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叶问3》票房风波揭示了什么?

2016-03-10 21:20阅读:
《叶问3》上映五天,票房突破6亿元,但伴随着这个漂亮的数字,关于《叶问3》投资方上海快鹿投资公司借电影运作资本的消息甚嚣尘上。昨天,快鹿发布声明表示:集团及电影被抹黑,集团不怕被查。昨日下午,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此次《叶问3》的资本运作方式。有知情人透露:“资本运作,让电影成为金融市场资本运作的道具。”
  
《叶问3》票房风波揭示了什么?
01
投资方声明:“被竞争同行抹黑”,“不怕被查”
  
《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背后,引发的关于影视资本运作的消息不断发酵,也牵出了电影证券化、P2P、众筹、洗钱等更加复杂的电影市场资本运作的痕迹。这件事成为这两天电影业内人士和金融界人士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昨天,经过两天毫无动静的过渡,《叶问3》投资方快鹿集团通过自媒体发布正式声明,表示此次事件是因为被竞争同行“抹黑”,并表示“不怕被查”。声明中表示:“一些竞争对手及不法分子,不择手段对上海快鹿集团及相关公司打压、抹黑,捏造事实进行敲诈勒索。就此,公司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向上海市及国家有关部门进行专题报告。”并对网上传闻的“幽灵场”“水票”“买票房”“非法融资”“股权倒换”等所有说法一一予以否认。并表示会积极配合广电总局调查,向相关部门提供发行协议等相关材料。
  
而《叶问3》的宣传总监百秀,也在微信中对记者说:“我们真的被‘黑’得不轻,有些是影院行为,但却有人在骂《叶问3》,甚至渲染观众情绪抵制我们。这个项目包含了我们太多人的心血,几个晚上不眠不休,片子好不好,看过的人心里都有数,为了一直支持我们的忠实影迷,我一定会调查清楚,为《叶问3》努力到最后,给大家一个交代。”
  
不过很多人表示看不懂投资方快鹿集团回应。几年前人们知道了雇网络水军“黑”对手,这花费亿万资金去包场买竞争对手的电影票,是哪门子“黑”法?
  
2
影城甩干系:“开玩笑,影院没这个胆子”
  
对于投资方表示“有些是影院行为”的说法,此前的确有个别影城负责人公开表示:“为了争取到第三方补贴,必须将影片排片提升至一定的比例(根据相关规定要达到排片的60%),在整体排片格局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想要提升排片比例,只能增设‘无效场次’,也就是看上去有排片,实际上并没有开场并放映。”并且部分影城也已经被院线通报批评。
  
但昨天下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影城负责人表示“影城没这个胆子”,对方表示:“如果说单一一家影城为了争取补贴开设部分场次,那还说得通。但这么大范围地买票房开设无效场次,涉及影城、院线众多,包含很多一二线城市的影城,如果整体违规操作,被曝光之后绝对不是小事情,影城负责人也绝对没这个胆子。”当然,同时也有影城负责人回应称的确收到了一些公司的包场预定:“送上门的钱,不要白不要,反正有人买单,也不是虚假出票。”
  
并且,除了“午夜场”爆满,热门时段的场次,较为不好的座位也被早早预定,又该如何解释?“目的也是留下黄金坐席给那些真正掏钱买票的影迷。”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城负责人说。另外,随着“买票房”事件曝光,目前各影城的《叶问3》售票情况回归平稳,从另一方面也反证了此前两天的售票情况的确存在异常。
  
《叶问3》票房风波揭示了什么?
《叶问3》剧照
3
发行方不怕查:买票房可能借他人之手
  
据电影圈业内人士表示,“在电影发行行业中,是有关于‘禁止幽灵场’的明文规定的,如果影片出现了‘幽灵场’(指票卖出去了,但实际并未放映、或无观众到场等),发行公司是要被吊销发行执照的。”
  
