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我国历史第一篇美术理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考(金翰收集整理)

2015-07-28 06:07阅读:3,224
我国历史第一篇美术理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考(金翰收集整理)X

顾恺之(公元346—407年)字长 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县﹞人。东晋时期杰出的人物画家。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直散骑常侍。他家祖辈都是晋朝官吏、书香人家。 顾恺之很小就博览群书,崭露才华。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才绝”是说顾恺之 聪颖,多才多艺;“画绝”是说顾恺之擅长绘画;“痴绝”就是顾恺之对艺术研究专心致志的精神。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
   顾恺之学画师从卫协,最善于图画人物,东晋的大名士谢安认为顾恺之的人物画是前无古人的。后人评论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 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遒劲爽利,称为“铁线描”;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与师承他的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六朝三杰”。而“ 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神妙无方,以顾为最”。与陆探微合称“顾陆”,称为“密体”画派,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吴道子的“疏体”画 派。
  画迹有《秋江晴嶂图》、《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图》等名作,其中《雪霁望五老峰图》被推崇为山水画开创之作。现存《女史箴 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均为唐宋人摹本。《女史箴图》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八国联军掠走,收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画云台山记》是四世纪祖国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大画家顾愷之(344—405)留给我们的三篇画论之一。
1940年——四月,傅抱石发表重要论文《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作《云台山图卷》,郭沫若先生为题四绝1960年3月,上海人民美出版社复刊傅抱石再次发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 《画云台山是四世祖国杰出的古典美术理论,并又在《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文章赞扬顾恺之是我国实全义大画家、美术理论家。
画家顾恺之所写的《画云台山记》,所写云台山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和苍溪县交界处,记述张道陵在云台山七试弟子赵升的故事,把云台山“神明之居”的“幽、奇、雄、险”描绘得维妙维俏
画论主要是作山水画前的一个布局设计,整个文章的构思缜密,设计严谨且细腻,画面被描绘的完整且具有真实感。虽不是单纯的描写山水景貌的文字,有作为背景以此烘托人物精神气质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描述山水自身的发展趋势及走向,表现了山、石、树、水所具有的自然特征,表明了山水在整个画面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可以了解到早期山水画的风貌,也会发现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本文中的山有面,则背向有影竟素上下以暎日”“、下为礀,物景皆倒”,这三种画法在中国画史上具有独特性,与今日我们所见古代传统绘画有所不同,与西画有类似之处。
(注:)张道陵在大邑鹤鸣山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之后,把他晚年道教活动的中心转移到了阆中云台山。据《云笈七签》等史料记载,张道陵在云台山学道炼丹、传道试法,七试赵升,“九丹遂成”,然后自掷深谷,对弟子王长、赵升授以要道。亲率三百七十弟子的庞大队伍住治上教化
张道陵及夫人、部分弟子均在云台山羽化升天。张道陵于“永寿三年(公元157年)(有的记载为永寿二年)”“…… 九月九日……乃以盟威、都功等诸品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以授长子衡……”,将余丹分发给弟子食之后,已至中午时分。此时,“群仙仪从毕至,天乐拥导云台峰,白日飞升,时真人一百二三岁也”。张道陵的夫人雍氏也于次年在此升天。他的弟子王长、赵升三十年后在此升天。位于云台山西边的张道陵墓穴至今遗迹尚存,墓内石顶上镌刻的“升真之域”
《画云台山记》顾恺之原文

山有面则背向有影。可令庆云西而吐于东方。清天中,凡天及水色尽用空青,竟素上下以暎日。西去山别详其远近,发迹东基,转上未半,作紫石如坚云者五六枚夹冈乘其间而上,使势蜿蟺如龙。因抱峰直顿而上,下作积冈,使望之蓬蓬然凝而上。次复一峰,是石。东邻向者峙峭峰,西连西向之丹崖,下据绝磵。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巘隆崇,画险绝之势。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及廕。宜磵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磵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到(倒)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问,而超(赵)昇神爽精谐,俯眄(盼)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余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妙泠然。凡画人,坐时可七分,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而人远耳。中段:东面丹砂绝崿及廕,当使謀高骊,孤松植其上。对天师所壁以成磵,磵可甚相近,相近者欲令双壁之内,悽怆澄清,神明之居,必有与立焉。可于次峰头作一紫石亭立,以象左阙之夹,高骊绝崿。西方通云台以表路,路左阙峰似岩为根,根下空绝,并诸石重势,岩相承以合东磵。其西石泉又见。乃因绝际作通冈,伏流潜降,小复东出,下涧为石濑,沦没于渊。所以一西一东而下者,欲使自然为图。云台西北二面,可一图冈绕之,上为双碣石,象左右阙。石上作狐游生凤,当婆娑体仪,羽秀而详,轩尾翼以眺绝磵。后一段赤岓,当使释弁如裂电。对云台西凤所临壁以成磵,磵下有清流。其侧壁外面,作一白虎,匍石饮水,后为降势而绝。凡三段,画之虽长,当使画甚促,不尔不称。鸟兽中时有用之者,可定其仪而用之。下为磵,物景皆倒。作清气带山下三分倨一以上,使耿然成二重。

  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其事。

  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远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写自颈以上要,宁迟而不隽,不使远(应为“速”)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豪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艮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

  人有长短,今既定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我国历史第一篇美术理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考(金翰收集整理)
我国历史第一篇美术理论-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考(金翰收集整理)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