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单版《三侠剑》和《连环套》后的一点体会(一)
2017-02-22 10:54阅读:1,272
这篇文章已经想写了很久了,但却一直动不了笔,无他,皆因张杰鑫《三侠剑》的原著没有完整拜读过,故而拿起笔来总是觉得沉重。记得08年的春节,南方一片冰天雪地,在这段严寒的时节,陪伴我渡过的就是单田芳先生的《三侠剑》,洋洋洒洒400回,尽管最后没说完,但还是听的很过瘾。有朋友曾言,单田芳先生的书基本上是短打书优于长靠书。当时很是不理解,后来单的书听多了,觉得他讲的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单先生说起短打书来,比之长靠书更加游刃有余,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三侠剑》作为一部长篇短打书,的确很能体现出单氏评书的特点风格来:火爆、激烈、幽默。
《三侠剑》这部评书,原本是由民国时期著名评书艺人张杰鑫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从其内容上看应该是评书《彭公案》、《施公案》的前传,讲述黄三太的师父“神镖将”胜英的江湖轶事,该书在二三十年代也曾风靡一时,与常杰淼创作的《雍正剑侠图》并列为民国时期最受欢迎的短打书。但是,到解放后,却被列为“坏书”,说是“宣扬封建主义的毒草”而被禁演。直至80年代后,才开始重现在书坛上。说起来,单田芳先生还因这部书与张杰鑫的后人发生版权法律纠纷,当然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就不做讨论了。
自从单先生的这部书后,我也在网络上查找了下这部书的相关资料,应该说,单先生还是对于原书做了一定的修改的。例如在原书里,胜英还是有几分江湖人物的豪气的,但在单的书里,胜英似乎成了一个老好人,经常受人“欺负”;还有如武功,原书到最后出现了一些比较“荒唐”的功夫,如通臂拳都被演化为“可以运用通臂之功,将左膀臂抽回,加到右膀臂上,使右膀臂加长打中对方”这样荒诞的说法,在单的书里,把这些非常稀奇荒唐的功夫都改革掉了,代之以实打实的拳脚兵刃。另外在原书里到后面高手的年龄越来越大,本来胜英的年龄已经要六七十了,但是后面壁和僧、艾莲池、诸葛剑……百岁以上的老人层出不穷,顾存德先生曾就此为笑料抖过一包袱,说书里最后出现谁都制不了360岁的老和尚,不过让一个光屁股穿着兜兜的小孩给打爬下了,然后把老和尚放在笼屉里蒸,蒸了三天三夜一打开,老和尚坐里面还“弥陀佛——”
。这样的情节再《雍正剑侠图》里也是比比皆是:上百岁的高手称出不穷,最后出现明朝正德年间成名的老怪物跑到清朝康熙年间去跟晚辈们大打出手。二百岁以上的老头随便培养个小孩就能把一百岁以上的老头打得满地找牙,不对,满地找假牙。单先生在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他的书里明显把这种不合情理的段子改了,书里出现年龄最高的还是胜英的师傅艾莲池这辈的人飞飞上人诸葛剑,而没有360岁的老和尚。这些内容的修改个人以为都是合理且比必要的,毕竟这是短打书不是神怪书,是不是?
