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儒略历还是格里历?——再谈关于历史事件日期的推算与表达

2007-08-12 22:25阅读:63
载《中国国家天文》2007年第4期

儒略历还是格里历?——再谈关于历史事件日期的推算与表达

江晓原


  本刊2007年第2期上卞毓麟先生的文章《从牛顿生日谈历法》,对儒略历和格里历的异同讲得非常清楚。但是许多对历史很感兴趣的人士,对于在表达历史事件的日期时,如何在这两部历法中取舍,以及天文学界和历史学界在与此有关的问题上的通行约定和规则,常有不甚了了之处,甚至有着很流行的误解。
  许多人看到对公元前某个历史事件发生日期的陈述,比如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或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就会发出疑问:这些日期是儒略历的还是格里历的?当他们得知这些都是儒略历的日期时,往往会接着产生更大的疑问:既然格里历比儒略历精确,为什么还要用儒略历?有的人甚至一看到天文学家使用儒略历表达公元前日期,就以为发现了天文学家的大错误,立刻信口雌黄起来,认为那些天文学家都是些欺世盗名之徒——连儒略历和格里历该用哪个都搞不清楚。
  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推算历史事件的日期”和“表达历史事件的日期”,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此外他们对学术界的某些共同约定也缺乏了解。
  事实上,天文学家在推算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日期时,既不使用儒略历也不使用格里历,而是使用“儒略日”——没有年、月单位,只有日的计时体系(要是钻牛角尖,可以说这仍是对时间坐标的一种表达)。例如,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发生于“儒略日”1340111日,孔子诞生于“儒略日”1520087日,笔者写这篇文章的这天(2007年5月1日)是“儒略日”2454222日,等等。而“儒略日”与公历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明确的:“儒略日”起算点为公元前4713年1月1日(儒略历)。
  当天文学家推算出一个历史事件的日期之后,当然需要将它“表达”出来;而为了便于公众理解和接受,如果表达成“孔子诞生于儒略日1520087日”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要用我们熟悉的公历来表达。
  公历在公元1582年处形成了一个分界——这一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了格里历,并在一些天主教国家开始使用。这个分界带来了一些容易让人误解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些约定。
 
 一,对于公元1582年以后的日期,都用格里历表达,这毫无问题。
  二,对于从公元前46年(儒略历开始使用)到公元1582年,这一千六百多年中的日期,当然使用儒略历来表达,因为那时格里历还不存在。
  三,对于公元前46年之前的日期,我们应该用什么历法来表达呢?不少人因为误以为对于历史事件的日期就是用“历法”推算的,而格里历又比儒略历精确,就想当然地认为应该用格里历来表达。但是仔细一想,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首先,在公元前46年之前,既没有儒略历也没有格里历。当然,在那时的世界各文明中,已经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历法,比如埃及的历法、罗马的历法、中国的历法,等等。但是我们今天要将一个历史事件的日期给出一个全世界都能够理解的表达,当然不能仅仅使用当地的历法。所以公元前46年之前的日期用哪种历法来表达,必须有所约定。
  国际历史学界和天文学界的约定,是将公元前46年之前的日期统一用儒略历来表达。这一约定也许是不成文的,但确实是合理的。因为公元前46年之后开始使用儒略历,那么将这一历法向公元前46年之前的年代延伸,是很自然的;如果使用格里历来向公元前46年之前的年代延伸,就要跳过一千六百多年,这显然不合常理。
  事实上,用哪种历日来表达一个历史事件的日期,与儒略历和格里历哪个更精确没有任何关系。
  公历在公元1582年处的分界,还带来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全世界各国并非都在公元1582年就开始使用格里历,许多国家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才接受格里历(比如中国直到1912年才开始使用),所以在1582年至20世纪初(那时世界各国才普遍使用格里历)这三百多年间,许多历史事件就会有两个日期——比如牛顿的生日就有1642年12月25日(儒略历)和1643年1月4日(格里历)两种表达,“十月革命”则有1917年10月25日(儒略历)和1917年11月7日(格里历)两个日期。
  这两个日期应该采用哪个,也不是轻易就能有一言九鼎的结论的。通常人们都使用儒略历的那个,那是因为英国直到1752年、俄国直到1919年才使用格里历,在牛顿出生、“十月革命”爆发时,事件发生的国家都还在使用儒略历。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