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闯关东》观后感——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2012-05-25 18:13阅读:2,299
电视剧《闯关东》观后感——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电视剧《闯关东》也曾经是央视的热播剧,我最近几天一口气把它看完了。觉得里边说了很多有道理的事情,我现在是看第二遍,一集一集地认真的看。我想把我从这个电视剧里边学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
一、离家和团聚
电视剧的第一集就以一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开场。居住在山东的一户人家,爸爸叫朱开山,妈妈不知道叫什么。下边三个孩子,大儿子叫传文,二儿子传武,三儿子传杰。朱开山算是个人物,闹义和团,杀洋人。义和团失败以后他逃到了关东,四年来杳无音信。母亲带着三个儿子艰难度日。这个悲剧的爱情故事就是说的传文和她的未婚妻鲜儿的事情。
鲜儿和传文的婚事早就订好了。鲜儿的爹要求男方给一担小米作为聘礼。因为鲜儿有一个哥哥,也定了亲,人家女方就要一担小米。这一担小米真可算是承载着两对年轻人的婚姻。不幸的是传文在去迎亲的途中遇到了土匪,把这一担小米劫走了。没有了这一担小米,鲜儿的爹死活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了。看到这里我就想啊,看来这个通过聘闺女得到钱然后给儿子娶媳妇,这个自古就有。当时山东是大旱,家家都缺粮食。鲜儿的爹为了给儿子娶媳妇,就挤兑姑娘。没有粮食就棒打鸳鸯,以牺牲女儿的幸福来成全儿子。实际上是把属于应该由当父母的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女儿身上。
就在朱家面临着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濒临绝望的时候,朱开山捎信回来了。说他在关外三江口的元宝镇立住了脚,让他们娘四个赶紧去关外团聚。这真是绝望之中看到了希望啊。朱开山托人捎来了吃的,路费和家书。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踏上了团聚的道路。
去关东的路并不是一番风顺。他们从龙门港坐船到旅顺。路上出了三个插曲,这三个插曲也为以后的剧情埋下了三个伏笔。
第一个插曲就是鲜儿偷着跑出来了。她在龙门港追上了传文。传文留下,陪鲜儿走旱路到关外。鲜儿和传文以后的生活会上怎么样的呢,还会遇到什么命运的挫折呢,这是观众以后会看到的。
第二个插曲是在同一条船上他们遇到了春和盛的掌柜的。夏掌柜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同时也是朱开山家的贵人。以后春和盛对老朱家多有帮助,这是后话。
第三个插曲就是船在邻近旅顺的时候被日本人炮击,被迫改停靠庄河。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刚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刚攻陷旅顺不久。电视剧在第一集里就提到了日本人,为以后日本人对东北的侵略埋下了伏笔。而整个电视剧也是以九一八事变而结束的。
经过路途上的艰辛,一家人终于到达了三江口的元宝镇,和朱开山团聚了。一家人老婆孩子热炕头,其乐融融。安顿下以后一家人便开始了幸福的生活。传武和传杰开心骑上马,和朱开山一起去山里打猎。东北就是好啊,捕鱼、打袍子,一家人收获颇丰。朱开山回家跟她媳妇说,把袍子弄到厨房,包一缸饺子,吃上一个正月!
