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怀古】杭越风光诗酒主——白居易治杭期间写给元稹的8首诗
2020-04-09 14:54阅读:2,716
杭越风光诗酒主——白居易治杭期间写给元稹的8首诗
这篇可以算是《钱唐山水接苏台——白居易治苏期间提到杭州的8首诗》的姊妹篇,作为“白居易咏杭诗作选讲”系列的补充阅读资料。
白居易任职杭州期间,至交好友元稹被任命为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前往越州赴任,此后白居易与元稹之间多有诗作往来。虽然杭州与越州相邻,但是由于钱塘江阻隔,实际上往来并不方便,白居易在《席上答微之》里写道:“勿言一水隔,便与千里同。”两人往来唱和的诗作主要通过“诗筒”的形式委托钱塘江摆渡人传递。白居易在《醉封诗筒寄微之》里写到:“为向两州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离任杭州之际也曾在《除官赴阙留赠微之》中提到:“从此津人应省事,寂寥无复递诗筒。”
白居易与元稹的往来诗作中,有部分诗写到了杭州的风景名胜和社会生活。笔者摘录了8首供读者欣赏。
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
稽山镜水欢游地,犀带金章荣贵身。官职比君虽较小,封疆与我且为邻。
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杭越风光诗酒主,相看更合与何人。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从题目看,这首诗应该是这一时期白居易写给元稹的第一首诗。诗中写到“郡楼对玩千峰月,江界平分两岸春”,这里的江就是钱塘江,江南越州、江北杭州两地的春天都风景优美。杭州、越州的刺史又都是爱喝酒作诗的文人,想必会为两地留下众多精彩的诗篇吧。
答微之上船后留别
烛下尊前一分手,舟中岸上两回头。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
元稹赴任越州途中路过杭州,曾在杭州逗留数日,这首诗就是元稹准备离开杭州之际白居易写给元稹的。白居易一路送元稹到钱塘江边上船后才分别。诗中提到“归来虚白堂中梦,合眼先应到越州”,这里提到了一个叫“虚白堂”的地方。之前《钱唐山水接苏台——白居易治苏期间提到杭州的8首诗》的最后曾提到“虚白亭”。这两个地方是什么关系呢。笔者认为这里的“虚白堂”在凤凰山麓的州治之内,和虚白亭不是一个地方。所以这句诗通俗地说,就是白居易送走元稹后回到州治,在虚白堂里睡了一觉,醒来后在想元稹到越州了没。白居易曾写过“虚白堂前衙退后”等诗句,表明虚白堂是白居易办公完毕后的休息之处。关于“虚白亭”与“虚白堂”,读者可参见笔者在知乎的一则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630045/answer/320823781
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前一首诗提到白居易送元稹上了渡船过江,现在元稹坐着船到了钱江南岸的西陵渡,估计天色已晚,元稹便准备在西陵驿过夜,白居易听说后,写下了这首诗。唐代要从杭州过江去越州,通常都在三廊庙附近的柳浦渡乘船前往对岸的西陵渡。由于这是一段交通要道,所以两岸渡口都配套有一座驿站,江北岸叫樟亭驿,江南岸叫西陵驿,元稹就是过江后选择在南岸的西陵驿过夜。这首诗白居易描述了在江北岸眺望南岸时的所见,写了钱塘江美丽的夜景。
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这首诗“西州”就是杭州,因为杭州在越州的西面,之前一篇博文里已提到过。这首诗是收到元稹来诗之后的回复,为了更好理解,将元稹寄过来的这首诗录于下。元稹《重夸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末句》:“仙都难画亦难书,暂合登临不合居。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人声晓动千门辟,湖色宵涵万象虚。为问西州罗刹岸,涛头冲突近何如。”元稹的这首诗写的主要是越州州治的美景,但在最后一句提到了钱塘江罗刹石。罗刹石是钱塘江江心的一块巨石,传说潮水到此变得十分汹涌,往往造成灾难,约在五代时期消失,元稹在这里是关心杭州钱江潮患的问题。白居易收到来诗后,在喝得酩酊大醉之时取出纸笔作诗。他说“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江心这块石头名叫罗刹石,能够挡住潮头,与伍子胥相抗衡。伍子胥大家都知道,死后被奉为钱江潮神。接着写到,“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表明罗刹石的坚顽,太守的无奈。中唐时期受人力与技术限制,估计历任刺史对罗刹石都没奈何,连伍子胥都“鞭打”不动,白居易又有什么办法呢。