但是单先生在这部书的结构上面却没有做出适当的修改,原书《三侠剑》的情节重复,拖沓冗长就是有名的,如打完莲花峪就是打莲花湖,打完莲花湖再打萧金台、萧玉台、萧凤台……,不断地平山灭寨,每座山寨失败的经过也是大同小异,了无新意。单先生对于这个特点却是毫无修改地保留了下来,甚至还有所发展,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原书还有个缺点就是人物是非观念少,而多的是门派、集团的利益,动武基本上就是为本门派本集团的利益而战,“以武力战胜对方”这个观念充斥着正反双方人物的头脑,武圣人级别的艾莲池、红衣女是这样想的,小辈的贾明、黄三太们也这样想的,至于“为何而战”或者“适不适合战斗”这样的想法基本上看不到。这样的情况,在单先生的书里仍然如此,且有所加强,这一点在飞天玉虎蒋伯方的身上特别明显。
下面谈谈几个人物的塑造。书明虽然叫《三侠剑》,按理自然应该是以三侠、三剑为主要人物。三侠者:“神镖将”胜英、“九头狮子”孟凯、“镇三山”萧杰;三剑者:胜英的师傅“武圣人”艾莲池、师叔“红衣女剑客”张紫柏、师兄“大头剑客”夏侯商元。但是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胜英而已,其他如三剑只是高级打手,另外的两个侠客简直就是路人甲乙。胜英这个人物,上面说过,在原书里还有几分江湖人的豪气,算个英雄,但到单先生书里,则被改为一个看上去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老好人,最怕就是小辈们给他惹是生非,可惜他虽无心是非,可是非还是逼人来。所以单版的胜英有的时候看来,不像个英雄,倒像个狗熊。那么这样的人还能算侠客吗?实际上从胜英的行为来看还是可以算的,单版的胜英还是很愿意为别人排难解纷,救人之所急而不矜己功,尽管有点胆小怕事,但真要摊上事情了或者小辈给他惹是生非了,他还是能够一肩承担,绝不退缩的。从莲花峪清理门户,莲花湖、萧金台拯救徒弟这些段落都能看出胜英这些可贵的品质。记得武侠作家温瑞安先生有句话的:侠之小者,为友为邻!个人很服膺这句话,侠客不一定非要如金庸塑造的郭靖那样的民族英雄,这样的侠客属于时势造英雄,能够急人所难,伸张正义即是行侠仗义,胜英非常符合这个标准,成为侠客也未尝不可。当然,从古代游侠行侠仗义的表现来看,胜英还是有所欠缺的,欠缺的就是独立的人格。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慷慨悲歌,两汉时期的游侠一诺千金,他们“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乃至与王公大臣分庭抗礼。从这个标准来看,胜英是在不够个侠客的样子。因为书里的胜英在权贵面前时唯唯诺诺,甚至奴颜婢膝,实际不但是他,另外如“九头狮子”孟凯、“镇三山”萧杰,还有众小辈们,在朝廷权贵面前,都是这副样子,哪有一点像个侠客的样子呢?这就不能不提《三侠剑》这部书里的一大特色了:就是正面人物有着一种强烈的“自觉性”:甘当朝廷的“顺民”乃至愿意为朝廷所驱驰。从上到下,莫不如是。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但从侠客的角度来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跟《三侠五义》明显不一样,《三侠五义》里如南侠展昭,帮助包公,既是为朋友,又是为百姓。即使是在封官后,他跟包公首先还是朋友的关系,然后才是上下级的关系,为开封府办事也更多的是报答包公的知遇之恩,而非效忠于皇帝。北侠欧阳春,在书里更是淡薄名利,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举动深藏不露,令他人见而自愧。白玉堂更是视功名如粪土,后来在襄阳冲霄楼殉难主要也不是为国尽忠,而是为朋友颜查散尽义。从这些角度来看,胜英这个侠客称的是很勉强的,因此笔者认为称胜英为“义士”可能更加恰当一些。
再说蒋伯方,因为笔者原著没有完整拜读过,因此这个人在原著里怎样不知晓,但看古龙很是推崇这个人,那么应该是很具特点的一个人物。但是,对于单版里的蒋伯方,却是无论如何也让人欣赏不起来,尽管在一出场的时候还提到了蒋伯方拒绝盟嫂的勾引,并想出办法让盟嫂明白自己的行为错了,让盟兄与之和好。单先生在这里不吝赞美之词,称赞蒋伯方胜过了水浒里的武松、石秀。但是洋洋洒洒400回书,也就在这里,蒋伯方动了自己的脑筋,把事情办妥,颇有一丝人情味。但接下来,你就只会听到蒋伯方打人、伤人、杀人了,棍扫萧金台,剿平仙霞山,腿踹法兰和尚……充满着戾气。每当他一出场,立马就会把事态扩大化、严重化。动手时,伸手就要人命,打伤还算是捡了个便宜。