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联盟部分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4-12-1716:56发布于:广东省
2024-12-21 09:07阅读:
湖北省云学联盟部分重点高中2025届高三12月联考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科学精神是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继承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思想遗产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的积淀,体现着科学的哲学和文化意蕴。
科学精神首先是一种理性信念。理性信念表现为对理智的崇尚。崇尚理智,就会强调对任何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认真求证:就是要通过智力的迂回求索找到比直观所见更多更本质的东西,以便更深入地把握变动不居的现象。但是理性信念并不能直接使人们轻易地认识自然规律,真正能够促进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的,是近现代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即实证方法。正是有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人们才有可能辨别关于世界本原的众多猜测究竟哪个更符合事实真相,而数学则为人们提供了这些知识更为精确的形式。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首先,批判态度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任何科学理论和科学假说都要经受反复检验,通过批判旧的理论使其得到修正甚至完全用新的理论取而代之。其次,批判态度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科学理论经受批判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证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再次,批判态度是科学真理客观性的保障。任何人、任何利益群体想违背客观性原则搞伪科学,都要受到严厉批判。可是,批判不是完全否定,如日心说取代地心说,直到牛顿力学提出后才算完成。有时新和旧也是相对的,旧的理论也可以为新的理论所包容,如经典物理学就可以视为现代物理学的宏观近似。正是在开放地面对一切可能的批评与质疑的过程中,科学变得愈发成熟。当科学所秉持的批判态度延伸到科学外部之时,意味着科学同样要坦然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反思和质疑,并带来认识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这对于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非常有益。
批判和反驳之所以成为重要的科学理念和常态,关键在于对科学可错性的认定。波普尔强调:科学是一门可错的学问,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科学发展遵循试错模式。所谓试错模式,其基本路径是通过实验,正视错误、发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再通过新的实验,不断向前推进。科学所追求的正是不断试错而向真理逐渐逼近的过程。
(选编自刘大椿《论科学精神》)
材料二:
平日里,我们称赞某个东西的时候,经常说这个东西“很科学”,在这样的语境中,科学当然被假定等于正确。但是只要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就知道科学不等于正确。
因为科学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进步的时候肯定就把前面的东西否定了,前面那些被否定了的东西,今天往往被认为不正确。比如,我们以前认为地球在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转,后来我们知道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再往后我们又知道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还知道地球绕日运行也不是圆周运动而是一个极圆,再后来我们又知道椭圆也不是精确的极圆,它还有很多摄动,如此等等。
由于科学还在发展,所以谁也不能保证今天的科学结论就是对客观世界的终极描述,任何一个有理性的人都知道这不是终级描述。以后科学还要再发展,从未来的结论来看,我们今天的认识就不正确了,或者退化为一个特例——比如牛顿力学退化为相对论效应非常小的情况下的特例等等。旧的结论总是被新的结论取代,那么那些被取代的结论,它们是不是还称得上科学呢?
