛贬道倾向很重,只是反映了作者吴承恩自己的创作思想,与唐朝历史不符。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确有其事。唐太宗年间,青年和尚玄奘从长安出发,只身到印度游学。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19年后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堪称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玄奘弟子根据他的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但这部书就是“实录”,没有什么神话故事。后来其他弟子写
了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到了吴承恩生活的明朝,相关故事已经很多,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完成了《西游记》,这一点有点类似《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热闹部分,学生了解最多。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