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新书《天上大风》出版。
2011-08-07 10:53阅读:4,030
东西茫茫,日月其上,万里之行,惟有大风。
X
“天上大风”与“悲欣交集”。一副是弘一大师的字,一副是良宽禅师的字。
弘一大师在中国,在俗时才艺卓越,出家后是律宗的祖师,为近代学人之典范。
良宽禅师在日本,和一休宗纯禅师齐名。若一休禅师代表了智慧,良宽禅师则代表着德行。
川端康成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曾于获奖讲演中特意提起良宽禅师和其《绝命诗》:“秋叶春花野杜鹃,安留他物在人间。”他讲的是“日本的美”和美的精神传统。他认为良宽禅师朴直无为的一生,良宽禅师的书法和诗歌,便是这种美的精神的呈示者。
丰子恺在讲演《我与弘一法师》中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因为“弘一法师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所以,弘一大师最终选择了“灵魂生活”。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这两位前辈的行者,我本是在不同时期看到有关他们的诗歌和生平事迹。然而自从见了之后,居然一并忘不去了,开始从内心里深深地仰慕着。甚至,基于弘一大师和“悲欣交集”四字,一年多前,我遵循弘一大师的足迹,行游了五省四十余地,陆续在一些大学做了《遵循弘一大师之路》的讲演。基于良宽禅师的“天上大风”四字,我也在五年间终于完稿了一本半自传体小说,并直接借用“天上大风”四写作为了新书的名字和封面。
有的时候,我想这或是一种冥冥之中的因缘吧。一切的际遇早有定数,惟可身体力行的感知,言语不能表达万一。他们之于我的美好价值,在于树立了一个真我的典范,一颗纯净无暇的心。使我可以鉴往知来,也使我更加坚定自己的行者信念,不断成就全新的自己。而我自己所能给予这个世界的,也无非是这样罢了。
十年以前,当我觉察到人的生老病死的循环性,没有明晰的价值,却还似必须要这样生活下去时。我决定离开成长的地方,将梦想寄托于流浪远方,探索另一个可能存在的世界,找寻自我。后来在我知会自己必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又该去做些什么时,为了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我又几乎为此付出了所有的心力。
在把改了五年时间300页手稿写就的小说书稿交给出版社编辑时,她忽然问《天上大风》的名字和你的小说内容有什么直接联系呢?我说天上大风来去没有踪影,也莫可名状,它们之间只存在心灵意象上的通感。这本书虽是写了一个少年诗人追寻生命意义的流浪故事。但我深信,它又应是有着公共的意义的。人类天生有一种对自由、真我的追求和渴望,然而当处身于繁杂的世事中,这种本能又常常被忘记了。如今,我只是期望抛开多余的商业标签,借助一本写作真实人生的书,提供一面找寻自我的镜子,分享给所有将追求“自由”和“真我”的人们!
行者于北京
2011年8月6日
《天上大风》封面+内封
![[行者]新书《天上大风》出版。 [行者]新书《天上大风》出版。](http://s7.sinaimg.cn/bmiddle/45e044a8ta9d6e6067d46&690)
书名:《天上大风》
定价:
28.00元
书号:
978-7-5086-2914-8/I·235
作者:行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天上大风》卷首语:
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
——行者
《天上大风》[序文]一
行者:孤独里呈大气
素黑 香港心性治疗师、作家
2008年,认识了行者。那年,他23,我39。
我们都曾放下一切出走,那年,他16,我28。
他没有长大,我没有长大,可我们在成长。
认识至今,他一直在浪流,追随内心的呼唤,把最珍贵的青春押上去。
出走是他和我修行、出家和安家的共同点。他说:“心安处便是家,外逐无非更替。”我说:“离家不过是回家,哪里感到安心,哪里就是家,流动好,停留好,无须执着。”
他曾跟我分享他出走的点滴:“在石家庄的一个农村,白天打发时间,晚上坐在村外的田地里看星星,思想宇宙,人生,个体,社会,历史的关系。没有答案……早期的流浪曾把自己绑在树上睡觉,在东莞走去深圳的路上基本都在附近村民的坟墓边借宿过夜,在无人区和沼泽地几乎绝命,遇到一个酿香水的人,还曾借宿一户农家帮他们一起接生小猪。种种事迹,其实生活和野人无异,若无食物随缘而取,若无住处有安全的地方便睡。”
以手代枕,踏遍天涯,以浪流的方式历验生命,保存童真。我羡慕行者,男人独行总比女人方便和自由。我常想,假如我是男人,我不会是个作家。
那年,行者用一首歌的最后一个字,决定了要出走的城市,就这样走了很多年。类似的出走方式,似曾相识。20年前,我和Y在早餐桌上,轮流说出两个字的地方名,最后选了最喜欢的名字便出发,穿过超越时空的树洞,发现别有天地的破码头。18年前,我带了照相机,跟面前的C说:给我一个脑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地方名吧。他说了,我欣然出发,发现安睡半山的墓地,拍了很多安魂的照片。14年前,心里跳出英文字母B,于是选择开往英国南部海边小镇Brighton的公交车,经历了前半生最重要的改变。
