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南怀瑾讲解“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2014-07-06 13:11阅读:342

禅宗的悟道叫做见地,要见到道,不是眼睛看见啊!楞严经上讲见道之见,有四句话:
“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你看这个佛经,讨厌吧!都是什么见呀见的。第一个见,我们眼睛看见的见,心与眼看见。第二个是见道的见,换句话说,第一个见是所见之见,第二个是能见之见。我们眼睛看东西,这是所见,这是现象。所见回过来,自己能够见道,明心见性那个见,不是所见之见,不是眼睛能够看见一个现象,或者看见一个境界,那不是道啊!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X
r>
告诉我们明心见性之见,可不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青蛙扑咚一声跳进水……要一切见无所见,一切山河大地,宇宙万有,都虚空粉碎,大地平沉,那可以谈禅宗了,明心见性有点影子了。记着!还只是一点影子啊!

《金刚经说什么》

-------------------------------------------

《楞严经》开头讲的第二个要点是“八还辨见”。八次辩论“看见”这个“见”字的道理,佛特别用眼睛来讲这个道理,我们开眼可以看见光明,那是因为宇宙里有光,像太阳光、月光、星星的光,还有人造的电灯光等等。佛问阿难:“瞎子能看吗?”阿难说不能看,佛说:“你错了,瞎子也能看。看到里面黑洞洞的,不像我们看到外面这个样子。”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这样来回有八次辩论。

佛就告诉阿难,明来暗去,暗来明就去,现象的变化是无常的,但能见明见暗的那个能见的东西,不在明暗上面。有人说,佛说的不如现在详细,不如现在科学,那是乱说。当今科学虽然很详尽,但对很多事情也还没有定论。佛是两千多年前讲的,那真是了不起。你们现在学佛经很容易有主观成见,不像我们当年看这些经典,那是完全听他的,然后用自己做试验,把自己的主观都拿掉。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为什么讲到这里呢?因为前面讲到一念之间有坚固妄想,有虚明妄想,还有融通妄想,大家平时都没有看清楚,《楞严经》把这些言语文字表达不出来的秘密都告诉你了。眼睛能见色,见一切物理的现象,但是还有无表色,还有理念世界,那就不是物理的现象了,但与眼睛也都有关联。讲这些就是告诉你们,不能光听色受想阴的理论,要自己试验。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

------------------------------------

一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都是现象,现象就是相分。而见分呢?我们知道,相分的那个能知之性后面是见道的见分。所以明心见性,是见道的,见道不是证道,不可把禅搞笼统了;以唯识学来说,见道就是见道。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

【佛眼观寂灭相,故不应见。乃至不如凡夫人忆想分别见。】

此外要特别注意,《金刚经》上特别提到的问题,什么是佛眼?佛眼的体与相的分别,所谓相是现象,现象与用。佛眼就是慈悲眼,大慈悲眼就是佛眼,但是这一个佛眼是佛的相与用,不是佛眼的体,佛眼的体是什么呢?一切寂灭,无所见,不可见,没有见,不得见。换句话说是见而不见,那是佛眼体的境界。因此这里告诉我们“佛眼观寂灭相”,真正佛眼的体是看到什么呢?毕竟空,一切寂灭,这是佛眼所见的。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我们修道、学佛、做功夫,许多的境界是落在这两个心理状况中,唯识所生,唯识所变,非忆则想。譬如我们拿佛法的道理来体会,一个人做梦有很多种,以佛学的归纳梦有五种。一种梦是病梦,譬如身上发炎了,内脏火大,容易梦到火;湿气太重了,容易梦到涨大水、下雨;消化不良或者关节发炎,容易梦到被人追赶而又跑不动,或者东西压在身上。一种就是想梦,相信一个东西多了,想发财想疯了,一梦就梦到钞票、金子。另一种梦呢?回忆所引起,过去曾经经验过,或者思想上听到过引起的。还有一种最奇怪的梦,有许多人都有经验,梦到未来的事。譬如佛法里头有个修法叫做梦成就法,可以修到类似神通,将来的事可以在修法梦中知道,看得清清楚楚。例如人生有许多经验,年轻时候做的梦,几十年后到了那个地方,唉唷!我来过的。哪里来过?梦中来过。什么地方,看见什么人,谈些什么话,最后都会兑现。这一类是特殊的梦,也是阿赖耶识的根本功能。