当然了,团聚固然是幸福的。但是要想有所发展,就得想办法了。朱开山的办法就是去老金钩淘金。他要通过淘金,挣点钱,买五晌地,为这个家打下一个基础。淘金是九死一生啊,即便是能淘到金子,怎么带回来呢。
二、春和盛的小站柜
开春了,朱开山辞别了妻子和儿子,踏上了去老金钩的路。在他离开家的时候,妻子一边掉眼泪,一边给他收拾行装。她把一摞一摞新烙好的煎饼用包袱皮包起来。另外朱开山还嘱咐妻子,把烟袋锅也装上。对于离家出外奔生活的人来说,随身带的东西不一定多么贵重,重要是的实用,是能够寄托家里人的思念。我离开家来沙特的时候,我女朋友也送了我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很贵,但是却很实用。每当看到这些东西,我就想起我和女友的感情以及女友对我的关心。心里想着自己的家人,才能在外面工作生活好。
朱开山去了老金沟,这个我们后边再说。先说说来春和盛当学徒的传武和传杰。
传武是个急脾气,不认字,性格刚烈。传杰和他二哥的性格大不一样,心细、眼里会看事、心眼多。在春和盛这个大舞台,传杰大展身手,从一个学徒到伙计再到站柜,他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以现在的人力资源和职业化的眼光来看传杰的发展轨迹,其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学徒、伙计和站柜。学徒就是单纯的劳动力,干最普通、最没技术含量的粗活。伙计算是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伙计的主要工作是验货和收货。更高层次就是站柜了,站柜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大客户,谈比较大宗的生意和理财。
不同的发展阶段队人的要求是不同的。这在传杰的发展道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学徒需要的是踏实肯干、眼里有活、脸上有买卖、手脚要干净。传杰一看客人来了,马上沏茶倒水,说上几句热情而贴心的话,让客人始终感觉到热乎乎的。春和盛的夏掌柜故意在地下散落了几个铜钱。传杰扫地的时候发现了,他捡起来交到了柜上。夏掌柜对他说:“这也可能是某个客人掉的,没设么大不了的,你收起来吧,回头给你娘买点好吃的。”传杰当即表示拒绝,他说:“掌柜的,按规矩这里的一切都是柜上的,捡到了钱也得交柜上,做人要本分”。夏掌柜深以为然。
学徒当好了,第二步是当伙计。当伙计不仅仅是需要人品好,本分老实,更重要的是要学点正经本事,要有眼力,会验货,会砍价,会谈生意。传杰平日特别留心别的师傅怎么收货验货,怎么分辨每种货物的好坏,优劣。一样的东西,时令不同,行市不同,价格就不同。传杰学的这些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都用上了,夏掌柜对他特别满意。
第三个层次就是站柜了。所谓站柜,其实就是执行经理。夏掌柜为了锻炼传杰,给传杰出了两个考题。一个是对付一个滑头的客户,尽管不想收他那些质量不好的货,但是还不能得罪他。第二个考题是学会讨债。
传杰第一个考题顺利的通过了,第二个却失败了。对付一个滑头的客户,传杰的办法是恩威并用。一方面,对客户提供的质量合格的货物照常买入,甚至可以给以稍高的价格。另一方面,对于客户提供的质量差甚至掺杂使假的货物,清楚的指出来但是不说明,让客户自己心里明白即可。客户得到了稍高的利润,虽然没有把假冒的货物卖出去,但是毕竟留了面子,双方心照不宣。
第二个考题是要债。商场上不同商家之间有债务是很正常的,但是传杰在要债的时候却犯了一般人都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慈”。欠钱的人装出一副可怜相,哭穷。这个时候你就心软了,钱自然要不回来。第二个错误是“昏”,就是糊涂。欠钱的人跟你胡扯,在欠款的数量和归还条件、日期上做文章。你如果自己不清楚,没有站稳脚跟,就被人家给糊弄住了。不但钱要不回来,还有可能被坑。第三个错误就是“懦”。欠钱的人给你玩硬的。威胁你,说什么“谁要是让我过不好,我就让谁过不好”之类的话。你一动摇,钱也要不回来了。