换言之,如果此次《叶问3》的发行方大银幕北京公司存在买票房行为,并且出现了‘幽灵场’,大银幕公司将被电影局吊销发行执照,他们也就无法再从事电影发行的工作了。不过就此,大银幕公司宣传人员也表示“不怕查”,“我们一定配合广电总局的调查,希望尽早查出真相,还我清白。”
  
之所以《叶问3》发行方这么有底气,有业内人士表示,很有可能出钱买票房的公司,并不是大银幕公司本身,“按照大银幕公司的说法,他们或许真的没有直接进行买票房的行为,而且他们本身是发行公司,应该很清楚发行行业的规定,他们不会傻到那个程度”。
  
但之前观众举报的“买票房”的情况却真实存在,是谁在操作?该业内人士表示:“买票房的主体或许不是大银幕公司,但并不代表这件事和他们没有关系。投资方或者发行方用另外一个公司或个人的名义去买票房,即便不符合电影发行规律,也和发行方大银幕公司没有关系,电影局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所以就算查到最后,‘买票房’真实存在,只要不是‘大银幕’所为,很可能会不了了之。”
  
4
快鹿内部消息:《叶问3》票房目标定得惊人
  
目前,《叶问3》上映5天,票房已经突破了6亿元,已经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数字。但昨天下午,记者联系到一位快鹿集团内部人士,对方表示最初集团给影片设定的目标远超这个数字:“集团给《叶问3》最开始设定的目标,是首日突破5.34亿,最终的全部票房目标是突破30亿。但当时,全国影市单日的大盘最高总成绩才是4个多亿,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们也是吓了一跳,真不知道这个成绩要怎么完成。片子我们都看过,在这个无竞争的档期,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两三亿票房。”
  
而对于“买票房”一说,对方并没有直接回应,只表示这个行为在电影圈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买票房的事,很多其他电影也干过,包括此前的影史票房冠军《捉妖记》。”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往片方‘买票房’的主要诉求比较直接,就是为了增加曝光率,增加排片,吸引影迷关注和观看,《捉妖记》当时就是为了冲一个票房冠军。”而说到此次《叶问3》的票房异常,该业内人士称:“这次片方并不是单纯地想增加排片,吸引观众,似乎是以一种‘你爱看不看,反正我掏钱砸高票房’的态度,砸大钱赔本赚吆喝,自己玩。商人的终极目的都是挣钱。他们的诉求更多的是在票房数据以及背后资本运作上,而不是电影本身。”
  
5
电影变资本游戏 票房达预期才能玩转资本市场
  
很多读者不太明白,如果投资方亲自或者假人之手买票房的行为成立,那么自己拍电影自己买单,这看似并不合理的赔本生意又是为什么?有金融界人士对此分析:“要么是洗钱,要么是资本运作。”
  
快鹿集团内部人士对记者说:“据我了解,可能跟集团旗下的几个公司的股价有关,集团旗下的这几个公司都是在A股上市的,他们对《叶问3》的票房成绩进行过对赌,具体数额我忘了,一旦票房达到了这个数额,公司的股票就能有更多收益。另外,快鹿在购买《叶问3》发行权与部分收益权时,已经支付了两亿元的版权费,再加上影片票房还需要和《叶问3》的出品方香港天马进行分成,所以必须让票房达到预期,金融市场上赚到钱,才可以最终回本并盈利,这场资本游戏才算胜利。”
  
所以对想要通过电影进行资本运作的投资方来说,关键就是无论用什么方式,必须要让票房成绩达到预期目标,除了在社交媒体尽力吆喝,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还需要“买票房”这样的须违规操作才行。
  
《叶问3》这次的票房事件,让电影艺术的高大上形象一下跌落云端,看起来变得非常卑微。电影圈内部人士遗憾地表示:“如果肆意这么玩下去,电影就不再是电影了,只是资本运作的一个道具。”
【来源:《华商报》 文/朱秦冀】
微信ID:yingyidushe
对影像和艺人做最恰如其分的评价
《叶问3》票房风波揭示了什么?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