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徽州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徽州古民居,指的是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地区特有的蕴涵着深厚的地域特征、凝结着徽州文化的特色古民居,以天井、高墙、镂空石雕窗等为元素,以西递、宏村、呈坎等徽州古镇为代表,并在新安江—钱塘江流域一带以古时徽商的商业为纽带形成的地域环境内得以发扬。值得注意的是,马头墙并非徽州民居独有,不能以是否有马头墙来判断是否为徽州民居。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1999年12月,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徽州在历史上是个移民社会,中原的精英人士南迁后,汲取了中原和土著的文化精华,彰显出巨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徽州古民居体现了儒家、道家、释家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发达,长期为政治文化中心。其建筑文化以北方官式建筑为基础,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秩序。到了徽州后,徽民重视宗祠建设,维护同一氏族的权威,在建筑中体现等级化,甚至直接用门联、匾额体现封建的伦理秩序,广设牌坊标志。
徽州山多地少,人口多,可耕地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平地上建造房屋,宅基地显得比较局促,民居的建筑布局紧凑。加上明朝时期,皇家对建筑的规定很多,住房的等级也会根据官员的级别不同有所差异。明朝对建筑规定森严,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
徽州古民居,指的是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地区特有的蕴涵着深厚的地域特征、凝结着徽州文化的特色古民居,以天井、高墙、镂空石雕窗等为元素,以西递、宏村、呈坎等徽州古镇为代表,并在新安江—钱塘江流域一带以古时徽商的商业为纽带形成的地域环境内得以发扬。值得注意的是,马头墙并非徽州民居独有,不能以是否有马头墙来判断是否为徽州民居。
徽州古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1999年12月,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徽州在历史上是个移民社会,中原的精英人士南迁后,汲取了中原和土著的文化精华,彰显出巨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徽州古民居体现了儒家、道家、释家等多种文化的交融。中原地区农业文明发达,长期为政治文化中心。其建筑文化以北方官式建筑为基础,强调儒家的伦理道德秩序。到了徽州后,徽民重视宗祠建设,维护同一氏族的权威,在建筑中体现等级化,甚至直接用门联、匾额体现封建的伦理秩序,广设牌坊标志。
徽州山多地少,人口多,可耕地较少。在为数不多的平地上建造房屋,宅基地显得比较局促,民居的建筑布局紧凑。加上明朝时期,皇家对建筑的规定很多,住房的等级也会根据官员的级别不同有所差异。明朝对建筑规定森严,据《明史·舆服志》记载:藩王称府,官员称宅,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