通过这一番调教,传杰终于从一个学徒,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站柜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职业经理人。春和盛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了。当然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春和盛做大了,一山难容二虎,自然和对门的同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到底谁能获胜呢,我们以后再说。
朱开山去老金钩也有些日子了,他在那里过的好吗,挖到金子了吗?凡是能发财的地方,一定会有风险。
三、老金沟
朱开山的理想就是通过在老金沟淘金来获得资本积累,置上几晌好地,盖几间房子,这就是他的理想。他有一个兄弟叫贺老四的,原来也在老金沟淘金,朱开山本想去找自己的兄弟,但是不幸的是贺老四遇害了。其中的原委扑朔迷离,朱开山觉得贺老四一定是在官府、土匪、金把头等的联合压榨下遇害的。
在老金沟吃苦,受官府、土匪、金把头的压榨,这些对于朱开山来说都不在话下。最关键的问题是找到金子以后,如何偷运出去。在朱开山淘金的那一段日子里,先后有好几个人想运金子,包括老烟鬼、大金粒等等,都失败了。不是被官府截住砍了头,就是被土匪抓住,拴在马后边拖死了。
在常人眼里,老金沟被围的像铁通一样,而且还有土匪的眼线通风报信,如何偷运的出去呢。朱开山聪明就聪明在处事不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是要利用各方势力的矛盾。
在整个老金沟有三种势力,分别是官府和土匪、大柜和金把头、淘金人。官府和土匪其实是一家,他们希望所有的金子都交上来,一粒也不要带出去。大柜就是金矿的所有者,他和金把头是表兄弟。他们两个人其实也私藏了不少金子,也想偷运出去。剩下的就是以朱开山为首的淘金人了。
最终大柜和金把头提出的主意是“舍命吞金、运尸过关”。其实大柜的心里还有另一套,他让金把头带着大伙运尸体闯关卡。他自己从另外一条小路偷偷把大部分金子运走,最后约定和金把头在一个地点会合,他们两个再分金子。这就是大柜自诩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朱开山早就洞悉了大柜和金把头的诡计。他自告奋勇担当那个吞金的人。当大家运尸体到关卡后,官府和土匪并没有从他这个“死人”身上搜出金子。相反却从金把头的褡裢里搜出了金沙,金把头被当下砍了头。至于里边的细节,我也没看明白,朱开山当下吞了“金子”昏死过去,后来在关卡有自己醒过来。他诈称是吃饭噎着了,吐了很多东西就是没有金子。官府就认定其他随行人员身上肯定有夹带,就揪出了金把头。至于朱开山为什么吞下“金子”后“死而复生”,“金子”到底怎么就跑到金把头的褡裢里边去的,这些问题都成了迷。我想朱开山当年闹过义和团,有走过江湖,没准会点什么变戏法的手段,在这用上了。开来英雄不仅仅需要光明正大的本事,有的时候也必须会权变。
朱开山最后做的两件事情,第一是挖出了土匪设置在老金沟的眼线,就是那个开酒店的女老板。第二件事就是在大柜约定的会合地点等着他,取得了金子,同时也为自己的兄弟贺老四报了仇。
带着金子回了家的朱开山买房子置地,家里雇了很多长工,日子开始红红活活的过起来了。
朱开山在老金沟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两点,一是要善于利用不同势力之间的矛盾,不能单枪匹马靠自己的力量去蛮干。第二就是如果想做成事,不仅需要走大道,也需要走捷径。走大道是和光明正大的人一起走,走捷径是和阴谋诡计的人一起走。两种人都要能对付才行。
朱开山回来了,房子和土地都有了,一家人过上了其乐融融的好生活。剩下的就是孩子们的婚事了。俗话说好事多磨,传文、传武、传杰的婚事让朱开山操碎了心。
四、三个儿子的婚姻
朱开山的三个儿子,朱传文、朱传武和朱传杰。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三个儿子的婚姻是否幸福对一个家庭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传文原来和老家的鲜儿订了婚,因为聘礼小米被土匪劫走了,这婚事就黄了。鲜儿和传文后来走旱路到关东,在路上历经坎坷,鲜儿为了救病中的传文吃尽了苦。后来两人失散传文一个人来到关东,八年间杳无音信。后来鲜儿又与传武相遇,为了救受伤的传武也付出了相当多的东西。可以说鲜儿是个性情中人,但是命运多舛。
