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论中、英兼精与繁、简取舍

2021-06-25 19:37阅读:
多年以来,英语是唯一被接受了的国际语言。今天,中国崛起,中文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了。我自己算是一个中、英二语都能写出专业水平的人。这里我要澄清,学术文字与交际文字是两回事。我的中文是二者皆可,但英文我只善用于学术,用于交际则不是那么自然了。
英文的确要比中文难。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词汇多,据说一个教授级的学者,用上的词汇近二万个,而中文约五千足够。原因简单:中文是单音字,写文章就是把这些字砌来砌去。第二个中文比较易学的原因,是中文基本上没有文法。我认为胡适等人把英语的文法引进中文是错误的。苏东坡懂什么文法呢?有些崇洋媚外的朋友坚持英文比中文可取,说什么表达力较强云云。但我看这些朋友的英语文章,总是认为有点矫揉造作,卖弄技巧,读来不伦不类,骗不了我这个老人家。
说实话,我不敢说自己的英文写得好。文法往往出错!而文章写好后,我通常要找专人代为修改、粉饰一下。然而,我写出来的拿得出去发表的给人修改过的英语文字,二十世纪以英语文笔称雄经济学界的施蒂格勒,就直言我是行内写得最好的一个。这里我要坦白地重复,我的英语学术文章通常是经过专人修改的。我的中文却完全不需要用专人修改。但当年替我修改英语文章的那位女士,也同时替诺斯、巴泽尔等人修改他们的英语文章。这位女士说在她修改过的多位学者的英语文章中,我的英文是最好的一个。
提到上述,是因为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关于中文与英语将来在国际上的位置,哪一方会胜出。这是个有趣又重要的问题。
首先要说的,是如果没有打字这回事,中文的采用是不可能在国际上超越或追近英语的。但现在因为计算机的发达,打中文比打英文还要快,快很多,所以打字这个问题再不是中文不能国际化的原因。
目前看,中文国际化还有另一个问题。这就是简体与繁体的采用。这里,中文的困难是不能繁、简混合并用。其实,好些简体字是由传统的草书转过来的。问题是,繁、简混合并用不能被接受。举一个例,十多年前,有一张近人画的国画,上面的题字用了一个简体字,观者哗然,其市价就暴跌了一大半。这里我还要指出另一个困难。无论北京的朋友怎样倡导以简代繁,他们不会不知道,书法这门中国引以为傲的艺术,不能用简体字。今天无
数的中国孩子学书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但书法不能用简体。想想吧,行草合并的书法作品,一般来说是最好看的,作者写起来也感到格外舒畅。但就是不能把一个简体字混进去,而又希望还有市场。全部用繁体字的行书可以卖出去,全部用草书的书法可以卖出去,但全部用简体字的书法,看来就像日本文字那样,不会被接受。
目前看,中文国际化是必然的事。外国人学中文专于简体应该是合理的。然而,因为书法的需要,繁体字不会在中国的文化上消失。另一方面,因为可以打字,简体字的优胜处被削弱了。我真的不知道,北京的朋友需要怎样处理才对。中文国际化是重要的;中国的书法艺术同样重要。不知读者有什么高见可以教我?
最后,我要向同学们提点一下。因为中文是单音字,在音韵上你们不需要学到李清照的水平,但平、仄的处理重要,长、短句的混合使用也重要。多读古人的四六文体与多诵宋代名家的词因而重要。中国有些地区的人是难学平仄的。小说大师金庸就因为地区口音的问题,不懂。论到文字音韵与长、短句法的配合,在人类文化的历史上,没有谁比得过李清照。我认为跟欧洲的音乐天才莫扎特那样,易安居士的耳朵生得特别好。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