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
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方面,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7%,利润同比下降18%,为多年来所未有;另一方面,中国的生物医药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转变。
作为医药市场支付端的战略购买方,2019年~2022年,医保对新药的支出增长超过7倍,近年来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5年内获批的新药为主。
而且,与以往“灵魂砍价”的模式不同,2023年医药谈判的主旋律已变为支持医药创新。
具体到微观层面,大批头部创新药企已开启正式放量周期,部分药企预计2025年或者2026年将开始盈利。有资深医药投资人预计,这极有可能是创新药企经营周期的大底。
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7%,利润同比下降18%。
而在过去几十年间,医药工业的发展一直高于GDP的平均增速。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看来,2023年医药工业面临的形势“70多年来所未有”。
与此同时,医药界声望卓著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近日表示,中国的生物医药已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一位医药界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中国医药产业处于向上攀爬过坎的关键时刻,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颜少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医保局一直鼓励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创新性成为目录准入评审的重要内容。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2019年~2022年,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59.49亿元增至481.89亿元,增幅超过7倍;近年来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5年内获批的新药为主,且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从过去的平均近5年缩短到不到2年。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医保谈判结果和新版医保目录显示,与往年“灵魂砍价”模式相比,今年的主旋律已经变成支持医药创新,不再强调依靠谈判技巧引导企业报出更低的价格。
在颜少君看来,中国正从创新药大国走向创新药强国。“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医保端政策进一步体现对创新的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将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
中国医药产业正面临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方面,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7%,利润同比下降18%,为多年来所未有;另一方面,中国的生物医药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转变。
作为医药市场支付端的战略购买方,2019年~2022年,医保对新药的支出增长超过7倍,近年来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5年内获批的新药为主。
而且,与以往“灵魂砍价”的模式不同,2023年医药谈判的主旋律已变为支持医药创新。
具体到微观层面,大批头部创新药企已开启正式放量周期,部分药企预计2025年或者2026年将开始盈利。有资深医药投资人预计,这极有可能是创新药企经营周期的大底。
多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工信部的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3.7%,利润同比下降18%。
而在过去几十年间,医药工业的发展一直高于GDP的平均增速。在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看来,2023年医药工业面临的形势“70多年来所未有”。
与此同时,医药界声望卓著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近日表示,中国的生物医药已开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
一位医药界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中国医药产业处于向上攀爬过坎的关键时刻,正在从模仿创新向原始创新阶段转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颜少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家医保局一直鼓励创新,逐步建立健全以新药为主体的医保准入和谈判续约机制,创新性成为目录准入评审的重要内容。
据国家医保局统计,2019年~2022年,医保对新药的支出从59.49亿元增至481.89亿元,增幅超过7倍;近年来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以5年内获批的新药为主,且新药从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从过去的平均近5年缩短到不到2年。
国家医保局近日公布的2023年医保谈判结果和新版医保目录显示,与往年“灵魂砍价”模式相比,今年的主旋律已经变成支持医药创新,不再强调依靠谈判技巧引导企业报出更低的价格。
在颜少君看来,中国正从创新药大国走向创新药强国。“可以预见,随着国家医保端政策进一步体现对创新的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激发,将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