传文最后和王爷府出来的格格那文结婚了。那文大户人家出身,知书达理,有文化也有思想。那文结婚以后开了个学堂教同村的孩子读书。朱开山说,咱家是个外来户,这些年村里的乡亲们没少帮扶,这个学堂就不收费了,就当回报乡亲们了。那文作为大嫂,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传武的婚姻是最复杂的。他和鲜儿好了以后,一心一意跟鲜儿在一起。但是朱开山却希望他能娶同村的秀儿做媳妇。秀儿的爸爸韩老海是村里的大户,只有一个女儿。朱开山种地遇到旱灾,韩老海自己家有个水泡子,朱开山想用韩老海家的水浇地。韩老海考虑到自己家没儿子,人丁不旺。如果能和朱开山结亲,可以借助朱开山家的人丁发展自己的家业。对于朱开山来说,和一个本地大户结亲也可以获得很多好处,就比如浇水,过去是一滴水也不能用,结亲以后自然是方便多了。此外老海的女儿秀儿特别中意传武。
在双方家长的压力下,传武最后被迫迎娶了秀儿。但是在成亲后他就和鲜儿私奔了。传武的这个鲁莽的行为造成了朱开山和韩老海两个人的对立,让本来已经是亲家的两家人成了对头。若干年后,秀儿和传武正式离婚,两个人彻底分开。
从传武的婚姻上我们可以看出,孩子的婚姻的确不仅仅是孩子们之间的事情。当初传文娶鲜儿的时候,是因为没有小米,没有小米,鲜儿的哥哥就娶不上媳妇。这样一来鲜儿的父亲就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如今是朱开山从整个家庭的利益考虑,要求传武和秀儿成亲。可惜传武偏偏不喜欢秀儿。看来婚姻往往成为大格局和整理利益下的一部分,它必须服从这个整体。
传杰的婚姻相对顺利。他在春和盛当站柜,被夏掌柜的女儿玉书看重。传杰也喜欢玉书,两个人情投意合。玉书算是有知识的新女性。他对传杰的事业很支持,也有很多新思想。
虽然三个孩子的婚姻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新媳妇们对公婆都是孝敬的,对家里的其他亲人也都是谦让的。她们都很快融入了这个家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角色,开始为这个家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家和才能兴旺,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啊。
传杰当站柜的春和盛在生意红火最大了以后,和对门的福兴祥发生了竞争。春和盛的夏掌柜同福兴祥的吴掌柜展开了一场斗法。春和盛经历了三次争斗,山货之战、人参之战和松茸之战。
五、春和盛的“三大战役”
春和盛与对面的福兴祥斗法,经历了“三大战役”。春和盛也从发展走向辉煌并最终破产。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第一个战役是山货之战。福兴祥就针对春和盛的业务,你进什么货,我就进什么货。我跟你比着价格收购,收购价格就是比你高,跟你抢货源。在这种情况下春和盛如果跟着一起以高价收购,就是钻进了套子,双方都要占用大量的现金,而且高价收购的山货以后能否顺利卖出也是个问题。而如果不跟着一起收购,春和盛就是去了货源。春和盛的夏掌柜采取的方法是,表面上跟福兴祥一起抢着高价收购,暗地里把白天收购的山货再送出去,第二天再运进来。表面上他囤积了大量的山货,实际上都是一小部分货反复收购入账。这样一来,福兴祥大量吃进高价山货以后终于由于流动资金不足,造成经营困难。春和盛安然无恙。这场战役以福兴祥把高价收购的山货以五折的价格转卖给春和盛而结束。
