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唐诗小小说】慈母心(《意林少年版》2023年第20期专栏)

2023-11-01 10:16阅读:1,079
慈母心
张爱国
投金濑的景是难得好,人的心情自然也是难得的好,但孟郊不得不向寂空和尚道别,回城不想回到那个地方,也得回去;不想面对那些人,也得面对。
来到县衙,孟郊下马。师爷走来,笑眯眯的:“县尉大人,你终是来了。”师爷夸张地抬头看太阳,太阳跃出地平线才不过一人
“师爷,这时辰还不……”
“哦,还不算迟。”师爷打断孟郊的话“差点忘了告知孟大人,今日,你不必来。”
“师爷,何事发生?”孟郊吃惊不小。
“县令大人已请他人代你操劳,往后你尽可整日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一概不必来
“我乃朝廷命官,他无权……”
“孟大人息怒。县令大人虽比不上你进士出身,但朝廷规制还是了然。”师爷左右掸了
ont FACE='宋体'>自己的衣袖,“实话和你说吧,县令大人早已奏请朝廷,也照实禀奏你在本县所作所为。朝廷没有罢去你的官,已是皇恩浩荡。”
孟郊张了张嘴,却也没有说,他知道此时说任何话都是徒劳。师爷走到衙门口,又回过头,大声说:“还忘了告知你,县令大人延请之人的薪俸,由你担负。县令大人仁慈,只将你的薪俸拿去一半,余下一半依旧归你。孟先生知好歹吧。
孟郊也不回头,骑上马,径直离去。
去哪里呢?家是不能去的。去家如何面对老母?来溧阳县两年,把老母接来也两年,但类似今天让老母悲伤的事,实在太多今天的事,再也不能让她知道。
“为何啊我孟郊为何会落到这种地步?”城外,孟郊信马由缰,将这二年的事在脑海里捋来捋去:肇始于两年前朝廷对他溧阳县尉的任命吧。
他那时候想,老母苦织细作供他苦读,他三次应试,四十六岁方进士登第。因为家贫无钱打点,五年后才得到朝廷铨选为溧阳县尉。他是文人,却偏偏让他做武官的事。赴任路上,他不甘不悦。到任后,顶头上司县令又偏偏是一个几乎没有读过书的粗鄙无礼之人,一天到晚除了算计着如何搜刮百姓的巧名目,就是琢磨着如何谄媚上司的新点子。孟郊本性孤清不群,自然无心也无力贿赂他。他就掣肘、扰乱、污蔑孟郊,又暗使县里大小官吏不得与孟郊共事。如此,孟郊在县衙不仅任何事做不了,还给不知情的百姓留下各种难堪的骂名。孟郊索性常常不去县衙,来到城外这片景色尚好的叫做投金濑的地方,寄情于山水。
老马明白主人的心事,又把他带回投金濑。
走进寂空和尚的禅院,和尚却云游去了,孟郊平生第一次羡慕僧人的悠游自在,厌恶自己的辛苦。父亲也是一名小吏,生性清正,英年早逝,给他和母亲留下的是一贫如洗的家。母亲要他读书,相信他读能有成,改变命运。他于是苦读——真是苦啊,寒窗枯灯、千里求师,然而母子俩几十年的苦心劳力,除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那一刻的狂喜和老母得讯后的泪眼狂笑,母子俩还有过欢乐和自在吗?
“全是他人之过吗?我虽不适宜做武官,但当初若是甘心去做,欢心去做,用心去做,即便有千般刁难,会陷今日的窘境吗?”孟郊开始平生第一次反省自己。
回城到家,母亲房里的灯还亮着,昏黄安静。孟郊轻声下马,又轻轻走近窗下,贴上眼看去:如豆的油灯下,母亲坐在床边,背弯突兀,银发满头,映照着莹莹的光。母亲腿上搁着棉衣,左手捏着棉衣一角,眼睛每贴近一次,右手的细针就戳一下,再用力戳几下,然后拔出针,拉线……
这场景,孟郊太熟悉,更熟悉这件补丁累累的棉衣,是他早年远行游学所穿,为他抵御过无数深山巨谷的烈风寒雪。那时候,每次游学归来,棉衣上就会新增一些大大小小的口子,母亲就给他清洗,晒干折齐,装箱。等到他又一次出门的前夜,母亲才拿出它,像现在一样,一针一针,密密地缝。针脚一定得密啊!老话说,针脚密,远行人就能回,能快回;不密,就慢回,回不来。那些年,那无数次出门的前夜,母亲何尝上床睡过片刻?
这熟悉的场景、熟悉的棉衣,竟然被他忘记了,忘记得干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在心里吟诵,轻轻推开门,走到母亲面前:“娘,您怎的又缝它?”
“娘全都知道了。知道我儿,知道我儿不能再待在这里。离开吧,明天就离开。”母亲不抬头,眼睛贴在棉衣上,右手戳一针,“无论哪里,我儿当知道,心不能改,性子要改
“儿听娘的话。”孟郊强忍泪水,轻轻掩上门,走出来。
【载于《意林少年版》2023年第20期,“意林唐诗小小说”专栏】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