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古人写“到此一游”就是文物?武则天无字碑,何时开始有字的?

2020-11-20 13:56阅读:
最近武则天有点燃。
有地方搞了个历史文化研究工作组,取名《武则天她妈在钦州》,引发热议,不得不出来灭火。
今天我要说的,不是武则天的亲戚,而是她的碑。
早上读宋朝张师正《倦游杂录》,看到一个故事,《唐陵无碑》。
唐诸陵皆无碑记,惟乾陵西南隅有大碑,高三十余尺,螭首龟趺岿然,表里无一字,亦不知其何为而立。
古人写“到此一游”就是文物?武则天无字碑,何时开始有字的?(武则天剧照)
没有一个字,说的自然就是无字碑了。
对几千年后的人而言,无字碑并非真的无字。
因为它的上面,的确就刻着很多字啊。
郭沫若为此还感慨:
千秋公案翻云雨,百顷良田变土田,无字碑头镌满字,谁人能识古坤元。
刻于其上比较著名的一首诗是:
乾陵松柏遭兵燹,满野牛羊青草齐。惟有乾人怀旧德,年年麦饭祀昭仪。
还有一则保存了很多史料的是,《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此文以女真文字写就,旁译汉语,是研究女真文的最好资料。
更关键的,它有确切的纪年,使人们晓得,此行记,刻于1135年。
如今的研究说,无字碑到宋金始有人刻字,但此跨度有几百年,到底是从何时开始,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专家们考证,张师正的书应该写成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左右,他记载此事时碑上还没有字,可见,宋朝建国100年的时候,人们都还是比较规矩的,没有在上面留下到此一游。
古人写“到此一游”就是文物?武则天无字碑,何时开始有字的?
(无字碑)
那么,为何后来刻字的人,越来越多了呢?
我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有几条。
其一、唐朝时候的人,可能是不敢到碑上刻字的。
李唐近三百年,虽然越往后越松垮,但毕竟威仪在那里啊,人家皇帝们都没在上面刻字——甭管是不爽武则天篡唐祚杀皇室不刻,还是太懒了不刻,还是确实觉得留待后人评说比较好——反正,他们都没刻,你怎么好刻?
其二、唐亡之后,气势仍在。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唐朝皇陵,被黄巢和后梁温韬大规模盗掘,但对百姓和文人而言,挖皇陵这事,终归为人所不耻。于其上刻字,也是严重的破坏。所以也就没人去干。
其三、宋朝建立百余年后,人们对唐朝已没有那么敬重了。
诚如杜牧诗中写道,自将磨洗认前朝,大唐已随雨打风吹去,连后唐都灭亡多少年了,开始在宋朝享受升平的人们,对“李”字已经无感。至于武则天,作为女皇,更是各种正负评价都有了。
一句话,他们的神圣感,已经消失了。
其四、这么好一块碑,不刻点什么太浪费了。
当人们已不再将李皇帝与武皇后看得比神还重的时候,当他们已经可以被评论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就有人想要一逞其能,搭武则天的便车,使自己在历史上留名了。
有人问,为何现代人在景点刻字,被视为没有素质,但古人的,却成了文物呢?
其实啊,古代有景点,无景区,古代的景点,大多都是自然风景,没多少人维护。
古人写“到此一游”就是文物?武则天无字碑,何时开始有字的?(石碑 赫达·莫里逊摄)
更重要的,人们都还有点自知之明,随便写个某某到此一游,太过浅薄,还不如不写呢。
要么就是一篇自认为还可以诗文,要么就是自认为书法还不错,不至于被后人笑话。
还有一些景点,来了个名人,管理者——和尚啊道士啊——兴奋之余,自然得请他们题款。
景点因人而有名,不是人在著名景点刻个字,就能天下闻名。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