第二个战役是人参之战。正当的竞争无法战胜春和盛,福兴祥就采取诈骗的手段。福兴祥的吴老板找了一个高手,伪造了一颗假人参,又编造了一个所谓的获罪高官子弟抵押人参筹钱救父的故事。夏掌柜确实被这个人参给吸引了。骗子用这个人参抵押了两千块现大洋,约定半年赎回,利息翻翻。如果半年内不能赎回,人参归春和盛。以对面福兴祥的吴掌柜为中保人。夏掌柜觉得这笔生意做的挺好,满心欢喜。传杰真是好眼力,他后来通过从别人那里学来的辨别真假人参的方法,看出那是一颗假人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人都认为夏掌柜是赔定了。但是夏掌柜玩了一把转败为胜。他把吴掌柜找来,承认自己收了假人参,并且当众焚烧了假人参以明心志。吴掌柜作为这起诈骗事件的始作俑者,他如果到此罢手便功德圆满,但是他看到夏掌柜销毁了人参,马上想到让骗子来赎回。如果到时候夏掌柜拿不出人参来,就可以拿春和盛抵账。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当骗子拿着四千块钱本息信誓旦旦的来赎回人参的时候,夏掌柜果真把人参拿了出来。原来夏掌柜当众销毁的是个复制品。这下可好了,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第二个战役以春和盛完胜,福兴祥破产而告结束。但是破产的吴老板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又想出了新的招数,这次春和盛就没那么幸运了。
第三个战役是松茸之战。松茸是生长在东北大山里的一种野生菌,算是很高级的食物了,主要供应省城的大饭庄。福兴祥破产以后吴掌柜就在这条街面上销声匿迹了。夏掌柜觉得自己已经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也放松了警惕。夏掌柜觉得要发大财就不能只进大路货,要搞点新鲜的。正巧有一个邵老板送上门来,卖三车松茸。邵老板口舌如簧,把松茸的利润说的天花乱坠,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氛围。看来营销策略往往如此,卖家营造了一个局让买家钻进去。一旦钻进去了就形成了一种精神控制。在邵老板嘴里,松茸的利润高,可以达到三成利。而且根本不愁销路,奉天、哈尔滨的大饭庄都要进松茸,而且有钱人就爱吃这个,好像是把货运到奉天就等着挣钱就行了。其实传杰发现了里边的弊病,比如松茸这个东西价格高,吃进这三车货要十万块现大洋。而且正是因为价格高,出货就慢,是否能像邵老板说的那样很快就能销售出去,不确定。但是夏老板已经进入了骗子构成的这个局。有的时候就相当于是自己在说服自己,因为它能赚钱,所以它确实能赚钱。最终夏老板倾家荡产收购的松茸并没有卖出去,砸在手里了,春和盛也破产了。
从夏老板最终失败的教训上我们可以得出一点,就是千万不要轻信那些美好的谎言。营销上就将就用语言和其它东西营造一个气氛,让你自己钻进去。钻进去以后,你自己就会去说服自己。所谓当事者迷,就是这个道理。
我想举我家乡的一个例子,在前些年很流行的一个东西就是买商铺返利。开放商盖好一个商场,把整个商场分割成小块出售,然后业主再把买到的商铺返祖给开发商或者商贸公司。承租人承诺每年返还的利润不低于百分之八。很多人对对这个特别动心,其实这里边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没有引起重视。
你买了商铺以后,钱就压住了。每年返还百分之八,即便是按照这个承诺执行,要十几年才能返还完你当初的投资。但是对于商业来说,一个地方能否在十几年之内都能保持红火是不确定的。因为你已经付了全款,整个商场的经营风险都压在业主身上。反正你自己已经掏钱买下了。保定有前些年有很多这样的商场,实际的合同执行情况却不乐观。很多商场在经营了几年以后破产、倒闭或者被收购。当初承诺给业主每年不少于百分之八的返利很多都没有兑现,或者说都没有及时的兑现。
还有就是近几年很是火爆的分红式保险。买的时候宣传的可好了,利润何如如何丰厚。其实真正的收益并不是那样的。有的时候这种分红式保险的年收益比同档期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还少。
总之,商场是有风险的。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危险就在你身边,不要轻信任何盈利的承诺。朱开山早就说过“凡是能挣钱的地方,都是有风险的”。
六、哈尔滨第二次创业
朱开山在三江口的元宝镇经营这几年,地也置了不少生意也挺红火的。传文在家里,料理家里的事情。传杰在春和盛,忙买卖上的事情。传武后来到东北保安军当了一名士兵,后来也升了班长、排长,后来升到连长。
