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澳洲梦 梦回故里
2007-02-13 10:45阅读:4,098
2005年10月11日下午,对于我来说,是激动,是感慨,是无限感激的一刻!
这么多年来在澳洲经历的风风雨雨,我早已是习惯处事不惊,可是那天的午后,走进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的那一刻,我依然被浓烈的师长之情、朋友之谊、战友之义包裹着,让我不得不为之动容,为之感恩!
那是一个特殊的下午,我的自传《澳洲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安排在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新书发布会。作为“主角”,我提前一小时进入了会场。
锦江饭店的小礼堂,我并不陌生,1985年,我担任中小企业报主编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时,曾在这里采访了来自日本的中小企业代表团团长。我们畅谈了中日中小企业各自的优势特色与弱点,以及两国之间中小企业相互交流的必要性。只是没想到阔别十年后,故地重游时,我的身份成了一位“澳憨”、《澳洲梦》的作者。这个身份的戏剧性变化,或是我当初没有意料到的!
走进礼堂,第一个迎上来的人,更是让我想象不到——我中学的语文老师谈老师。几十年的时间尽管在她脸上印下些许岁月的痕迹,但她仍是精神爽朗,稳健善谈,“看啊,我们今天的大明星登场了!当初那个字会爬的学生,如今可是大作家了!哈哈……不错,不错……!”
握着谈老师的手,心里万千感慨,老师一如当年的幽默!看着老师,难掩话语里的激动,“谈老师,真的很感谢您来看我这个‘字会爬’的学生啊!您最近好吗?”
“我很好,很好!呵呵……”
老师身后又闪出两个熟悉的身影,周龙江、杨志伟。周龙江和杨志伟是我在海丰农场工作时的战友。周龙江现在是一位街道市场监督员,当初离开农场,也没考大学,如今这份工作,倒也踏踏实实,他也很满足稳定安逸的生活。
杨志伟的个性一点都没变,历来不喜安分的他,还是风声火起的尝试着一个又一个的行业。从80年代初,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下海做个体户;到温州倒鞋卖到上海,买卖做得很不错。一段时间后,他不安于现状,又做起了珠宝生意。只是不巧,在武汉的一笔生意,让他几近破产。之后,他便开始给人打工,连续换了七、八份工作,做过宾馆的传递换洗毛巾的服务生,做过餐馆等等。现在他在一家快递公司担任快递员。他说,还是想再换份工作,要不自己开家快递公司也行。
许多位农场的战友都来了。
上海师范大学的宣传部部长——李部长,乍看头衔时,还误以为是主办方文艺出版社邀请的嘉宾。可这回看着真人,居然是农场故人。
“大队长,怎么不认识老朋友了?”李部长开玩笑以农场的职称来称呼我。
“怎么会呢,只是我记得你以前性格很内向腼腆的,现在可是外向的宣传部长哦!”
“以前你是分场的团委书记,又是大队长,高高在上的,哪有很多时间跟我们接触啊!我性格可是并不内向哦!”
大家都爽朗地笑了。20多年前,农场的团结欢愉似乎又回到了这个空间,回到了这个小礼堂。
“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啊?”
身后传来一个厚重的男中音,大家回过头看时,更是惊喜不已,是农场的老领导、老战友,姚明宝,现在他是市政府副秘书长。他的出现除了让大家倍感亲切之外,而我是更加意外。
新书发布会之前,我便得知,中午前,他要赶到南京参加全运会的开幕式,他是上海代表团的副团长,所以不能出席我的首发式,确实没有料到他会在这个小礼堂出现。
此情此景,与其说是新书发布会,或者用“老友聚会”来形容更加确切。
音乐声中,大家聊着,笑着,快乐着……
是啊,友谊是宝贵的,友谊是无价的,友谊是地久天长的。我珍惜我的《澳洲梦》,我更珍惜这份岁月集结下的珍贵友情。
《澳洲梦》是我的自传,描述了我在澳洲18年走过的风风雨雨,出版至今已经一年多了,得到许多博友、朋友、读者的喜爱,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期间,也有不少读者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建议。
目前,我正在紧张的修改书的第一版,尤其是最后十章。第二版将在今年的5月—6月之间面世,希望能带给读者更多的精彩!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