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京剧《三家店》脍炙人口的词曲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2014-03-01 23:12阅读:92




京剧《三家店》脍炙人口的词曲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X



京剧形成于道光光绪的时期,这时昆曲已趋于没落。这主要是社会动荡造成的,也和满人蒙古北人等上层官僚的欣赏习惯有关系。感觉昆曲在清朝的没落是必然的,能够有强大的惯性维持至清末已是奇迹。而京剧兴起的原因正好和昆曲相反,社会的动荡和满清官僚的提倡造成京剧的繁荣。京剧为大多数北方(北京一带)老百姓所接受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个和后来越剧,粤剧,豫剧,川剧(这几个戏都形成于民国时期)被老百姓接受是相似的。
但是京剧的最大不同在于它在京城形成,又符合满族官僚的审美习惯,而且易为和已为老百姓接受,所以大肆流行。但是此时没有国粹这种说法。民国肇始而战乱频仍,社会仍然动荡。满人早已是昨日黄花,但是欣赏的阶层并没有失去。于是京剧仍然由惯性驱驰而行,欣赏的阶层也已大致固定了。京剧之被称为国粹,似在这一时期,而且是隔代的产品。而且当时成熟而又影响最大的剧种就是京剧了。
49以后,不管京剧也好,昆剧也好命运类似,但京剧的惯性更大所以好些。但其它的剧种发展很快的。京剧面临的挑战也开始严峻。80年代以来,形势又是一变。各种剧种都在发展,而且由于支持的地方和力量不同,各有各的发展。实际上如果说任何一个剧种的戏迷称其为国剧必然会招至其它戏迷的强烈反对的。每个剧种都只影响一片区域。若论国粹和国剧,这个要看谁提倡什么了。京剧现在称为国粹和国剧,是由历史和机缘决定的。若论综合昆曲当然更有资格。





京剧《三家店》选段──西皮流水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
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
一不是响马并贼寇
二不是歹人(那)把城偷
杨林与我来争(呐)斗
因此上发配到登州
舍不得太爷的恩情厚
舍不得衙役们众班头
实难舍街坊四邻与我的好朋友
舍不得老娘(呐)白了头
娘生儿,连心肉
儿行千里母担忧
儿想娘身难叩首
娘想儿来泪双流
眼见得红日坠落在西山后
叫一声解差把店投


京剧《三家店》脍炙人口的词曲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京剧《三家店》脍炙人口的词曲唱段《儿行千里母担忧》



http://blog.sina.com.cn/wanjun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