本来一家人过的挺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屯子里遇上来抢劫的土匪和散兵游勇。家被烧了,元宝镇待不下去了。朱开山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哈尔滨,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这次创业和过去不同,哈尔滨算是个很大的城市了,雇长工种地和倒腾山货是不合适了,朱开山选择了另两条路。传文以前主要在家里管事,这次发挥他的管理才能,让他开了个山东菜馆,饭庄子,让传文负责。传杰以前是在春和盛,有经营头脑,让他开了个货栈,负责跑马帮。传武还是在队伍里。
想想其实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就如同我们说改行是一回事。一个人一辈子可能不止干一种工作,可能会换工作,甚至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行业。当然了,你以前的工作经历,积累下来的很多东西,对于你以后换新的工作肯定是有帮助的。传文以前在家里边组织长工们干活,操持那么一个大的家业,他的管理能力肯定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为以后他开这个山东菜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开菜馆毕竟和在家种地不同。还有很多新东西要学。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和挤兑,传文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发了两道新菜品,一个是老朱家牛肉,另一个是爆炒活鸡。另外到了冬天,又开发了很多种类的火锅。
传杰原来在站柜的时候学了很多经营方面的东西,看货、收获、砍价他都没问题。但是开货栈跑马帮除了必须有经营方面的本事以外,还必须会摆平路上的很多事情。在路上最主要的是对付两种人,一种是沿途开客栈的,另一种就是土匪。很多时候,开客栈的是通过软的方法来勒索,而土匪干脆是明抢了。如何能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减少货物的损失,这里边学问大了。
说到改行,我自己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通信行业可能干不了一辈子,以后干什么去呢,自己能干成什么呢。还是得多动动脑子,多想想。
朱开山在哈尔滨的第二次创业,让哈尔滨的山东人都为之精神一振。大大提高了山东人在哈尔滨商业圈的地位。但是在哈尔滨还有一群以潘五爷为首的热河商人。他们是这里原来的霸主。现在朱开山来了,挑战了霸主的地位。两家之间必然又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
七、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朱开山在哈尔滨开了个山东菜馆,又开了个货栈跑马帮。这就触动了同在一条街面上做生意的热河人潘五爷的利益。潘五爷发誓要整垮朱开山。两个人你来我往,争斗了好几次,虽然朱开山也受了不少损失,也被骗过,但是总的来说没有伤筋动骨,他的生意照样红火。最终潘五爷提出和朱开山打赌,两家同时去办一趟药材,谁家先把货办回来,谁家获胜。输的那家从此退出哈尔滨。
要办成这样的药材,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需要有政府的批文,第二就是确保路上的安全,防止土匪的抢劫。潘五爷在哈尔滨经营多年,跟官府多有联系,他可以搞来这个批文。而朱开山家也是可以搞来这个批文的,靠的是传武。传武先是在保安军里当连长,后来被郭松龄看重当上了卫队长。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传武又被张学良看上,给张学良当警卫副官。朱开山通过传武,在张学良的关照下拿到了那个批文。现在第一个问题都解决了,关键就是路上的安全问题了。
潘五爷和绰号“天外天”的土匪头子有联系,他买通了天外天,让他们去抢劫老朱家的马帮。而朱开山呢,这些年他也积累下一幅人脉,就是和二龙山的土匪头子“震三江”。