对于“科学不等于正确”的观点,曾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驳。其中一种反驳的路径是,要求把被今天的科学结论取代了的部分从科学中拿出去,所以说托勒密的天文学现在就不是科学,因为它不正确。但是如果遵循这种路径,那么哥白尼也不正确,也不是科学,牛顿也不正确,也不是科学。为了保证自己逻辑自治,一旦宣称托勒密不是科学,你就必然宣称哥白尼、牛顿、开普勒、伽利略等等都不是科学——只要有一点今天认为不正确的地方,它就不是科学。那么科学还剩下什么?只剩下爱因斯坦勉强站在那里。但是谁知道呢,说不定哪天又有一个新发现,爱因斯坦又不正确了,那么他又会被从科学殿堂里踢出去。
要是这样的话,科学就将不再拥有它自身的历史,只存在于当下这一瞬,此前一秒钟的都不是科学,这样的话就整个否定了科学自身的历史。所以这个路径是走不通的。
我们当然要承认以前的东西是科学,判断一个东西是不是科学,主要不是看它的结论正确与否,而是看它所采用的方法和它在当时所能得到的验证。因此被我们放弃了的理论和结论仍然是科学,它们的科学资格不能被剥夺。
(选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性信念崇尚理智,鼓励人们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以便更深入地把握事物本质的东西。
B.科学精神包含科学理念和科学传统,具体内涵包括反对将理论神圣化、提倡理论创新、保障真理客观性。
C.要想破除科学的神话、减少科学的独断性,还需要接受来自科学之外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批判。
D.在作者看来,被放弃了的理论和结论仍然是科学,即便它们不正确,但它们的科学资格不能被剥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理性信念使人们认识到自然规律;而实证方法,即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使人们获得可靠的自然知识。
B.科学理论需要经受批判和反驳使自己的逻辑更严密,实验数据更精确,进而不断打破成见、推陈出新。
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使得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念被打破,可见,今天的科学结论不一定是终极描述。
D.牛顿力学退化成相对论效应非常小的情况下的特例,由此可知,伴随科学发展,很多旧结论会被新结论取代。
3.下面所给的示例中不属于材料一所说的“试错模式”的一项是(3分)
A.巴斯德通过“鹅颈烧瓶实验”提出生物只能源于生物的“生生论”;而之前,“自生论”一直统治微生物学。
B.卢瑟福预测“原子核里很可能存在中性粒子”,查德威克用云室测定出和质子质量一样且不带电荷的中子。
C.传统燃素说盛行之时,拉瓦锡通过金属煅烧实验以及精确的定量实验,提出了物质燃烧的氧化学说。
D.马克思、恩格斯在实践中批判古典经济学诸方面的缺陷,继承其优秀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以《石钟山记》为例,简要分析苏轼身上所具有的科学精神。(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千零一次月落(节选)
孙频
黄河走到这里,被旁边杀出来的湫水河一头撞上,河滩中长出了无数大碛[1],形成了威震黄河的大同碛,石城[2]就在对岸。和陆路不同,河路水底变化无常,闯碛的时候必须请老艄,若是闯大碛,就得请当地最有名的老艄。遥想当年爷爷便是,从包头到碛口的六百里水路上,有二十多架大碛飒,爷爷都能一一闯过,从未失手。此外,他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过年时整条街上的对联都出自他之手,这显得他和其他老艄不一样,也更受人尊敬。
我小时候,爷爷视我若珍宝,只差拿根绳挂在裤腰。不闯碛口,爷爷经常摆着船带我过黄河,去对岸的石城看望张春繁,喝点小酒。每逢石城赶集唱戏,他还会邀请我和爷爷过去,在他家的窑洞里住几天。
但爷爷最后还是在一次闯碛时丢了性命,船翻了,他护送的那一船贵重货物也被河水冲走了。因为老艄都死了,主家便也没有再追究那船货物,只能认赔。然而,这没能妨碍我和张春繁的情谊。
