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2018-02-10 13:11阅读:1,885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X

长治简称潞,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山西古城。周显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48年)韩在此首置上党郡,此后陆续有潞州、潞安府等称谓。“长治”原为潞安府府治所在县名,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取长治久安之意。更早的时候,长治被称为'上党'。'上党'何义?东汉刘熙在他的训诂名著《释名》中是这样解释的:“党,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上党的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得上党可望得中原'之说。近代在上党地域发生的征战首推1945年国共内战,也被称作《上党战役》,此次战役曾被拍成电视剧。这部电视剧以史实为蓝本重现发生在上党地区的那场史无前例国共两党军事冲突。这也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这次战役歼灭阎锡山部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使其不能独据山西。随着黄埔系中央军进驻山西,阎锡山自民国初年独占山西的割据局面结束。同时,这次战斗解除了晋
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为后来设立华北局和定都北京奠定了初步条件。(上述文字,鱼根据有关资料编写。)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上党郡,是秦时晋东南的一个地名。那时上党郡面积广大,后范围逐渐缩小。到了隋代,上党郡就单指今天的长治地区了。宋代以后作为地名已不复存在。上党门重檐歇山式结构,座北朝南,居高临下。据说门楼海拔1500米与太行山的山顶一齐。大门左有“风驰”钟楼,右为“云动”鼓楼。两楼平行高峙,遥相映衬。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上党门位于长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隋代上党郡署的大门。上党门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唐朝景龙元年(707年),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就曾居住在上党门内的潞州衙属内。他在隋朝修建上党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改建扩建。待他做了皇帝,重返此地陆续新建飞龙宫、圣瑞阁、望云轩等建筑。最盛时亭堂楼宫有280余间。北宋靖康年间(1126-1127年),金兵大举南下攻陷隆德(今长治市),上党门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上党门门庭,后又增建钟鼓楼。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弘治九年,潞州知州马暾在其为任六年之后,对原来的钟鼓楼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改建。形成了现存的上党门和两侧的钟鼓楼。1932年上党门再次重修。如今上党门的匾额为1961年10月1日重新制作的。(摘自百度,鱼有删改。)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上图中的青石碑立于明嘉靖十二年腊月(1534年)。高2.53,宽0.97。以楷书记载嘉靖年间平定青羊山起义后,潞州为潞安府一事。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上党门所在的长治还是《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的发生地。据说慈禧的老家也是长治的。长治一时半会儿话题唠不完。现在和鱼一起去长治观音堂,看令人目眩神迷的悬塑工艺。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长治观音堂所在地偏僻寂静。山门簇新,内有一石碑为2004年重修山门和戏台碑。有意思的是碑头是借来的。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堂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座东向西,两进院落。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南北配殿、观音殿、钟鼓楼等建筑,其中观音殿建于明万历十年,为堂内最早建筑。观音堂悬塑名扬四海,曾于2014年修缮过,不知修缮后的观音堂如何,带着疑问鱼和先生踏进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长治市区西北郊7.5公里处的小常乡梁家庄村东。创建于明万历十年,至今完好。堂座东向西,堂内古柏参天,殿堂玲珑。现存建筑有天王殿三楹(悬山式),南北配殿、观音殿、钟鼓楼等。建筑以明万历十年所建大殿为最早。正东面为观音殿:殿前身檐筑卷棚式厢房,吊垂莲花柱,隔扇四叶,镂刻有六斜棂花图案;殿内塑像满布,或设在坛上,或悬于空中,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局中,宝盖花顶纤巧细密;周围十八罗汉环绕,两侧雕有二十四诸天,神态各异,顾盼如生,上部十二圆觉菩萨,分别驾麒麟、狮、象等兽,前面还有四大天王、护法金刚、帝释、供养人等,共计700余尊,个个神态各异、顾盼如生。(摘自百度)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天王殿面阔三间,悬山顶。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出天王殿,就是观音殿,殿前一株古柏参天。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看到观音殿落锁,心理上有点波动。