说来也巧,老朱家两次救过震三江的命。第一次是震三江抢劫了一个俄罗斯商人,被抓获带回哈尔滨的时候,正好警察要去山东菜馆吃饭。朱开山结识了震三江并且热情的招待了他。朱开山自己当年曾经闹过义和团,也算是有一身豪气。他对于杀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是很敬佩的。震三江把埋东西的地点告诉朱开山,本来是为了报答他的招待之恩。而朱开山用这些东西把震三江赎了出来。
第二次是传武救的震三江。阴差阳错,当年跟随传武私奔的鲜儿,在和传武失散以后嫁给了震三江成了二龙山的二当家的。震三江第二次被捕以后,鲜儿下山解救震三江,传武听说以后冒充警察从监狱里把震三江解救出来。
两次救命之恩,第一次是由于朱开山的侠肝义胆,第二次是由于朱传武对鲜儿的情深意切。用震三江自己的话说:“以后我震三江的绺子就是他老朱家的了!”。
从此,二龙山就开始为老朱家马帮保驾护航,同时专门抢劫潘五爷的马帮。这一次考虑到事情重大,震三江亲自带人为传杰带领的马帮保驾。途中果然遇到天外天人马的偷袭。要不是鲜儿带人及时赶到,整个马帮就都完了。经过一场混战,传杰带着马帮终于脱离了危险,而震三江也在这次冲突中被天外天的人打死了。
事情的发展并没有结束,天外天由于和震三江火并造成了自己巨大的伤亡,既没有抢到老朱家的马帮,又得罪了二龙山,以后自己也不能在这一带混了。天外天就把这一肚子的气都撒到潘五爷的马帮上了。等到第二天潘五爷的马帮路过的时候,天外天不仅抢劫了马帮,就连带队的潘五爷的儿子也给打死了。这下潘五爷不仅仅输掉了赌注,连儿子的命也搭进去了。
朱开山没有落井下石,他事后到潘五爷的家里慰问并表示赌赛不算数了,大家在一起共同发展。这次,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中遇到的对手被彻底荡平了。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平时多做善事,对自己是有好处的。现在你帮助了别人,以后别人也有可能帮助你。帮别人就是帮自己。
八、山河煤矿
在朱家三兄弟里边,传杰还是很有眼光的。他常年跑马帮,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的比较多,眼光也相对长远。传杰在朋友邵景的帮助下提出要开发山河煤矿,向实业进军。
但是朱开山对搞煤矿是有保留意见的,父子两个为这个事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朱开山的主要想法是求稳。他觉得这个家业发展到现在不容易,自己年纪也大了,他准备稳稳当当的过后半生,把这个家业传给孩子们。而传杰年纪轻轻,血气方刚,不满足现状。他认为现在是工业时代了,煤炭非常重要。以前家里搞种植,搞商贸,现在应该进军实业了。其实朱开山还有一层隐忧,那就是他总觉得在东北这个地方,中国和日本早晚有一仗。如果中日关系一旦恶化,煤矿肯定保不住。
朱开山终于没有拧过儿子,山河煤矿开业了。煤矿成立了董事会,朱开山是总经理,传杰和邵景是副总经理。
朱开山以前做事情更多的是靠以心换心,说到底是情义层面上的东西。传杰开办煤矿以后,想到的是如何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在这个问题上父子两个又有了分歧。朱开山总是通过喝酒,吃饭等方法笼络工人的心,想通过这个方法让工人更好的工作。传杰的策略是把经济收入和劳动效率挂钩,让工人们自觉的去提高生产效率。他把以小队为单位的工作量核算改成以人为单位的核算。他通过统计,制订了一个起点即每人每天出煤两千斤。这个标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完成。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每天工钱一块大洋。如果再多增加每一百斤煤,就多付给两毛钱。这样工人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传杰还张罗着买新式卷扬机,以前都是靠人力和推车来运输煤炭,有了卷扬机煤炭的运输速度和效率都会大大的提高。
在开煤矿的问题上,虽然父子两个有过一些分歧,但是毕竟还是很好的解决了。父子两个在山河煤矿的经营管理上配合的很好。但是这也触动了老大传文的利益。
