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何为:浓墨,润墨,淡墨,枯墨?(中涛注:这是博友通过私信提出的问题,而非模拟提问。)
(图:徐渭草书,大量枯笔)
答:其实还可再加上一个名词:焦墨。对于上述名词的解释,如果我们上网探索一下,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大谈这些所谓“墨法”的艺术属性,都往高大上了讲,甚至讲得玄而又玄。如果我今天再这么讲,就没有必要写这篇问答文章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更愿意从墨与水调和比例、墨与纸张融合后所显现效果的物理属性这个角度来谈。
对于上述名词,即:焦墨、浓墨、润墨、淡墨、枯墨,都是指毛笔蘸墨之后,在宣纸上所体现出的不同效果。而要呈现这些效果,主要因素是就墨与水调和的比例不同,次要因素是纸张的吸墨性不同。就如计算机的硬、软件一样,今天我们主要是从“硬件”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不涉及“软件”问题。
我们一个名词一外名词来谈。
焦墨,就是看上去都“烧焦”的字迹效果。效果呈见方式:墨汁不加水,直接在宣纸上写,一般都会出现这种效果。不明显?找张元书纸(比毛边纸更厚,颜色更重的那种)试试,效果立显。
浓墨与淡墨,“浓墨”与“淡墨”是一组相对应的名词。这个墨多少才算浓?多少才算淡?没有统一的标准,二者是相对的。反正是墨色比较厚重,就算是浓墨。墨色比较浅淡,就算是淡墨。效果呈见方式:墨汁加少量水,往宣纸写,即为浓墨。再加更多更多水,则为淡墨。也可用已蘸有墨的毛笔再蘸点清水,然后往纸上一写,淡墨效果立即出来。
润墨,就是让书写的字迹笔画,在纸面上有渗化
(图:徐渭草书,大量枯笔)
答:其实还可再加上一个名词:焦墨。对于上述名词的解释,如果我们上网探索一下,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大谈这些所谓“墨法”的艺术属性,都往高大上了讲,甚至讲得玄而又玄。如果我今天再这么讲,就没有必要写这篇问答文章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更愿意从墨与水调和比例、墨与纸张融合后所显现效果的物理属性这个角度来谈。
对于上述名词,即:焦墨、浓墨、润墨、淡墨、枯墨,都是指毛笔蘸墨之后,在宣纸上所体现出的不同效果。而要呈现这些效果,主要因素是就墨与水调和的比例不同,次要因素是纸张的吸墨性不同。就如计算机的硬、软件一样,今天我们主要是从“硬件”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不涉及“软件”问题。
我们一个名词一外名词来谈。
焦墨,就是看上去都“烧焦”的字迹效果。效果呈见方式:墨汁不加水,直接在宣纸上写,一般都会出现这种效果。不明显?找张元书纸(比毛边纸更厚,颜色更重的那种)试试,效果立显。
浓墨与淡墨,“浓墨”与“淡墨”是一组相对应的名词。这个墨多少才算浓?多少才算淡?没有统一的标准,二者是相对的。反正是墨色比较厚重,就算是浓墨。墨色比较浅淡,就算是淡墨。效果呈见方式:墨汁加少量水,往宣纸写,即为浓墨。再加更多更多水,则为淡墨。也可用已蘸有墨的毛笔再蘸点清水,然后往纸上一写,淡墨效果立即出来。
润墨,就是让书写的字迹笔画,在纸面上有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