杀人有的时候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习惯,成为下意识的动作,最典型的是他打死安良侠的儿子,安良侠的儿子是个略带点弱智的人,受人蛊惑要抓胜英等人,结果这个傻子被蒋伯方一棍打得脑袋万点桃花开,书里说了,蒋伯方连自己都出乎意料,他是下意识地打出去了,然后把对方打死了。蒋伯方辣手这一点,连他师兄胜英都看不惯,多次劝导过他,但蒋伯方的态度是强横的:有本事就来报仇,不然死了白死。感觉就是个一脑子弱肉强食思想武夫。当然蒋伯方也为他的狂妄付出过代价,一次是跟少林方丈壁和僧动手,被壁和僧打成重伤;还有一次也是动手不知轻重,打死了欧阳修的徒弟冷云,差点被欧阳所杀。但是分析起来,蒋伯方之所以如粗狂妄甚至蛮狠,跟背后师长们的撑腰有着很大的关系,师傅是“武圣人”艾莲池、师叔是“红衣女剑客”张紫柏、师兄是“大头剑客”夏侯商元,这些人对于蒋的行为始终是一种纵容的态度,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蒋伯方打死打伤这么多人,很多人的身份并不软,但是也没见到他们出来规劝过哪怕一次,就这点来说还不如胜英。但是一旦蒋伯方没人所伤,那是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要为蒋出头。蒋伯方被壁和僧打成重伤后,师兄“大头剑客”夏侯商元出现了,而且跟壁和僧玩命了,最后掌震壁和僧,算是为师弟“要回公道”了;欧阳修要杀蒋伟徒弟报仇,结果艾莲池、张紫柏、夏侯商元都来了,威逼利诱,最后迫使欧阳修放弃报仇的念头。莫非在这些“高人”的眼里,自己的徒弟是人,别人的徒弟就不是人?真是有什么样的师傅教出什么样的徒弟。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满脑子弱肉强食思想武夫,在权贵的面前却是一副谄媚相,跟在绿林人物面前的强横态度比真是有如天壤之别,以至于神力王爷都像把女儿金凤格格许配给他。总的来说,单先生刻画这个人物由于过于简单化和形象化而不是很成功。
再来看看几个小辈人物,单版《三侠剑》里的小辈人物,凡是正派的几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莫名其妙的就有一种优越感,自以为是上三门的人物而看不起其他如下五门、中八门的人物。往往因为这个优越感而惹麻烦,典型的如胜英心爱的小徒弟萧银龙大闹莲花湖飞虎厅,跟小帅韩秀分庭抗礼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书里都说了假如萧银龙要说几句客气话或者说明真相,韩秀决不能怪他。韩秀虽然年纪不大,但他有容人之量,不论是什么事,他都不愿与人结仇。不过,萧银龙太有点横了,一句话能把人撞到南墙上,真叫人骑虎难下。实际上这里就体现出了萧的优越感,自认为是名门正派,因此见到韩秀张嘴贼长,闭嘴贼短,最后把事情激化了,不但自己身陷险地,差点连老师都搭进去,幸亏有个高级高手的师伯在才把事情摆平了。而且过分的是,你狂了就狂了,出事后却是一副孬样:“单表萧银龙。被押在水牢之中心如刀绞哇!银龙一想,我奉师之命前来投亲,结果一事无成,我还落到这步田地,我老师连信儿都不知道,弟兄们更是不知道,看来我萧银龙就得死在水牢。想起自己的爹娘,银龙的眼泪掉了下来。”这不是死催的吗?看看《三侠五义》里锦毛鼠白玉堂也出自上三门,但却跟出自下五门的白面判官柳青是莫逆之交,这其中的差别不可谓不大了。
在胜英的弟子里,唯一做事相对比较稳妥的就是黄三太,三太颇有几分师傅为人处事的作风,识得大体遇事情能够三思而后行,不愧是胜英的顶门大弟子,最后由他继承师傅的衣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书里的杨香武从表面上看是一个颇类似于《三侠五义》里蒋平的角色,但仅仅是形似,却不神似,丝毫没有蒋平那种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的气派,有的只是和贾明拌嘴,插科打诨,私以为这个角色没有塑造好。至于《彭公案》里大放异彩的欧阳德,也不知道单先生是怎么想的,在《三侠剑》书里就只是一个龙套,根本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觉得有点可惜。金头虎贾明,原本是个诙谐狡狤,类似于《英烈》里胡大海式的人物,但在单版里,他既是个惹事包,但缺少了他的确又不行,不过他倒是在小辈人物里最没有名门正派优越感的人,有时还能主动出来打抱不平,可惜就是没脸没皮,一副无赖相,有点类似于《白眉大侠》里房书安式人物:好玩,却让人始终欣赏不起来。还有胜英新收的两个徒弟:孟金龙和萧银龙,一个憨傻勇猛,类似《隋唐》里的罗士信,一个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不说也罢。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