目前家里的分工是老大负责菜馆和货栈,老三负责煤矿。老大刚开始对煤矿没兴趣,坚决反对投资煤矿。但是后来看到煤矿发展了,利润相当可观,他又想掺和。他总是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长子,当年为这个家的发展贡献的很多,现在偏偏让三弟管着煤矿,而且他又总觉得父母倾向三弟,对自己越来越冷淡。这一切都让他萌生了不满。
再坚固的堡垒也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传文对父亲和三弟的越来越多的不满,买下了山河矿的隐患。
九、国运即是家运
山河煤矿从一开始就成为日本人的眼中钉。日本在东北有满铁株式会社。当初日本人取得了南满铁路的筑路权,铁路建起来了归满铁负责管理,铁路的运费由日本人定,铁路沿线还允许日本人驻兵。后来日本通过日俄战争,驱逐沙俄在北满的势力,日本兵也开始在北满驻扎。山河煤矿的煤炭正是通过满铁安排的车皮往外运输的。
正在虎视眈眈盯着山河煤矿的是日本森田物产株式会社的总裁森田大介。他和朱开山之间展开了一场矿山争夺战。
森田先是让满铁驻扎在铁路沿线的军队阻止以所谓军事演习的名义阻止山河煤矿的运煤列车开出。日本人通过这个军事演习,步步进逼,主要是为了试探东北军的反应。张学良决定针锋相对,他命令传武带部队和日本人展开对峙。最终日本人撤兵了。
森田看来硬的不行,就想通过其他的软办法来慢慢蚕食山河煤矿。朱开山早年救过叫作龟田一郎的日本人的命,是他的恩人。一郎认朱开山为义父。此时这个一郎正在天津做生意,和朱家多有来往。森田就趁着山河煤矿购买新机器需要大笔资金的时候,以龟田一郎的名义入股山河煤矿。当时一郎占有了山河矿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接下来,森田又通过削减运输车皮、太高运输价格的手段让山河矿的经营陷入困境。如此一来很多小股东就吃不消了,纷纷要求退股。一郎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继续增持山河煤矿的股份,终于使得他自己持有的股份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成为控股股东。
在一郎入股山河煤矿并且不断增持股份的过程中,朱开山就开始怀疑一郎的资金来源有问题。他派传文去天津调查一郎的资金来源情况。传文在受到日本人生命威胁的情况下向家里传递了假的信息,说一郎的资金来源没问题。同时在日本人的“开导”下,传文自己心底的私心又膨胀了。他想能通过日本人使得自己也能在山河煤矿有一席之地,这也是他自己求之不得的。
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和自己家庭内部出现的裂痕,朱开山急火攻心病倒了。最终一郎想起当年朱家对自己的救命之恩幡然悔悟,拿出了证据提供给朱开山。朱开山想通过法律的手段包住自家的煤矿。
正当法庭开始审判朱开山诉森田物产非法入股山河煤矿一案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十、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法院正式宣判森田物产株式会社败诉。正在法官宣读判决书的时候,日本人军队火已经开始进攻哈尔滨了,在法庭里就可以听到外边的炮声。森田大笑到:“听到外边的炮声了吗,这就是对你们最好的宣判!”中国法官不为所动,坚持宣读完判决书。
这个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是悲壮的。传武在抵抗日本人的进攻中牺牲。就在日本人进城的那天,传杰的妻子玉书生了一个孩子。这样一个情节是很多电视剧里常用的。当现在的人在经历着巨大的磨难的时候,有一个新生儿诞生了。他给这个家里带来了希望,让人知道这个家庭后继有人。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全景沦陷,朱开山告别了关东,待着自己的妻子和三个儿媳妇返回山东老家。
朱开山一生为之奋斗的心血也随之付诸东流。
人从哪里来,最终还要回哪里去。但是他为之奋斗一生所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不会消亡,会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