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吴华佗》发今日《自学考试报报》

2025-04-11 17:06阅读:9
“吴华佗”不是一个人的名字,是一家诊所的字号。吴家世代行医,传到吴甲这儿,已经是第五代了,“吴华佗”的字号是从他曾祖父那辈得来的。吴甲的几位先人,看病都是“望、闻、问、切”,中药,推拿,刮痧,针灸,老祖宗的那一套。诊所里除了听诊器,啥设备也没有。吴甲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省城,而是回到了“吴华佗”。吴甲学的是西医,中西合璧,陆续购买了一些现代化医疗设备。为此,他的爷爷,还有父亲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吴华佗”开张那天起,门口的对联一直都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新变旧,旧换新,传了一百多年,从未更改。在当地,曾流传着吴家几代人治病救人的故事。
吴甲的曾祖父,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一位逃荒要饭的姑娘病倒在他家门口,他二话没说,就喊人把姑娘抬到家里,又是灌米汤,又是扎针。姑娘转危为安后,不愿离开吴家,因为她是个孤儿,无家可归。在此情况下,吴家就收留了她,后来成了吴甲的奶奶。吴家的爷爷,在抗日战争时期,无偿救治八路军伤病员。有一次上山采药,小腿被毒蛇咬伤,辛亏他带着刀具,忍疼割掉了咬伤的那块肉,才保全了性命。吴甲的父亲更是秉承祖训,对于村里那些家境困难的患者,能用偏方的用偏方,扎针,拔罐,从不收取一分钱的费用……总之,“吴华佗”一直是“医者仁心”的忠实践行者。
当朋友小芳把吴甲的家世背景介绍给我时,我心里一阵窃喜,觉得吴家的家风在当下跟大熊猫一样珍贵——冥冥之中,我觉得吴甲就是我要找的另一半。但是,吴甲的父辈是父辈,吴甲呢?他的照片我从小芳的手机里见过,带着近视镜,高大,单薄,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还能看得过去。医术嘛,有他的爷爷和父亲指导,自己又有专业知识,可以在实践中慢慢提高。他的为人处事,行为准则如何?还是个未知数,一辈子的事,不能马虎,我决定来个微服私访,一探究竟。
“吴华佗”
就在村口那儿。“吴华佗”的招牌黑底金字,有些古旧,但在阳光的照射下依然闪着金光。门上的红对联颜色淡了些,贴得工工整整,字迹清晰可见,右边是“但愿世间人无病”,左边是“何愁架上药生尘”。有三三两两的村民进进出出。我刚要踅过去,忽然发现一辆三轮车“突突突”地停在诊所门口。进的药品?瞬间,我的眼睛直了——只见开车的师傅下车了,他穿着工装,后背上印着“大发养鸡场”,他掀开车厢上盖的篷布,利索地搬出了一箱鸡蛋!我的心一下子凉了,现在好多药店为了卖药,搞促销活动,一次性购药200元以上,送两斤鸡蛋,一次性充值2000元,赠送50元的药品,等等。难道“吴华佗”也与时俱进,向“钱”看齐了?看着一箱箱鸡蛋搬进“吴华佗”,我想不信都难。
真的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途中,我给小芳打了个电话,汇报了鸡蛋一事。
接到我的电话,小芳也感到惊讶:“怎么可能?不会吧?”
我冷冷一笑,说:“麦苗韭菜我分不清,但鸡蛋我还是认得的!”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人家要生存,搞促销情有可原,现在百分之九十的药店都这样。”小芳相信了我的话,又替“吴华佗”辩解。
“别人可以,吴华佗’不可以!若是搁过去,我非砸了他家的牌子不可!”我气呼呼说罢,不等小芳说话,就挂了电话。
半个小时候,小芳的电话过来了。我不想接,电话固执地唱着《雾里看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吴华佗”有错,小芳没错啊,她还是我的好友嘛,我不情愿地接了。小芳说:“哎吆我的亲妹妹,你搞错了,吴华佗’不是你想的那样。
什么?我搞错了?小芳说:“鸡蛋是吴华佗’购买的不假,是免费给村民发的也不假,但不是促销——
说到这里,小芳故意卖起关子,不说了。我差不多要恼的时候,小芳才“格格”一笑,说了实情:“人家发放鸡蛋是有条件的,一年当中没在吴华佗’开过药的,送鸡蛋10斤;在‘吴华佗’看过一次病,药费不超过50元的,送鸡蛋6斤;在‘吴华佗’看过两次病,药费不超过100元的,送鸡蛋3斤……”
“真的?”我毫不矜持地叫起来。

原载《自学考试报》2025411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