行者是我的心灵挚友。跟我靠近的心灵挚友,大概都拥有两个特点:一,跟尺八有缘,二,还散发着童真,没长大地成长着。行者有次笑我看来像二十多岁的女孩,我确实觉得自己越来越年轻,已回到19,大概还要退到9。他说自己在成长,却在人群的社会里丝毫不懂人情世故:“说自己年轻,可现在已经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还有许多时间可以浪费和挥霍的少年。但这颗童真的心是天性,学多久怕也是难以忘却的,忘形时总不免有小孩子的一面。”
2010年他当国学杂志的编辑,替我做了一次深度专访,两个小孩一起深谈关于修行、尺八、孤独和爱欲的人间事。他最后引用了《无量寿经》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嗯,不正也是素黑式的自爱信仰吗?我们平时不多话,能交心,正因为我们都深切地明白尊重安静和孤独的神圣。
大概行者和我都一样,深感说话和文字太虚弱,无法表达出走的宽度和空静。要用文字把半生经历记下来是艰巨和孤独的工程。他花了五年时间写成这本半自传小说,大概也是不得不停笔,不然没完没了无法对自己交待,反正浪流的路还在一直走下去。而我却还没开始写,只想靠近更单纯的音乐。文字就是思想,思想难免太复杂,纯粹一点可以吗?可以的,于是,我们更多是分享尺八和古琴。在国内,行者是我认识的尺八朋友中,最单纯地爱护和尊重尺八的人,吹完尺八会微笑,心满满的样子。第一次见面,在北京,他带了尺八来,我们几乎没说其它,反正什么都不够重要,我干脆给他吹我的长管黑尺八,他也用他的松韵尺八吹了一曲《虚铃》给我听。我们还即兴交融了一阵子,单纯得像两棵竹子的相遇,遗忘时间、遗忘地方、遗忘对方,遗忘自己,只剩下竹子和声音的共振。因为尺八的纯粹,因为我们愿意保存尺八的纯粹,我们变得更纯粹。
他常说:“我想回到山里去。”属于原始,跟城市无关,难得单纯的幽人,活在这个复杂的世代,确实有点不思议的时空错置。一心只想着修行、出家和中华传统文化。他偶尔有传诗集给我看,有传尺八音乐给我听,还说也许以后可以教我一直想学的古琴。雖然宁愿远离人群,对世俗人情并不关心,但异于一般粗心自我、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行者待人接物温暖和细心。少说话,多用心,懂得照顾朋友。怕我人在异乡又是迷路狂,他会确保我安全回旅馆才离开;下雨了,他会在电话温柔地叮嘱我要打伞,小心认路。
我笨手笨脚时,他会在旁替我照顾好尺八。对这个超现实的年轻人,暗里我一直怀着心愿:希望他能好好保护自己的单纯,希望大家别只把眼睛放在他干净的外表和传奇的故事,正如也别把关注放在我的黑上一样,我们不过在诚实地活着,分享生命的单纯和美好。我们都需要私密的空间,跟安静在一起。可是,我和他一定程度都活在被标签的媒体世界里。某次我们感慨媒体文化的浮躁,他说:“我不大喜欢标签和定义,因为城市中一切都很快,忽略一个人很容易,认识一个人也很容易,但是认识对一件事情和一个人很难。我希望这样表达自己:我是一个吃喝拉撒的人,从生到死扬起又落下的灰尘,和任何人都一样。只有在修养自心的时候,我才认为自己是一个衣食住行的人类,一个且行且歌的行者。”
进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行者要分享的,是他对生命、理想和单纯的敬爱,而不是他的个人标签。他的传奇,来自一股属于生命的,超越年龄、性别、思想、国度的干净能量,属于出走的勇气和修行的谦逊。别人也许看他很自我,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我看到的行者,却是在小我里怀大气。一直记着他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没必要担忧现在,放眼看现在不过是几十年人生其中一小步,这样也过不去的话怎能走下去?该来的自会来,先做自己随性想做的事。”
孤独乐活并不难,胸怀大气却不易,需要单纯的心,边修边行。行者的修行人生,孤独里呈大气。
《天上大风》[序文]二
天地行者,自在人生
春树 作家、美国《TIME》封面人物
(略)
地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6720544/
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5e044a80100qlc7.html?vt=4
他不会在城市中待很久的,早晚都会离开。
比尔·波特
美国作家、翻译家、汉学家
他的传奇,来自一股属于生命的,超越年龄、性别、思想、国度的干净能量。
素黑
香港心性治疗师、作家
他野性未驯,颠覆了我关于真正生命和生活的概念。他的故事不应该由我来写,应该出现在他自己的书中。最可贵的就是他独立自由的人格和理想主义者的纯粹。
春树作家、诗人、美国《TIME》封面人物
生命中最自由、最未知、最不可复制的一段经历,而这种经历叫做流浪。《天上大风》,流浪者的歌。
刘航《旅游卫视》总制片人
行者是个神奇的存在。他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更新自己,于是也不断地成就自己。在这样的世上,有这样的存在,真好。
余志海
“多背一公斤”创始人
认识行者已经有几年,最欣赏的是他的质地纯粹。虽然我们的道路各异,但我相信都将抵达。早晚而已。
小鹏 旅行作家、《背包十年》作者
《天上大风》引言:
一切的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当我在仰望长天的时候,都在大风里面,随生随灭,风过如梦……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