但是现在我们还是讲忆想的范围,因此我们要了解自己,你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所有的梦你把它兜拢来,都属于平常见过听过了解过回想过的经验,你没有想过、见过、听过,你绝不会梦到过。所以西方人画的天堂,是西方那个境界;东方人画的天堂,东方人的境界。人类的思想范围就是那么狭小,超不过它现有知识的程度。为什么如此?因为人不能明心,不能明白自己身心的本体,无量无边的作用发不起来,所以都在有量有边的限度之间轮回。一切凡夫的修行,他的观念往往落在忆或想中,再不就是现有的意识状态中而不自知。在此我们要注意这句“凡夫忆想分别”所标明的这三种心理状态。若是佛眼的见道,绝不如此。


《宗镜录略讲》

-----------------------------------------

以佛法而言,证到声闻缘觉的罗汉果位,不算得正见,乃至成就了辟支佛果还不算;唯有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弹指之间,当下彻悟,这才是正见。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由此可知一切众生学佛,要对佛法产生正见之难,学佛没有正见,大部分都在邪见中。

《药师经的济世观》

-----------------------------------------

【如是四加行道中,由是见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见道智火之前相,就是快要见道以前,将要见道那一刹那间,发起了暖地。这也是作学术教理的解释,换句话说,真见道时,如禅宗一些大德们的自述,在刹那之间,轰的一悟!出了一身大汗,这就是四加行的初步暖相来了。

《如何修证佛法》

---------------------------------------


“是故阿难,”由这个道理,阿难你要知道。“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

所以由这个道理,你就要了解,当我们看见光明的时候,光明是个现象哦!我们能看见那个东西不在光明上面。“见明之时,见非是明。”那个能见光明的,并不在光明上面。“见暗之时,见非是暗。”当我们把灯都关了,夜里看到黑暗的时候,我们能见暗的,不在黑暗的上面。同样的道理,看见虚空的时候,我们能见虚空的那个能见,不在虚空上面。当我们受了阻碍,受了墙壁的阻碍,或者手掌把眼睛蒙到看不见的时候,我们那个手掌蒙到看不见,我们还是看见了,看见我们现在看不见;所以也不在那个阻碍的上面。这个道理你懂了,“四义成就。”明、暗、空、塞,因缘所生的,同能见之性没有关系。下面重要的来了!最重要的要你们记住,要背得来,就受用不胜了,“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现在一个更重要的来了。

“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这叫我的外婆啊!见啊、见啊、见,我的妈都不够!他不晓得讲些什么!这四句除非当成咒语念,当成止血咒也可以,流血流出来,你把它画一个符,再念一下“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个血就止掉了,哈哈!这个是讲些什么东西呢?

注意呦!你要明心见性啊——他说阿难啊,你现在懂了没有?“汝复应知”,你现在应该知道。“见见之时”,第一个“见”,见道的见。“见见之时”,当我们见道的时候,见到现在所见的那个后面、那个本性——明心;换句话说,明心见性的时候,那个见道这个见;“见非是见。”不是眼睛看见这个见哦!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所以见性、明心见性,你说我见道了,见到空空洞洞,哦呦我见道了,见到法界自在哟!圆融法界哟!我不是眼睛看到,是心见到的也不对哦!有一个东西有一个境界就不是了。所以我们学佛做工夫的,要想明心见性,千万记住哦!今天有几句《楞严经》的要点哦,不要白听了,要背来哦!青年同学们!像我们学佛啊,老实告诉你,比你们年轻多了,二十一二岁,这些要紧的地方都背来了。现在老了,想都不要想,一讲到就背出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就要背来。那么你用工夫啊,你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修密宗也好,显教……到哪个境界自己就清楚了,就不执著,不要被他骗了。什么魔境界来也不怕了,佛境界来也不喜欢了。因为真见道的时候,“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啊!放下的更要放下。

