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人为啥把骂人称作“日噘”?
秦玉龙/文
但凡西北人都知道,“日噘”是批评人或骂人,“挨(读音nai)日噘”是被批评或被骂。“欠日噘”是犯贱或自己找上门来被人骂。如:你吃了炸药咧么,咋动不动就日噘人哩?又如:你娃锅煎咧(方言:指锅里的水烧开了),今个回去就等着挨日噘吧!
其实,“日噘”一词不光是俺们平凉人的“专利”,在甘肃的庆阳、敦煌,陕西的关中地区以及四川、重庆、内蒙古等地都在广泛应用。
噘,《汉语词典》解释为:同“撅”,翘起。如:撅嘴,表示生气。方言:骂,斥责的意思。例句:请你不要噘人。我没有噘你。
老秦以为,不管是“噘”还是“日噘”,在关中方言以及西北其他方言语系里,都是绝对意义上的贬义词。如:你回去咧把喔怂好好给日噘一顿;你娃是不是欠日噘咧?你真是个贱痞子,寻着寻着挨日噘哩。如果谁认为这些话是赞扬人或不含贬义,他要么就是一个贱痞子,要么就是真的欠日噘。
至于这个“jue”字到底怎么写,用哪个字比较贴切,一些专家学者为此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写的“jue”字是正确的。有写作“抉”的,有写作“撅”的,还有写作“掘”的,均从“手”旁,但从汉字生成规律上讲都有些勉强。陕西文化人伍永尚在他的《原生态的西安话》一书中写作“觖”,“觖,不满也。”可是,按照汉字的普遍规律,骂人用的是嘴,应该有“口”字旁,或者用话说,应该是“言”字旁。所以,“觖”字不够确切。老秦水平不高,觉得从“口”旁的“噘”字更为恰当,也比较形象。
“日噘人”也好,“挨日噘”也罢,它不同于市井生活中的骂人或骂街。骂人、骂街不讲道理,不分尊卑,一张嘴就捎带人家母亲,显得粗鄙且粗俗,更是不堪入耳。按照一般生活经验来看,俺们甘肃平凉人当中够资格“日噘人”的人要么是长辈,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大哥,要么是大姐,要么是老板。总之,他(她)一定是日噘人不带脏字,训人不露牙齿。他(她)不一定站在真理一边,也不一定日噘得合情合理,但他(她)一定是可以日噘你的人,能够日噘你的人,日噘你还让你不敢犟嘴的人。
日噘的形式有明有暗,声音有大有小,未必都是金刚怒目,疾言厉色,也
秦玉龙/文
但凡西北人都知道,“日噘”是批评人或骂人,“挨(读音nai)日噘”是被批评或被骂。“欠日噘”是犯贱或自己找上门来被人骂。如:你吃了炸药咧么,咋动不动就日噘人哩?又如:你娃锅煎咧(方言:指锅里的水烧开了),今个回去就等着挨日噘吧!
其实,“日噘”一词不光是俺们平凉人的“专利”,在甘肃的庆阳、敦煌,陕西的关中地区以及四川、重庆、内蒙古等地都在广泛应用。
噘,《汉语词典》解释为:同“撅”,翘起。如:撅嘴,表示生气。方言:骂,斥责的意思。例句:请你不要噘人。我没有噘你。
老秦以为,不管是“噘”还是“日噘”,在关中方言以及西北其他方言语系里,都是绝对意义上的贬义词。如:你回去咧把喔怂好好给日噘一顿;你娃是不是欠日噘咧?你真是个贱痞子,寻着寻着挨日噘哩。如果谁认为这些话是赞扬人或不含贬义,他要么就是一个贱痞子,要么就是真的欠日噘。
至于这个“jue”字到底怎么写,用哪个字比较贴切,一些专家学者为此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写的“jue”字是正确的。有写作“抉”的,有写作“撅”的,还有写作“掘”的,均从“手”旁,但从汉字生成规律上讲都有些勉强。陕西文化人伍永尚在他的《原生态的西安话》一书中写作“觖”,“觖,不满也。”可是,按照汉字的普遍规律,骂人用的是嘴,应该有“口”字旁,或者用话说,应该是“言”字旁。所以,“觖”字不够确切。老秦水平不高,觉得从“口”旁的“噘”字更为恰当,也比较形象。
“日噘人”也好,“挨日噘”也罢,它不同于市井生活中的骂人或骂街。骂人、骂街不讲道理,不分尊卑,一张嘴就捎带人家母亲,显得粗鄙且粗俗,更是不堪入耳。按照一般生活经验来看,俺们甘肃平凉人当中够资格“日噘人”的人要么是长辈,要么是领导,要么是大哥,要么是大姐,要么是老板。总之,他(她)一定是日噘人不带脏字,训人不露牙齿。他(她)不一定站在真理一边,也不一定日噘得合情合理,但他(她)一定是可以日噘你的人,能够日噘你的人,日噘你还让你不敢犟嘴的人。
日噘的形式有明有暗,声音有大有小,未必都是金刚怒目,疾言厉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