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2024-06-16 10:53阅读:
原文地址:《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作者:似水若烟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图 网络 文 似水若烟
在一次吃饭中,友问我“有没有看《我的阿勒泰》?”
“我最近老听到这个名字,准备看完《城中之城》再看”我说。
“我看作者有点像你。”友笑着说。
“啊?”我有点惊讶。
我们总会对这个世界上与我们相似的人产生好感,从而生出了好奇与探索。
我在网上买了书,看了几篇,觉得很喜欢。文笔质朴,自然舒坦,金句又在水到渠成的描述里生成,让人看得轻松,读得愉悦,毫不费劲,还生动有趣。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我一开始听友说像我,以为是与作者的长相,觉着同样是单眼皮,显年轻?后来看到周依然演的李文秀,长得很像我表妹,尽管表妹比我好看一百倍,但我们多少也有些细微的相似。
看了电视与书,我就知道,友说的不只是长相。
我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虽然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但物质是匮乏的,但尽管物质匮乏,我不觉得有多难过,只要能吃上一顿喜欢吃的饭,便可以高兴许久,甚至都温暖了我整个童年。
记忆里有一次自己田地里种的荷兰豆在藤上没有摘,壳硬了,里面的豆仁却更饱满,这样就可以用豆仁煮成香饭,我记得那一餐我拿着碗到外面吃,身边围了一圈小伙伴,一个个吞着口水,眼巴巴地看着我吃,原本就香的饭,就更香了,哪怕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想起来,依然觉得口齿留香。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待到读幼儿园时,开始有小人书与童话书,打开了我的另一个世界,喜欢看书,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待到上了小学,慢慢地识更多的字,就更喜欢书了,只要是书,都喜欢看。记得有一次我妈给了我两毛钱,可以跟堂妹去吃雪糕,当时一粒雪糕一毛钱,最后,我让堂妹吃一条雪条(冰棍)因为吃雪糕钱不够买书,我自己买了一本《三盗九龙杯》的小人书,不记得是一毛一,还是一毛三。
后来我上班了,上交家里的家用后,每个月有一百块零花钱,发工资的那一天,我会去书店把一百块全买成书,然后剩下的时间我都不用花钱了。衣服是穿最便宜的,也不用任何化妆品,家里人总说我抠门,除了买书,从来没有买过一点吃的带回家,用的东西还偶尔会买。因为我是这么想的,吃的,吃了就没了,用的,还可以继续用。从小我就知道,钱要花在刀刃上,至今我还是保留着这样的俭朴。该花的钱,多贵我都舍得;不该花的钱,再少也会心疼。
哪怕是现在,我也不觉得一辈子都没穿过华丽的衣服,拥有过名贵的包包有什么缺憾;也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豪宅豪车,每个人对生活有着不同的需要,有的人喜欢光鲜的外表,有的人在意丰富的内涵,你拥有的我不羡慕,我拥有的你也不懂。所以,你有你前呼后拥的风光,我有我独享安静的闲情。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我一直很努力地求上进,但始终与世界无法融入,在人群里,我也显得格格不入,安安静静地呆着,思想却总是游离于热闹之外。我也从小做过作家梦,却始终没有勇气投过一次稿。直到后来有了互联网,开始可以在网上写博客,记录的都是自己的日常,我始终记得,写你所知道的,擅长的,文字最感人的是真挚与真实,我一直如实地记录着生活,平铺直叙,不加修饰,就如我这个人,你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我,但没人能看懂全部的我。当年,同桌说了我一句话,我至今都记得“你既容易让人理解,又不容易让人理解。“是啊,多简单的一个人,可就如余华所说”生活越平淡,内心越绚烂。“表里如一的人,精神世界也可以很丰盈。在那个心灵的房子里,很少有人能走进,就算走进了,也很少有人能看到全部。
还有一个姐姐兼好友,说我“胸无大志“。确实,年少的时候梦想过成名,但越长大就越觉得,成名是件很可怕的事。我虽然没钱,但也不缺吃穿,我因为默默无闻,所以自由自在;而自然成长,自由来去,无拘无束无挂碍,是件多么舒服又难得的事情。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我怕受人关注,那样,我会紧张,会害怕,会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有失当之处。