保安见有游客打开了殿门。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殿,殿门左侧有一方嵌入墙壁的石碑(见下图),内容记录了观音殿建殿始末。这座辉煌的殿堂是万历九年(1581年),潞安府长治县太平乡衡漳都二里梁家庄农民梁水禄,将自己赖以生存的十二亩土地卖给乡邻常朝润,将所得二千五百钱连同乡人集资款于万历十年动工修建了这座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殿前设廊殿,南北墙面为砖雕壁面,墙正中心雕双龙图,周遭为珍禽、瑞兽、花卉等。甚为精美。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堂悬塑名气太大了,即将见面之际,鱼的心有点忐忑。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殿殿内面积不大, 进入后第一感觉是昏暗。定下神,却又被铺天盖地的西天胜景镇呆掉了……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梁家庄观音堂观音殿内,共有悬塑500多尊。正中为观音塑像,坐在莲台之上,面和目慈,身体徽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麟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样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似乎她不是个神仙.倒像是个回娘家探亲,走累了的俊俏媳妇,正坐在路旁的石头上小憩。这与在她左右两侧半伽而座,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虔诚、肃穆的文殊、普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观音殿南北两侧塑有十八罗汉,东西各九尊。有的面目狰狞、青面獠牙,有的宁静端庄、温文尔雅,神态各异。弥勒佛坐在十八罗汉席位的角落里,一手扯金童,一手楼玉女,自得其乐。十八罗汉上面塑的是二十四诸天。他们是佛国里的护法神。这些神仙当中有四大天王、送子娘娘,还有阎王等。再上便是十二圆觉菩萨,个个道貌岸然,法像尊严,令人肃然起敬。殿内正中的横梁上端塑着三尊小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为老子,右为孔子,把中国古代社会所信仰的各方神圣齐集一堂,佛道缝合,堪称一奇。除此之外,庙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处处塑满了天富圣境、桂殿兰阁、琼楼玉宇及三教各界人物,大小近千尊塑像无不神态各一,栩栩如生。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塑像仅靠背后横柱连接,四面悬空,加之祥云缀绕,颇有天宫仙境之感,令人叹为观止。(摘自百度)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堂内观音菩萨的闲适,与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庄严形成鲜明对比。给鱼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二位菩萨是到观音的南海圣境来做客的。在唠家常吗? 周围陪客们有在听宾说话内容,有的自得其乐。济济一堂其乐融融。这些诸天菩萨,罗汉们形态各异,尤属罗汉们最自得,他们在说着自己的话题。人物们各个有故事的样子,仿佛是那一刻被快门定格一样,他们的话好像在嘴边,动作恍若在指尖,思绪犹如在眼神中……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佛陀、孔子和老子在观音堂被塑成梁上之神祇了。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于斗室之内雕刻五百余尊人物。高低不同、大小不等,外加亭台、殿宇,流云、瑞兽、花卉。一律错落有致,一律精细入微。驻足仰首,那丰富的表情,那飘飘的衣袂,是威武刚猛触动了你,还是慈祥美丽打动了你。抬头目视久了,你会觉得那流云在动,那裙裾在飘,那几百年都不曾褪去的色彩依旧斑斓,叹为观止!!!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离开观音堂是那么地不舍,在观音堂殿门外可以一直洞穿到观音堂山门外。也许营造者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观音如在。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殿的琉璃脊饰。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观音堂南北有庭院,里面散落着各种石刻,以柱础石居多。在这里可以回味观音堂带给你的美好记忆。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戏台,2004年新修的。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有点园林氛围。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由此入内有个楼阁,楼阁内放置了些没有彩绘的泥塑。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站在楼阁上望天王殿和观音殿,琉璃脊饰很不错。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在园内流连半个多小时,辞别观音堂。鱼和先生奔潞城,第二天早晨去原起寺。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由长治县璩寨村去长治市上党门,途中去了长子县的法兴寺,法兴寺和永乐宫一样属于异地迁移来的。不巧法兴寺正在维修,无缘呐!
61)晋行·长治:上党门、观音堂
感谢朋友们和鱼一起在长治访古,下期潞城原起寺再见!
有关链接:
上党门在长治市东南,为隋代上党郡府署衙之大门。据明《潞州志》载:“州治(上党郡署衙)在城市北润德坊子城之内。子城隋开皇三年(583年)筑,周围三里十步,今址犹存。”唐武后时,唐明皇李隆基曾任潞州别驾,住于郡署之中,因而此处建筑在玄宗登基后,得冠龙凤之名,如:飞龙宫、德凤亭等。
