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锡质“和同开珎”钱币:

2020-07-17 10:33阅读:15,385
作者:雪域无垠(天地间)
“和同开珎”是日本奈良王朝天皇和铜元年(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仿效中国唐代“开元通宝”钱铸造的货币。这是日本最早铸行的法定货币,名列日本货币史之首。日本按照我国'开元通宝'钱币风格,由日本著名书法家藤原鱼养书写面文该币从始铸到停废仅一年三个月,铸量不多,即使日本国内也遗存无几。
我国清末的泉币学家丁福保先生,在他的《历代古钱图说》中载有'和同开宝'钱币的价格,铜品'和同开宝'钱每枚仅一元,银质'和同开宝'钱也不过一百元(当时价格)。可是银质的'和同开宝'钱币,在我国露面的机会并不多。清末泉币学家王荫嘉先生留下的《王荫嘉品泉录》曾载:'六十年前,殷公(即荫嘉先生)于苏州旧货摊上,获得银“和同开珎”一枚。众皆惊呼,得此大珍'。无锡博物馆有“和同开珎”银钱一枚,也不知是不是殷公所发现那枚钱币,已无法考证。
“和同开珎”钱文的读法,一直存在争议。我国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1927年发表观点,钱文“和同开珎”中的“”字应为繁体“宝”的简写;但是,日本学者认为”是汉字“珍”的“异体书”(曾在汉隶中出现,钱文中的“同”与“铜”通假,
也是可做“和铜”,“开”有“开通、流通”之意)。该钱面文应读为“和同开珍”。近年来,也有王莽时期的“国珍金匮五千”面世,其钱文中的“珍”字也写作“”,由此可见“和同开珎”,应读为“和同开珍”较为合适。
“和同开珎”是仿唐“开元通宝”钱式”,“开元通宝”与“和同开珎”的首铸时间也仅相差87年。“和同开珎”银币也仅于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过五枚,应是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日本第七次遣唐使带入中国的。也因此曾轰动日本朝野,日本政府也特委派“中日友好协会”借币展出,日本国民也都为能亲睹该钱而感到荣幸。
本文也载锡质“和同开珎”一枚(图一),“宽缘”、“折五”、“光背”,钱文真书,字体俊秀典雅,钱锈若黑漆古,品相完美。应为“试铸样”。也是目前出谱的“仅见品”。
另载锡质“保元通宝”一枚(图二),是“小宽缘”、“折五”、“光背”。也应是“试铸样”,精美程度稍逊于“和同开珎”。
保元通宝页是日本的货币, 保元(1156年4月27日至1159年4月20日)是日本的年号之一,指的是久寿之后、平治之前,1156年到1158年这段期间铸造。存世量少,也不多见。
“和同开珎”与“保元通宝”这两种锡币,也都是同一时间、地点发现的,并可以互为佐证。这也是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的难得的物证。
锡质“和同开珎”钱币:
锡质“和同开珎”钱币:
(图一)

锡质“和同开珎”钱币:
锡质“和同开珎”钱币:
(图二)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