雪中即事答微之
连夜江云黄惨澹,平明山雪白模糊。银河沙涨三千里,梅岭花排一万株。
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谁家高士关门户,何处行人失道途。
舞鹤庭前毛稍定,捣衣砧上练新铺。戏团稚女呵红手,愁坐衰翁对白须。
压瘴一州除疾苦,呈丰万井尽欢娱。润含玉德怀君子,寒助霜威忆大夫。
莫道烟波一水隔,何妨气候两乡殊。越中地暖多成雨,还有瑶台琼树无。
这首诗白居易写到了杭州的雪景以及城市的社会生活。前两句写雪中的自然风景。接着第三句提到“北市风生飘散面,东楼日出照凝酥”,“北市”字面意思就是城北的集市,估计就是位于城北湖墅、大运河一带的集市,自唐代开始那里就是交通要冲,客货集散之地,形成了后世北关市的前身。“东楼”之前在笔者的“白居易咏杭诗作选讲”系列里提到过,又名“江楼”,位于城东南的一座山上。接下来写到了雪中杭州的市民百态:紧闭门户的高士、路上行走的行人、呵手取暖的戏团少女、花白胡子的落魄老者等等。
苏州李中丞以元日郡斋感怀诗寄微之及予,輙依来篇七言八韵走笔奉答兼呈微之
白首余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一辞渭北故园春,再把江南新岁酒。
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
长洲草接松江岸,曲水花连镜湖口。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
凭莺传语报李六,倩雁将书与元九。莫嗟一日日催人,且贵一年年入手。
这首诗白居易主要感慨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白居易在50岁时告别渭北家乡来到杭州赴任,喝杭州的美酒。读者还记得白居易最爱杭州的什么酒吗?自然是《杭州春望》里提到的“梨花春”了。“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在酒桌上还能勉强放声大笑,面对镜子时却感到已经衰老。“领郡惭当潦倒年,邻州喜得平生友”,幸运的是苏州和杭州的主官都是自己的好友,可以写诗往来唱和。“老去还能痛饮无,春来曾作闲游否”,只是不知道将来老去之后还能像今天这样开怀畅饮吗。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忆与微之同赏,因思在越官重事殷,镜湖之游或恐未暇,偶成十八韵寄微之
上马复呼宾,湖边景气新。管弦三数事,骑从十余人。
立换登山屐,行擕漉酒巾。逢花看当妓,遇草坐为茵。
西日笼黄柳,东风荡白苹。小桥装雁齿,轻浪甃鱼鳞。
画舫牵徐转,银船酌慢巡。野情遗世累,醉态任天真。
彼此年将老,平生分最亲。高天从所愿,远地得为邻。
云树分三驿,烟波限一津。飜嗟寸步隔,却厌尺书频。
浙右称雄镇,山阴委重臣。贵垂长紫绶,荣驾大朱轮。
出动刀枪队,归生道路尘。雁惊弓易散,鸥怕鼓难驯。
百吏瞻相面,千夫捧拥身。自然闲兴少,应负镜湖春。
这首诗的看点在于白居易描绘了早春西湖的景色。说到早春的西湖,大家肯定会背《钱塘湖春行》,那首诗里白居易写到了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等景色。而在这首诗里诗人还写到了黄柳、白苹、小桥、画舫游船等景物。两首诗可以对比着欣赏,想象出一幅唐代早春西湖的图像。最后诗人提到元稹作为浙东地区的高官(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公务繁忙,恐怕无法抽出时间欣赏镜湖的春色,实在可惜。
答微之见寄(时在郡楼对雪)
可怜风景浙东西,先数馀杭次会稽。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
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翅低。更对雪楼君爱否,红栏碧甃点银泥。
这首诗是白居易冬季坐在郡楼内欣赏雪景时写给元稹的诗。开篇第一句说两浙的风光里当属杭州最好,越州其次。第二句具体比较了杭越一些景点,提到了杭州的天竺寺和西湖。后半首写杭州雪景,读者可自行欣赏。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