所以,百丈拿起这个拂子,“即此用,离此用。”马祖就给他“喝!”他就赶快放下了。振威一喝!一放下了,他就告诉他:“即此用,离此用!”见不能及。不能抓一个东西。

《楞严经讲座》

-------------------------------------

跟到我啊,大家张开眼睛,看到我这里。佛经就那么讲,现在讲经给你们听,听不懂啦我就做演员代表佛,你们就做阿难。眼睛看到了,张开看到了。楼下也一样。虽然我不在那里,就当我在那里,就看见了。张开眼睛,看到了。亮光也看到了,都在前面,不要注意去看。眼睛张开看到了。好,现在把眼睛大家闭了,关起来,看到没有?你觉得看不到,不是啊,也看到--看到里面那个看到的,那个白茫茫,黑洞洞的,这个也看到。再张开,闭起来,又看到看不见的,那个看不见的也在看,里头;大家再张开,看外面,看到,闭起来,看到里面,看不见的。佛说,开眼见明,开了眼睛,看到东西。闭眼看到什么,看到看不到的那一个。

看到我又看到亮光,闭起来,又看到看不见的,那个看不见的也在看,里头;大家再张开看到外面,看到;闭起来,看到里面,看不见的。佛说,开眼见明,开了眼睛,看到东西,闭眼看到什么,看到看不到的那一个。闭眼,看不到,明来就暗谢,外面张开了光明来,黑暗跑掉了,眼睛闭起来,黑暗来了光明也跑掉了。明暗,光明跟眼睛关起来,明跟暗是两个物理世界的现象,你那个眼睛张开的时候看到光明;闭起眼睛的时候黑暗来了,看到黑暗,能够见明见暗的那个东西,还不掉的,是你的本来唉。开眼见明,闭眼见暗,能见明见暗的那个还不掉,是你的本来。所以佛的结论,八还辨见你们体会到了,你们将来打坐开眼见明、闭眼见暗,明暗两个有交换,那个外表的现象同你没有关系,你知道明来知道明,暗来看到暗,这个能见明见暗的不是眼睛,那个是你眼睛的见性,并不是说,明心见性是眼睛见的功能,所以叫你懂了这个,

然后讲怎么叫做明心见性。这几句话,最高的逻辑,难懂啦。“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我的妈!这是佛说的话,你们这些小法师们见啊……见个什么,这就是你要做学问了,这是中国文化。

南师开示: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佛又在《楞严经》上说,障碍还给墙壁,光明还给太阳这八个现象都还完了,有一个还不掉的,比如我们生病,知道痛苦,哪里难过,知道痛苦,痛苦还给身体,我知道痛苦的,朱医师讲一定是脑的反应,那我又归还给脑,能够知道脑有反应的那个东西是还不掉的,还到哪里去啊,所以《楞严经》最后一句,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你什么都还完了,有个东西没有办法还给虚空,也没有办法还给什么,不汝还者,有个你本身你的生命里头,汝就是你,有一个你生命里头无法归还的那个东西,非汝是谁。佛当时就是那么科学的指出来,那个不是你生命根本是什么啊,你懂不懂,就问阿难,不汝还者,有个还不掉的,不是你能够还得掉的就在你生命根本里头,不汝还者,不是你,汝就是你,不是你能够还得掉的,你要想送给人家也送不出去,不汝还者,非汝是谁,那个不是你是谁,念佛是谁,是这个,你还不掉的那个是什么,阿难就是阿难啦,事非经过不知难,他好像懂了,好像没有懂。


《南禅七日》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