现存的上党门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为明代旧物。《潞州志》载:元泰定二年(1325年)州治(唐建)毁于兵火,三年(1326年)潞州招抚使完颜南合修缮,公廨厅堂有严。至正壬午(1342年)郡守张瞻甫重建公生明堂,即今之厅事,以及宾幕吏曹之署,府库囹圄之所,无一不备。国朝洪武元年(1368年)知州潘黼因旧址建。天顺三年(1459年)知州王楫新建后堂。成化三年(1467年)知州计昌重建大房,年久圮毁。
上党门门楼的东西两侧为钟鼓二楼,据《潞州志》载:“鼓楼,在今州治东侧。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知州傅遂建于子城门上,基址犹存,天顺七年(1463年)知州李睿筑今台,建楼于其上,与钟楼东西相并。成化七年知州孙坷用砖石砌台基。岁久楼毁,弘治九年(1496年)改建。钟楼,在州治前西侧。洪武三十二年(1399年)知州傅遂建筑,岁久楼毁台崩。弘治九年补筑台基,用砖石包砌,楼亦改建焉。”据《潞州志》载“国朝康熙九年(1671年)知州汪宗鲁重修又增建里老柜书、快手民壮、皂隶房,东西公廨门榜棚;二十九年(1691年)知州刘民瞻重修二堂;雍正四年(1727年)知州沈一葵重修照壁榜棚;六年(1729年)知州管学宣重修土地祠、寅宾馆;八年(1731年)署州事长治县知县钱人龙重修里老柜书房东十三间;乾隆四年(1740年)知州张秉纶重修二堂及仪门增建官厅;六年(1742年)知州雷畅改赞政厅为赞侯祠。”
至民国元年废府,而后经过多年的兵火战乱,以及人为的毁坏,府署内的建筑已大部不存。现仅存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西花园等建筑,上党门已成为长治市极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观音堂位于山西省长治西北郊5公里处的梁家庄。它是一座明代建筑的庙堂。观音堂坐北朝南。进门并不见庙堂,只看到一座小土丘,芳草凄凄,野花争放。西面有一小拱桥,两池漏水,过小桥人中门,青砖铺地,一片空阔,仍不见庙堂。往东不见天王殿。 颇有峰回路转、空灵幽深之感。天王殿是观音堂的前殿。说是殿,其实早就前后辟门用作过道了。两侧设钟鼓楼,拾阶而上,登楼远眺,四野尽收眼底。出天王殿,南北各有配殿三间,左右对峙,悬山顶式屋顶布局严谨。后殿便是观音殿。殿门正上悬一块雕花大匾,是明万历十-年冬,兵部侍郎郜钦所书“观音堂”三个馏金大字。观音殿内自然是敬奉观音菩萨的。菩萨在佛国里的位置仅次于佛,又叫'大士'。他们的职责是协助佛普渡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却一切烦恼,永远欢乐。观音又称观世音,是佛界里第一位菩萨,又叫'观自在'、'观音大士'。唐代因避讳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称之为观音了。'观世音'是说芸芸众生受苦受难时,念诵其名,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刻去解救。也许就因为如此,观音菩萨在中国百姓中恐怕要比释迦牟尼--如来佛--还广为人知。 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只要唐僧师徒有难,观音必定伸手相救。也许是明文传'神'吧,观音菩萨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在众多的寺庙里,观音大多是亭亭而立,玉树临风,一手持柳枝,一手托净瓶。或者跌伽而坐,双手合十,面目端庄,伊然大家神圣。而这里的观音却风姿独俱。她坐在莲台之上,面和目慈,身体徽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麟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样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似乎她不是个神仙.倒像是个回娘家探亲,走累了的俊俏媳妇,正坐在路旁的石头上小憩。这与在她左右两侧半伽而座,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虔诚、肃穆的文殊、普贤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观音殿南北两侧塑有十八罗汉,东西各九尊。有的面目狰狞、青面獠牙,有的宁静端庄、温文尔雅,神态各异。有趣的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大肚弥勒佛--这位释迦牟尼佛的法定接班人、佛国的未来佛,不知为何自降身份混迹在十八罗汉席位的角落里,一手扯金童,一手楼玉女,坐在那里自得其乐。十八罗汉上面塑的是二十四诸天。他们是佛国里的护法神。这些神仙当中有百姓熟悉的四大天王、送子娘娘,还有阎王爷等等。其中送子娘娘的故事最为传奇:据说她原先是个有身孕的牧羊女,由于受人欺骗流产,便发誓要吃光人间小儿。后来她转生为药叉女, 生了500个孩子,每天靠吃别人的孩子为生。如来佛得知此事,便藏了她一个孩子,她十分悲伤,要求佛祖还她孩子,佛祖说:你有500个孩子还心疼,可你吃掉人家的孩子就不心疼码?药叉女如梦方醒,幡然悔悟,当即畈依了佛门。百姓因她是个多产母亲,便将她敬作送子娘娘。而对她的'失足'经历却宽容大度,避而不问,也算是'佛恩浩荡'吧。再上便是十二圆觉菩萨,也就是佛祖的亲传弟子、佛门的少壮派。他们果然与众神不同,个个道貌岸然,法像尊严,令人肃然起敬。殿内正中的横梁上端塑着三尊小像,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左为老子,右为孔子,把中国古代社会所信仰的各方神圣齐集一堂,佛道缝合,堪称一奇。除此之外,庙宇四壁及柱、梁、架上处处塑满了天富圣境、桂殿兰阁、琼楼玉宇及三教各界人物,大小近千尊塑像无不神态各一,栩栩如生。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塑像仅靠背后横柱连接,四面悬空,加之祥云缀绕,颇有天宫仙境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院落正中有一棵古松树,高数丈,挺拔伟岸,华盖如云,树干两人合抱方可勉强围佐。夕阳西下,晚风乍起,贴干而听,枝叶瑟瑟,仿佛在诉说-个久远的故事。抚摸斑剥的树干,依稀可辨认出历史留下的深深印痕。
2001年06月25日,观音堂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有关链接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