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13
今天看L.G.亚历山大的另一巨著《朗文英语语法》。他开篇就提到了英语不同于以屈折语为主的欧洲主流语言体系,而是有一些屈折变化的更接近于分析语的语言。
我第一次知道日语的语序是主宾谓结构时大为惊奇,在我当时的观念中其他语言都应该是汉语和英语这种主谓宾结构,区别只在于单词的拼法不同。在语法方面要么是中国这种没有前后缀直接用所在位置和不同的单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要么是英文这样用位置和后缀表示时间,单复数。之后我接触到了屈折语,黏着语和分析语这三个语言学专业术语,才能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语言的本质。
欧洲的主流语言是屈折语,典型的如德语、希腊语,这主要是因为其祖先拉丁语是屈折语。屈折语这个词汇从汉字角度看令人费解,我查了下它的英语原型是Inflectional Language,Inflectional 这个词是inflect的形容词形式,而inflect的原意是变音、转调。据此我认为所谓屈折语就是因为同一个词汇在句中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有不同的时态、数量等时有不同的发音,即所谓的变音、转调,将这些发音用字母记录时就会有不同的单词拼写,这就是屈折语的来源。光说概念很抽象,下面举例说明:拉丁语amo(我爱)它的第一人称单数是amo(我),复数是amamus(我们),第二人称单数是amas(你),复数是amamus(你们)这就比较明白了,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语法功能用不同的拼写表示。
今天看L.G.亚历山大的另一巨著《朗文英语语法》。他开篇就提到了英语不同于以屈折语为主的欧洲主流语言体系,而是有一些屈折变化的更接近于分析语的语言。
我第一次知道日语的语序是主宾谓结构时大为惊奇,在我当时的观念中其他语言都应该是汉语和英语这种主谓宾结构,区别只在于单词的拼法不同。在语法方面要么是中国这种没有前后缀直接用所在位置和不同的单词来表达语法关系,要么是英文这样用位置和后缀表示时间,单复数。之后我接触到了屈折语,黏着语和分析语这三个语言学专业术语,才能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语言的本质。
欧洲的主流语言是屈折语,典型的如德语、希腊语,这主要是因为其祖先拉丁语是屈折语。屈折语这个词汇从汉字角度看令人费解,我查了下它的英语原型是Inflectional Language,Inflec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