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寺碑楼
2009-12-15 22:21阅读:718
一连三个月都来山西运城,昨天冒着风雪来到运城,还好这里一直很旱,过了中条山大雪变小雪。
抑制不住溜达的冲动,赶在寒流到来之前今天用大巴+出租车的方式到运城的绛县飞快的转了一圈!
第一站是乔寺碑楼,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为功德碑楼,单体建筑,平面长方形,碑楼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约高15米。楼身六间,单檐歇山顶。正面五碑室七通碑,序由乙未科探花乔晋芳撰,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均为仿木斗栱砖雕,三踩单翘,龙形耍头,有椽飞,并雕有人物、花卉。(以上来自百度)
座大巴出来溜达有点不太习惯,下了车徒步约一公里远远的看到了那座碑楼。
X
一位老大爷座在文保碑的旁边

惊叹!全石建筑,精美的雕花与构件,全部都是石头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我一直以为是个石头牌楼呢,原来是放石牌!

太美了!石头能做的这么漂亮!

虽然有少许损坏,但整体还是保护的相当完好!可能因为是这个村子整体的“荣誉”吧所以在文革中得以保存

我想不出什么词汇表达当时的感觉,太美了,惊叹,太酷了!

在旁边叉路口上有一个石头狮子,从外形上看应当与碑楼是同时期的,清代中期!

因为后面还有许多安排,最后我是恋恋不舍,三步一回头的离开!
下面是听到的故事,关于乔寺碑楼周家的故事。
乔寺流传了一百年的周禄在'发财一豌茶,倒灶一匹马'的故事。
且说嘉庆末年,以白莲教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华北有一支叫小阎王的义军与清军交战。阎军占领一城[不详],城中人皆已散去,惟一名叫周禄在小名周万忠的卖茶人出城不及,急中生智。
等小阎王讯问周时,周答:“小的为迎接大王,专门烧茶镐赏义军。”小阎王看他可靠,临走时将军中金银细软藏于周卖茶的井中,并委托周看管,声言他日胜利后对开,不久小阎王军败。周禄在闻阎军兵败后,将藏于井中的金银打捞上来,日夜兼程,赶回老家乔寺,据说押着财宝的马车队进了乔寺村,
尾巴还在柳泉。
还有一说.周禄在得到意外之财后,开始寻找定居之地。走遍华北,终于找到了四个城门洞都流水,三面荷花一面柳的地方,有高人对他说,只有这地方“宜居”。周禄在到乔寺后,置田买地,大兴土木,建起了占乔寺一半面积的周家大院,并以此金为本,北上经商,从乔寺到北京,周家人主的是自己的店,吃的是自己的饭。
这是周家最兴旺之时,周禄在经商发达之后,特别在京城结交达官贵人,按现在买官的说法,捐了个资政大夫,步入了晋商名流。与此同时,其内侄乔晋芳参加殿试,高中探花,被称为“两千里地无双士,三百年来第一人”,更使得乔寺周家和横水乔家名声远扬。
致富发家的周禄在不忘乡里,济贫帮困,带动了乔寺及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堪称一代名绅。道光十七年,周禄在病逝,村民感其德,在村口为其建起功德碑楼,探花乔晋芳亲自撰文作序。乔寺碑楼之大,之字,之文,之雕都堪称绝世。
周禄在去世后,其二代经商已大不如前,但挥霍享乐却出了名,一直到咸丰同治年间,连西太后慈禧都称“周家富可敌国”。民间还有西太后与周老太结拜干姐妹之说,但没过多久周家就败落了。
据说,到同治年间,周家购进了一匹宝马,而天下只有一对,另一匹在皇室。于是,国舅爷(同治帝大舅哥)奉旨私访寻马,等国舅爷来到乔寺寻到宝马提出要买后,财大气粗的周二世竟口出狂言:“你有多少钱?我还想买另一匹”。国酒爷回奏圣上,同治大怒,派人将周二世押进京城。周二世毫不惧色,坐上囚车,还让家人派四匹骡马拉上乔寺的水,一直到死,周二世喝的都是乔寺水。当然宝马被皇室强占了。这就是倒灶一匹马的故事。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