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2025-04-07 19:40阅读:107

建阳著名的历史名人‌除了理学家朱熹,再就是宋慈了。著名的大宋提刑官宋慈墓葬就在他的家乡,建阳市崇雒乡,这里建了宋慈纪念园。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宋慈(1186—1249),世界法医学鼻祖,他自幼受学于父,后相继受学于朱熹弟子吴稚、名儒真德秀等。嘉定十年(1217年)中乙科进士。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宋慈墓于1953年考古发现,1957年开始到2018年有了四次修缮。于1961年被福建省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宋慈官路一路顺畅,从赣州信丰主簿开始,因镇压南安军峒民起义及抚定汀州兵变,受举荐知长汀县。后历提点广东、江西、广西等地刑狱。 在地方廉政爱民,执法严明,听讼清明,决事果断;制定办案规约,清整积案,理清曲直,雪冤禁暴。又整顿盐运;赈灾济困,实行“济粜法”,接济饥民。 累官广东经略安抚使、知广州,加焕章阁直学士。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宋慈纪念园目前占地134亩,建设面积12亩,包括宋慈墓一座、崇雒知青亭一座、纪念园牌坊一座,纪念亭一座,全木质仿宋宋慈纪念馆一座,休闲凉亭一座、莲花池一个。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宋慈出身于一个有根基的家族。宋慈的十世祖宋咸,北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曾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为官。宋咸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写过很多书,晚年在建阳创办“霄峰书院”;宋慈的六世祖宋翔也曾考中进士,在临安、湖南为官;宋慈的父亲宋巩,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进士,曾任广州节度使推官。宋慈在广州任上去世后,归葬于建阳。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他是自小研读程朱理学,考科举中进士的学霸,后来却以法医成就闻名于世。他在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是著名的法官、法医和刑侦专家,但是除了《洗冤集录》,他几乎一个字都没有留下。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1247年《洗冤集录》一写出来,宋理宗就亲自下旨将这本书颁行天下,要求所有官员认真研读。1249年宋慈去世,宋理宗还追赠他为朝议大夫,并亲笔给他的墓题字。但和宋慈同一时代的官员,从来没有一个人在诗词、文章中提到过南宋有这么一位学识惊人、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就连给宋慈写墓志铭的刘克庄,也只说他是一个正直、务实的好官,“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宋慈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缔造了中国传统法医学。而且这一门学问经受住了时间的冲刷,在他去世之后的600多年中,渐渐被世人认可。这是中国传统法医学的光荣。今天的中国人谈到宋慈、谈到传统法医学,往往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真实的宋慈,是一个另类的、孤独的天才;而真实的中国传统法医学虽然诞生较早,但并非显学,也罕有荣誉和光环。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离开建阳,来到武夷山,参观这里的遇林亭窑址。这是福建宋元时期以生产黑釉瓷为主的一处重要民间窑场。1961年,遇林亭窑址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遇林亭窑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窑遗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作为古代以烧造茶具为主的窑场,其与武夷山悠久的植茶历史紧密相连,构成了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内涵。其生产的黑釉茶具与武夷山茶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陈列馆内的黑釉茶盏。遇林亭窑址在宋代烧制当时风行全国的斗茶用具——黑釉盏(碗),同时也兼烧一些日用青釉瓷器。宋代饮茶习俗斗茶,因茶色白,故以黑盏斗试最佳,形成了全国上下对黑盏的青睬。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作为早期发现的古窑址,它提供了古代陶瓷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其黑釉瓷和金银彩绘瓷盏的发现,为“金彩天目”找到了原产地,展示了独特的装饰技法和文化意义,是研究宋代茶文化与制瓷艺术的珍贵遗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于20世纪50年代文物考古调查中发现。分布范围较大,大约在两千米的地段内,比较集中的有六个地点,分属不同的六个山头。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发掘面积3317.5 平方米,揭露窑炉遗迹2处(1号窑、2号窑)和1处作坊遗迹。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考古出来的陶洗池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制陶艺人雕像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古窑场为建窑系重要遗址之一,始建于北宋,考古发掘揭示了这座尘封近千年的古窑场的真实面貌。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小溪上的宋代古桥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作坊区位于两条溪涧交汇处,地势相对低缓开阔。西南远溪一侧逐级而上,延伸至山丘坡地的窑炉区段,使制坯与装烧的工艺流程连为一体,体现了总体布局的严谨。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1号窑炉长73.2米,半地穴平焰斜面龙窑,是以烧造青瓷器为主,黑釉瓷器为辅的窑炉。长窑炉出土标本较多,其中黑釉瓷器占95%以上,青瓷器较少。黑釉瓷中兔毫纹器物占相当部分。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1号窑在使用一段时期之后,又有改建过程。火膛部分经二次改建,残存有内、中、外三层窑墙,中部和尾部各有一个出烟室。其中前出烟室是在将长窑炉改成短窑炉、后出烟室弃而不用之后再设置的。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考古发掘的两座窑炉保存相当完好,特别是窑头、窑尾部分都未遭受太大的破坏,对于研究龙窑窑炉结构是难得的实物资料。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来到遇林亭陶坊,这里有遇林叠瀑。作坊区揭露的遗迹较丰富,包括工作平台、石构护基、墙基、淘洗池、道路、水井、灰坑、排水沟等,反映遇林亭窑场较为完整的制瓷工艺流程。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参观的游客甚多。
[转载]春游华东03:建阳宋慈墓园·武夷山遇林亭窑址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