爷爷说张春繁曾经是石城县学的老师,也有老婆孩子,后来不知怎的,他被开除了,他老婆就走了,唯一的儿子也被带走了。
我喜欢来石城,每次来都能感觉到张春繁由衷的欢喜。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很孤独,需要有人和他说说话,尽管绝大部分时候,我只听,听他讲石城的历史,石城人及其姓氏的由来——
张春繁常是嘬着一口酒,昂头晃脑对着窑顶挂着的一只用干羊皮做的小喇叭慢悠悠地说,猴儿你不晓得,就像黄河都会改道一样,姓氏其实也是一条条河流,在历史中是会改道的,就像拓跋氏改成李氏,李氏又改成嵬名氏一样,它们走着走着就变了。像匈奴的赫连氏,鲜卑族的幕容氏、步六狐氏,党项族的折氏、拓跋氏,女真族的完颜氏,在石城都留有后人,只不过,后人们慢慢都混血汉化了,换了汉姓。谁能想到这小小的石城竟是民族的大杂烩呢,猴儿,这可是历史留下来的秘密啊,你想想历史有多大有多长,我们站在它面前连粒土都不如,可是它的秘密却被我发现了。我有时候都能听到历史正在和我说话,它悄悄把它那些故事讲给我听……一种莫名的骄傲和贯穿终身的兴趣,也在他的故事的伴随下悄然滋生。
石城里除了张春繁满口袋的故事,吸引我的,还有它几乎是院院相通的院落,据说早年也是为了军事需要,每个院子都有两个门,从这个门进去,再从那个门出来,而出来时已经进入到另一家的院子里了。我一边从一个院子里跑到另一个院子里,一边想,这还能藏住什么事?城东咳嗽一声,城西马上就听到了,怪不得张春繁要独自住在土崖上的老窑洞里,那种土窑是独立的,是能藏住点秘密的。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知什么地方忽然就跳了一下。
当我在窑顶上奔跑或者从连环状的院子里穿过,常会碰到那些窑洞的主家们。“猴儿见风就长,蹿得这么高了,兀会儿跟他爷爷来的还是个毛孩儿。”“猴儿,过来,拿上几个油斜子。”“猴儿吃啦没?咥几个油糕再走。”“大,你瞅,这猴儿又来了。”“瞅见了,把枣儿糕给他包上几块。”“猴儿猴儿,锅里蒸着馍馍呢,下来歇一歇拿上几个馍馍。”于是我这一路上会收获无数礼物,馍、油糕、油斜子、枣糕、面豆、玉米、钱钱、羊下水、猪耳朵,甚至有一家的孩子过十二岁生日,刚蒸出一个巨大的圐圙来要往小孩的脖子上套,看见我过来,连忙从那圐圙上切下一块来先送给我。想着张春繁曾给我讲过的,圐圙其实出自蒙古语,在蒙语里是圆圈的意思,可不,圐圙就是个大圆圈。我记得他当时还得意地说,啧啧,你看看,在这小小石城里,不管是农耕文化还有游牧文化都被一锅炖了。当我跑回窑洞时,总被打扮的像颗圣诞树,身上挂满了礼物。吊诡的是这些礼物往往也会在第二天消失大半,我问张春繁,他也总是笑呵呵说,猴儿哩多,还不准我咥点?我满腹疑惑。
秘密终于在我鼓起勇气的那天揭开。张春繁早晨下地后,我蹑到窑洞最深处的小木门前,轻轻推开,发现里面是记载着他夜夜诉说的故事的石碑,静静矗立,让我误以为走进了黄土深处的墓园。我内心充满恐惧,脚步还是被手电光柱牵引,走向里面。走着走着我发现,这隧道不止是弯曲的,还在缓缓地向上爬行,爬着爬着,忽然有一束光亮打下来,把我网住了,定睛一看,原来是从前方的隧道口漏下来的光亮。我的心里一阵狂跳,因为不知道自己会看到什么,犹豫了半天,悄悄朝着那束光亮爬去。当我像鼹鼠一样钻出黄土,惊讶地发现,我钻进了另一孔窑洞里,阳光从半圆形的窗户里透进来,照亮了前半孔窑洞。这时候,我又发现,窑洞里居然还有一个人——老人,正趴在炕桌上写毛笔字,层层叠叠。正当我踌躇时,炕上的老人一抬头,看到了我那颗探出来的脑袋,他似乎愣了一下,随即便叫了一声我的小名,团圆。我才猛地认出来,这坐在炕上写字的老人竟然是我已经去世五年的爷爷。
原来,爷爷闯碛失败后,整船货物都喂了黄河,自己也掉进了黄河里,别人都以为连碛口最有名的李老艄都被淹死了,而事实上,他凭着过人的水性从碛里挣脱了出来,最终游到了黄河对岸。可那一船货物太贵重,即使全家砸锅卖铁都赔不起,他也不忍毁掉自己碛口第一老艄的名声,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才是顶级艄公应有的一点尊严,一个苟且偷生的李老艄,哪如一个与船俱陨的李老艄亮堂?而且,按照江湖规矩,只有他死了,货主才不会再上门讨债,死者为大,人都没了,还讨什么债。所以,他不能生只能死,或者假死,假死也是一种死。怀想那晚,我们三人的影子在烛光的照耀下,长成了填满窑洞的树。
原来只有我不知道这个秘密……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