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杀无赦》输出海外,但中国“网大”的形象危机仍未解除

2018-01-16 23:30阅读:
网络大电影,从2014年提出概念到如今,已走过了四年的历程。在过往的认知里,“网大”总是摆脱不了制作粗糙、质感廉价的草台班子之感,但是随着各家视频网站的推动,“网大”也在逐渐走向精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过,迄今为止,除了《哀乐女子天团》《海带》等几部获得好评的作品之外,“网大”行业乏善可陈。这几部好评“网大”的社会影响力,也完全不能和热门网剧相比。

今年年初,网生内容领域有这么一则消息:1月7日,由爱奇艺联合索尼制作的系列网络大电影《杀无赦》与观众见面,这次,这部“网大”不仅仅会在国内播出,还会在海外同步,因为它的版权已经卖给奈飞了。
就在不久前,《白夜追凶》《无罪之证》《河神》先后宣布卖给奈飞,这标志着中国网剧内容生产得到世界认可。难道一直慢半拍的中国“网大”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了吗?
混血身份并未给“网大”树碑立传
《杀无赦》的导演是澳大利亚人托尼·蒂尔斯,而故事翻拍自美剧《Chosen》。为了使故事的发生和展开更合理,电影把故事的背景放置在了澳大利亚。同时,为了贴合国内观众的兴趣点,《杀无赦》在诸如主人公职业等细节问题上,做了更本土化的改动。对于美剧引进版权做本土化开发,然后在全球同步播出,这在国内还是第一回。

在宣发和播出平台方面,由爱奇艺和Netflix国内外两大平台全球播出,系列三部电影同时放出。这样“同制同播”的模式其实也是近年来美剧比较流行的方式,像神
剧《黑镜4》,也是采取了一口气放出六集的方式。鉴于目前观众的观影需求,采取同时放出全部资源的手段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前期的宣传吊足了观众的胃口,称其制作精良,超越很多院线电影,但是开播之后观众的反馈好像并不乐观。《杀无赦》三部曲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为5.4、4.8、4.5,评论主要集中在剧本本身逻辑的硬伤、演员演技的尴尬。虽然设定为境外的故事为《杀无赦》提供了较大的表现空间,但作为一个类似“杀人游戏”的剧本,如果没有过硬的表演,很容易沦为虚假和没有说服力的“空电影”。



男主角蓝正龙在整部电影里始终保持着张嘴皱眉的表情,也不知道是害怕还是悲伤,他饰演的医生在面对杀人还是被杀的困境时,始终标榜自己不会杀人,剧本的用意应该是深度探讨人性在极端困境下受到的考验,但是表演完全没有展现出来那种内心的挣扎,人物形象的苍白直接导致电影观感不如意。

剧情围绕着一个盒子引发的连环杀人游戏开展,布局很大,可最后给出的答案却如同儿戏,这让之前的很多布局沦为笑柄。剧情上的不严谨,是导致口碑较差的重要因素。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网站播出还有一些新鲜感,可要输出至海外,引领某种潮流的话,还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中国“网大”要想在海外有影响力,必须做到的是有自己的独特性,这就对剧本创作有很高的要求,仅靠资本和平台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网大”何时能赶上网剧?
过去的四年,是网大蓬勃发展的四年。根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数据显示:2014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450部,全年分账TOP20总分账票房601.6万元。2015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700部,全年分账TOP20总分账票房5627.8万元。2016年,网络大电影市场规模达10亿元,TOP20总分账票房达1.98亿元。
爱奇艺付费业务研究院的数据表明,到2016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达到2463部,而2017年全网上线网络大电影约为1900部。数量的下降既有市场的调节,也有政策监管的加强,但行业平均水平明显有了提升。

网剧《无证之罪》、《白夜追凶》、《河神》等是2017年的话题之作,这一年注定是网络影视精品化的一年,同样也是网络大电影向更好方向发展的一年。在这个过程中,前几年资本过热带起来的泡沫在被一点一点地挤出去,盲目跟风、同质化严重等现象也有了很大缓解。因此,“网大”的增速放缓是件好事,这样才有利于沉淀剧本,出精品。
《杀无赦》被奈飞看中,买下版权并同步推广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网大”发展历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应该说,这是中美两大娱乐市场在网生内容上的一次探索。由企鹅影业和福斯传媒联合出品的金融商战迷你剧《香港华尔街》,一开始也定位于全球发行。随着中国网生内容产业的不断发展,今后类似合作模式会更多。

中国网络电影发展最大的困境还是缺人才。不同于美国,中国电影产业化也不过是十几年间的事,中国影视创作者有“大银幕”情结,院线电影对他们才更有吸引力。即便是娱乐性不强的艺术片,创作者还是希望把它放到电影院去让观众观赏。此外,在网生内容行业,网剧都比“网大”更加成熟,吸引了更多专业的创作者来加入。
“网大”还面临一个“给谁看”的问题。一个较为流行、普遍的说法是——“网大”是给“技校生”看的,也就是那些相对年轻、熟练使用电脑、知识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这种受众画像也体现在大部分“网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假如“网大”不能吸引到主流群体的注意力,它就很难提升行业形象,也就比较难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奈飞为例,它在网络电影这块也花了不少心思。据报道,奈飞将在2018年推出80部原创电影,并在年内全部完成发行。而像之前的《无境之兽》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奉俊昊导演的科幻电影《玉子》入围戛纳电影节都为奈飞赢得了不少声誉。在投资方面,《玉子》是6000万美元,威尔史密斯主演的《光灵》达到9000万美元,而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爱尔兰人》更是高达1.2亿美元。
事实上,引进美剧版权,同时销售海外的《杀无赦》,也是中国网络大电影提升自身行业形象的一次布局。不过,比起更能砸钱的美国同行,中国网大想要“登堂入室”,要做的还有很多,先不提超越院线电影,能赶上网剧就是一大进步。
【文/春晖】
The End
出品 | 北京独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制 | 李星文
| 杨文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