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只能叫大底摄像机了,因为这几台摄像机的CMOS确实大。
1英寸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CMOS尺寸,要比传统摄像机的1/3、2/3大几倍,
但比单反的35mm全画幅又小了很多。
所以称为大底摄像机合适。
实际上摄像机改善画质,一直是靠“分辨率“、“码流”、“画幅”三个方面的参数。
其中改善“码流”是最容易的,在标清年代一直是靠提高码流来改善画质。
松下公司在码流方面一向很下力气。
GH2就是靠”码流破解“成为神器的,高达200M以上的码流确实很吓人。
而“分辨率“则改善了摄像机最重要的参数”清晰“。
这个方面的提高其实难度比较高。
但突破高清后,分辨率方面发展迅猛,现在4K已经成了标准配置。
对于这三个参数,提高难度最大的其实就是画幅。
N年以来,电影摄像机的CMOS画幅提高到了35mm。
但电影摄像机要的画质而不对参数控制方面并不在意。。。。。
所以电影摄像机并不能用于记录类拍摄。
即使是低端的BMD系列电影摄像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加了一些自动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不能适应记录拍摄。
杯具。。。。。
而电视摄像机的CMOS尺寸一直没有改善。
基本上就是广播级摄像机 2/3英寸,业务机摄像机1/3英寸。
标清年代,索尼190P是1/3英寸
高清年代,索尼NX3是1/3英寸
4K, 索尼AX1E是1/2.3英寸
从标清720*576开始,到高清的1920*1080,再到4K,摄像机的CMOS尺寸没啥改变。
但是不提高CMOS尺寸,只加大分辨率,后果就是像素密度高,噪点大。
尤其是4K摄像机。
2015年开始,几家主要的摄像机厂商都开始推出1英寸底的摄像机。
主要有索尼的NX100、佳能的XC10、松下的DVX200。
1英寸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CMOS尺寸,要比传统摄像机的1/3、2/3大几倍,
但比单反的35mm全画幅又小了很多。
所以称为大底摄像机合适。
实际上摄像机改善画质,一直是靠“分辨率“、“码流”、“画幅”三个方面的参数。
其中改善“码流”是最容易的,在标清年代一直是靠提高码流来改善画质。
松下公司在码流方面一向很下力气。
GH2就是靠”码流破解“成为神器的,高达200M以上的码流确实很吓人。
而“分辨率“则改善了摄像机最重要的参数”清晰“。
这个方面的提高其实难度比较高。
但突破高清后,分辨率方面发展迅猛,现在4K已经成了标准配置。
对于这三个参数,提高难度最大的其实就是画幅。
N年以来,电影摄像机的CMOS画幅提高到了35mm。
但电影摄像机要的画质而不对参数控制方面并不在意。。。。。
所以电影摄像机并不能用于记录类拍摄。
即使是低端的BMD系列电影摄像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虽然加了一些自动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不能适应记录拍摄。
杯具。。。。。
而电视摄像机的CMOS尺寸一直没有改善。
基本上就是广播级摄像机 2/3英寸,业务机摄像机1/3英寸。
标清年代,索尼190P是1/3英寸
高清年代,索尼NX3是1/3英寸
4K,
从标清720*576开始,到高清的1920*1080,再到4K,摄像机的CMOS尺寸没啥改变。
但是不提高CMOS尺寸,只加大分辨率,后果就是像素密度高,噪点大。
尤其是4K摄像机。
2015年开始,几家主要的摄像机厂商都开始推出1英寸底的摄像机。
主要有索尼的NX100、佳能的XC10、松下的DVX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