我怕别人对我好,那样,我会担心,怕辜负,怕无法把这份好传递或者回馈。
我怕与太多的人来往,那样,我就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会受干扰,要说一些言不由衷的场面话,或者时刻记得保持中立,不偏不倚,那样会很累。
我宁愿过简朴的生活,与花草为伍,与书茶相伴,看想看的戏,听想听的歌,再写些想写的文字,不为了几两碎银,赚流量;也不必与他人拉帮结派,为阅读量;我可以我手写我心,写我安之若素的日子,无人问津的生活。不必为了照顾他人的情绪,忍气吞声;也不必为了拓展人脉,言不由衷。
别人出人头地也好,风光无限也罢,那是每个人各自的修为与福报,我可以佩服,但也无须羡慕;我也可以赞赏,但绝不嫉妒。李娟的文字,让我想起了三毛,同样的真挚真诚,如素描一样,直白可信,又细腻且情感丰富,内心丰富澎湃,下笔却简单明了。不同的是,三毛是到她向往的远方生活;李娟是生活就是别人向往的远方。
喜欢她文字里的真诚与温暖,热烈与荒凉。也知道,最可贵的文字不是华丽而唯美的遣词造句,而是直抒胸臆的真情流露。闪闪发光的她总会让人发现,而平凡普通的我也可以活得随心随性。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一直想秋天去新疆,看胡杨,月亮湾与禾木村,但这么多年,我已经都不敢有这个念头了,因为新疆太远,而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出过远门了。可是《我的阿勒泰》之后,我相信,这也成了许多人的新疆梦。
我在看的时候,一开始我说到这部戏过后,许多人想去新疆旅游。
我妈嗤之以鼻:“就这,有什么可旅游的?那么冷,不就山山水水嘛。”
待到后来看到夏牧场,她再也不好意思说不好看,又不愿意承认确实很美。每一次我故意说“哇塞,还有比这更美的风景吗?”
我妈便再没反驳,只是轻蔑地说:“那你去旅游啊,又没人拦着你。”
瞧,人老了,越发不肯认输,更要面子了,哈哈。
新疆是远方,去旅游,去感受,去体验,去见识,但你若让我在那里生活,估计我是过不下去。其实远方不过是想象里的向往,若你真到了远方,你就发现,你以为的如诗如画不过也是别人厌倦的生活。之所以向往是因为你只看到美好的一面,却忽略了生活的本质是生存。过惯了方便与安逸,真到了自由广袤的天地,你会晕头转向找不到自己。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牧民转场那么辛苦,一路餐风露宿也就罢了,可是还有狂风严寒与不适,你真的能做到“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遗憾呢?”说起来是又治愈又力量,可睡在繁花盛放的草原上,看着美如仙境,可有没有蚊虫,腰能不能受得了?
知道自己做不了我喜欢的张凤侠,没有她的坚韧,勤劳,忍耐,豁达,乐观与清醒。几人能活得像张凤侠那样,才能在床塌的时候说:“床塌了,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不管怎样的环境,她都能找到闪光点,不管怎样的日子,都不妨碍她好好的生活。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当李文秀感叹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是不是很没用的时候,多像我们年轻时,做不好一件事时内心的沮丧。当我与周围格格不入时,当我对自己的碌碌无为失望时,当期望总是屡屡落空时,总会产生一个念头“百无一用”。
可人家张凤侠三言两句就把你给治愈了“什么叫有用?你看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人用,它就这么呆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是啊,我们穷此一生,其实要做的是先做好自己,然后才能影响他人,吸引与你同频的人。

《我的阿勒泰》多少人从中看到自己?

李文秀说“我们才二十岁,怎么会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总要试试嘛”所以,允许孩子们自己去试试,因为年轻,他们有试错的成本;因为年轻,需要去爱,去生活,去感受,包括去受伤。想想自己二十岁的时候,想要的也很多,出人头地,赚好多的钱,孝敬父母;遇见良人,嫁给爱情,幸福生活。如今,孩子都已经长大,我只想做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的自己。回顾自己大半生,虽然普通平凡,却也是自己喜欢的,简简单单,安安静静,赏花喝茶,看书码字,不为名利,只为悦己。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