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聆听了三年级张老师执教的《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整堂课紧扣“双线统一”的教学目标,巧设计、巧落实、巧突破、巧点拨,让我叹服。
导入环节设计得巧妙、生动,紧扣单元主题“多彩的童年”,用《童年》的歌曲入课,而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童年乐趣,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作为情境创设要尽量真实,这样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进入到问题解决型学习任务的真实情境的转变。纵观这节课,老师能关注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素养点,使用“教--扶--放”的方法,力求落实“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字词教学巧设计,老师将生字词的教学与初读课文相融合,解决了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的问题,把词语放在课文中理解,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有助于初步理解课文,这样的设计一举多得,效果事半功倍。然后朗读教学巧落实,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张老师的这节课非常重视落实朗读训练,初读课文重在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品读课文重中在读中感悟,读的形式多样,有示范读、指名读、齐读、男女合作读等等,并从朗读的方法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再者是教学重点巧突破,让学生感受诗歌表现的画面是课文教学的重点,张老师用“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这幅画,你打算用什么字”作为突破口?从这个字发散出去,在课文中找出与这个字相关的内容,然后交流选这个字的理由,从点到面,化简为难。为了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用多种方法理解句子的目标,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句话时,教者拓展:还有什么会被山溪染绿了?还延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