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37年,姚宗勋先生20岁时拜王芗斋先生为师,当时芗老在教学方面,采用的是自悟苦练与实战相结合的原则,在基本功站桩方面,贯彻一上来就摸索拳术浑圆力的锻炼方法。当时姚宗勋先生认为,芗师的功夫已炉火纯青,做什么有什么,抬手提足皆摔人矣,没有对与不对之说。对于习练者怎样能练到芗师的功夫,看来并不是这样简单,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而拳术本身的浑圆力就是拳术高深的实质,并非适合初学者或使有一定基础的人可以练到的。同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练到和理解“浑圆力”这样深度的概念。但是姚宗勋先生怀着仿佛听芗师讲天书和不理解的困惑心理,按芗师的要求,自悟苦练加实战,每日刻苦习练8-9小时,月余之后,姚先生感觉身上仿佛增长了气力,但是距在站桩中所要摸到浑圆力的要求相差甚远,自己感到非常迷茫,百思不解浑圆力的真正概念和浑圆力的原理。
在芗师30年代时期,学生只有按老师的要求自己去悟,刻苦练习而不能去问这问那,因为你学的时间不长,很多拳理都不懂,怎能乱问惹老师生气。此后姚先生通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自己的现状后,认为老师的理论和功夫太高了,自己是个笨人,理解不了老师的拳理(浑圆力),我自己可以尝试的把老师讲站桩求浑圆力的道理,单项分解,逐一练习。首先他从前后摸劲开始,通过月余的苦练,感受到了周身的阻力感已达到了意念所要求的整体感。第二个月又在站桩中尝试着练习开合摸劲。通过一个月的刻苦练习达到了所想的预期效果,此时姚先生对意拳站桩的理解和体认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三个月姚先生开始在站桩中摸索上下摸劲,结果收效颇为显著,此时姚先生对意拳的练习信心大增。在每次见到芗师时都细心聆听老师对拳术的讲解,观察老师所做的各种拳术动作,剖析芗师的拳理,每天都在刻苦训练和揣摸老师每句讲拳的道理。
通过姚先生三个月刻苦训练,把芗师所讲在站桩中求浑圆力的原理大胆尝试单项分解,锻炼后功夫大增,在与比自己早时向芗师学拳的师兄们推手交流时,已是不容易对付的师弟了。此后姚先生叉在站桩中前后、开合、上下、摸劲的基础上,又尝试着打乱顺序的摸劲训练。此后,姚先生认为,在实战对抗中双方的身法、步法、技战术上千变万化,我所练的前后、开合、上下的站桩摸劲,只是主
在芗师30年代时期,学生只有按老师的要求自己去悟,刻苦练习而不能去问这问那,因为你学的时间不长,很多拳理都不懂,怎能乱问惹老师生气。此后姚先生通过周密的思考和分析自己的现状后,认为老师的理论和功夫太高了,自己是个笨人,理解不了老师的拳理(浑圆力),我自己可以尝试的把老师讲站桩求浑圆力的道理,单项分解,逐一练习。首先他从前后摸劲开始,通过月余的苦练,感受到了周身的阻力感已达到了意念所要求的整体感。第二个月又在站桩中尝试着练习开合摸劲。通过一个月的刻苦练习达到了所想的预期效果,此时姚先生对意拳站桩的理解和体认有了明显的进步。第三个月姚先生开始在站桩中摸索上下摸劲,结果收效颇为显著,此时姚先生对意拳的练习信心大增。在每次见到芗师时都细心聆听老师对拳术的讲解,观察老师所做的各种拳术动作,剖析芗师的拳理,每天都在刻苦训练和揣摸老师每句讲拳的道理。
通过姚先生三个月刻苦训练,把芗师所讲在站桩中求浑圆力的原理大胆尝试单项分解,锻炼后功夫大增,在与比自己早时向芗师学拳的师兄们推手交流时,已是不容易对付的师弟了。此后姚先生叉在站桩中前后、开合、上下、摸劲的基础上,又尝试着打乱顺序的摸劲训练。此后,姚先生认为,在实战对抗中双方的身法、步法、技战术上千变万化,我所练的前后、开合、上下的站桩摸劲,只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