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你的可能性来挑战别人的现实性
2023-09-09 13:03阅读:16
有些搞哲学的和做科普的,喜欢反思现代科技,挖掘科学的根源,像海德格尔那样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学不会了,于是就使出了《一世之尊》里的沾因果。
所谓沾因果,大致是这么个思路:现在的你是很强大,但以前总有弱小的时候吧,只要能把弱小的你干掉,强大的你自然也就完蛋了。再伟大的人,小时候总会尿裤子吧,一个尿裤子的人讲的话,自然也就不太会被信服。若是有人为此辩解:谁小时候都尿过裤子,你不也一样吗?那就正中下怀,既然大家都一样,那你也没什么伟大的地方,这就叫做把你拖到和他一个平台上,然后再用丰富的经验来打败你。猪会说:人类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肉长的,我们身上的肉还更多一点呢!
实际上,科学的成就有目共睹,早就有自己的一套成熟的逻辑,要不要回溯到古希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哲学科普家喜欢追究古希腊,可能他们自己逻辑不成型,只能变成复古的文史哲,也可能是现代科学的数学方法,他们基本上学不会,只有古希腊的初等数学才更加熟悉。可以想见,这样的反思不会有太大的结果,多半就是像海德格尔那样,用可能性来挑战现实性:科学是发展出了一些东西,但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性,能不能把科技树变成魔法树或者修仙树呢?
其实,科学家一直都在追求这样的可能性。牛顿力学基本上已经完备了,但偏有人要做另外的尝试,建立起另一套等价的分析力学。接下来,爱因斯坦又提出的相对论,而且从狭义到广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后面就出现更加诡异的量子力学,有些问题至今还在不断的争论。这里的主要差别是:内行人把可能性实现出来,外行人就只会空谈可能性,中间隔着一群民科之类的,做一些关于可能性的劣化版。
有个叫德里达的“哲学家”,给科学扣个帽子叫“逻各斯中心主义”,其实就是类似于“职业中心主义”。殊不知,职业之所以为职业,都是经过严格训练考核的,所谓别拿你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当然也别拿你的可能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性来挑战别人的现实性。科学不仅有逻辑推理,也包括着直觉猜想灵感创意,只有小镇做题家或者是专门学文科数学的,才会觉得直觉猜想灵感创意不属于科学,好像就看到了其他的可能性。
当然,不排除有个别天才能够自学成才,没有职业的帽子,但他最讨厌那种扣帽子的空谈之辈,别来给我当烟雾弹了好吧。只有先建立初步的职业秩序,才能继续靠着科学精神来邀请大师,否则又会退到原始的无序状态,真才实学会被混乱的流量淹没掉啊!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