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史论道,以史为鉴,最有味道的历史,最为温柔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佛教最初是印度人释迦牟尼创立的(公元前530年左右),一度还成为印度的主流文化。可到公元1000年前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一次入侵,佛教突然在南亚次大陆绝迹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呢?为何一个创立了佛教的国度却没有以此为宗教呢?
近读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先生的《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一书,本人从中受益颇多。
之所以佛教最终没有成为印度人的宗教原因很多。
学术界最权威的说法有四点:
一、从佛教本身来说,大乘佛教流行后,佛门宣称捐献财富可以换取功德。僧侣放弃苦行,贪图安逸。僧团自身的腐化使得民众敬而远之。
二、早期佛教呼吁社会平等,对商人及低种姓群体有巨大的吸引力。随着印度教的兴起,革除了婆罗门教一些繁琐的仪式,同时呼吁男女平等,佛教的吸引力顿时消失。
三、为吸引信众,大乘佛法吸收了印度教诸多教义与传说,最后却因佛教与印度教界限越来越模糊,反被印度教吸纳。
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佛教的兴盛期全靠阿育王、迦腻色伽王两大护法明王利用王权的强制推行。一旦失去了帝王的庇护,佛教地位一落千丈。
陈恭禄先生认为:“佛教于回人侵入印度之时,其势已衰;回人屠杀僧侣,佛教远绝于印度本部矣。其衰于印度者何耶?曰:佛教批评婆罗门教甚力,婆罗门因而有所改革,例如当佛生时,婆罗门得于其他一二阶级娶妻,乃惧好色之讥,而择于其阶级之中,佛徒失其攻击之口实,地位摇动,而婆罗门反居于优势矣。佛教之经典繁浩,非学者不能多读而深其精义;盖其教义庞杂,不能总括于数言,而为普通人民道也。审其教义,佛徒之修行者,为其个人之得救也(世之宗教皆然)。人民之进香拜佛者,与佛教无密切之关系。僧散,则无善男信女矣。此为佛教灭亡印
作者:许平
我们都知道佛教最初是印度人释迦牟尼创立的(公元前530年左右),一度还成为印度的主流文化。可到公元1000年前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一次入侵,佛教突然在南亚次大陆绝迹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佛教在印度的灭亡呢?为何一个创立了佛教的国度却没有以此为宗教呢?
近读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先生的《给大家看的印度通史》一书,本人从中受益颇多。
之所以佛教最终没有成为印度人的宗教原因很多。
学术界最权威的说法有四点:
一、从佛教本身来说,大乘佛教流行后,佛门宣称捐献财富可以换取功德。僧侣放弃苦行,贪图安逸。僧团自身的腐化使得民众敬而远之。
二、早期佛教呼吁社会平等,对商人及低种姓群体有巨大的吸引力。随着印度教的兴起,革除了婆罗门教一些繁琐的仪式,同时呼吁男女平等,佛教的吸引力顿时消失。
三、为吸引信众,大乘佛法吸收了印度教诸多教义与传说,最后却因佛教与印度教界限越来越模糊,反被印度教吸纳。
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佛教的兴盛期全靠阿育王、迦腻色伽王两大护法明王利用王权的强制推行。一旦失去了帝王的庇护,佛教地位一落千丈。
陈恭禄先生认为:“佛教于回人侵入印度之时,其势已衰;回人屠杀僧侣,佛教远绝于印度本部矣。其衰于印度者何耶?曰:佛教批评婆罗门教甚力,婆罗门因而有所改革,例如当佛生时,婆罗门得于其他一二阶级娶妻,乃惧好色之讥,而择于其阶级之中,佛徒失其攻击之口实,地位摇动,而婆罗门反居于优势矣。佛教之经典繁浩,非学者不能多读而深其精义;盖其教义庞杂,不能总括于数言,而为普通人民道也。审其教义,佛徒之修行者,为其个人之得救也(世之宗教皆然)。人民之进香拜佛者,与佛教无密切之关系。僧散,则无善男信女矣。此为佛教灭亡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